APP下载

以竹韵文化建设促学校发展

2020-05-28蔡小锐

广东教育·综合 2020年5期
关键词:竹韵校园文化师生

蔡小锐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是社会文化的缩影,它对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惠州市惠城区第三十九学校于2017年创办,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历史文化底蕴不强,校园文化内涵沉淀有待提高。为此,在校园文化定位中,学校因地制宜,整合校内资源,探索和挖掘竹子的品性,借竹缘情,以竹抒怀,从中领悟竹子所蕴含的教育真谛,提炼出契合自身发展的文化理念,并将“竹”文化精神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以推动学校快速、稳步发展。

一、问初心,“虚心高节”求索幸福人生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办群众满意的教育”是我校办学的初心。“虚怀千秋功过,笑傲严冬霜雪。一生宁静淡泊,一世高风亮节。”竹子平凡而不平常,虽有竹节,却不止步;外直中空,襟怀若谷;有花不开,素面朝天;身形挺直,宁折不弯。它奋进、它虚怀、它质朴、它担当、它正直,其中蕴含一种向上的精神与力量,而最终的落脚点又是“幸福”。教育要立足人生,立足成长,给孩子一个值得一生执着追求的方向,而这就是我们创建“竹韵”文化的初心。为此,学校融合竹子“虚心有节”的品格,充分挖掘其教育内涵,不断提炼、完善,形成了“追寻向上的幸福”的办学理念、“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办学思想、“办群众满意的教育”的办学目标、“坚毅有节做事,虚心向上做人”的校训。在这样的共识引领下,全体师生同心同德,行政班子团结务实,教师爱岗敬业,学生乐学善思。校园到处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气氛,激励着每一位师生不畏艰难、奋勇向前。

二、尋规范,“节节向上”提升教育品质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制高点和核心要素,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如何将校园文化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使之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在“追寻向上的幸福”理念浸润下,我校用“竹韵文化”为师生打造了一个全方位发展的立体体验场。

(一)向上环境——处处可赏竹,时时闻清幽

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规范学生的品德行为。为实现契合竹韵主题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环境文化熏陶人、感染人,从而让学生在文化环境的熏陶下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此,我们通过认真构思与精心的布置,充分发挥校园各个教室的展示台文化功能,充分利用校园每个角落的墙体文化宣传,充分挖掘校园竹韵文化的引领作用。

办学三年时间,学校构建了竹韵之六楼、五墙、四周、三廊、两路、一厅、一台、一吧、一榜、一盖。这样的校园环境文化系统,完成了“竹”文化背景下校园环境的整体布局与内涵提升,营造了有书香味、文化味、人情味的向上环境。

(二)向上管理——齐齐定规章,人人讲规范

俗话说:管理上水平,制度要先行。良好的制度建设既能起到激励约束的作用,又能全面协调学校部门之间、师师之间的关系。为此,在制度制定过程中,我们本着“让教师幸福愉快工作、让学生健康快乐学习”的原则,通过集思广益、民主协商的方式制定学校《制度汇编》,并发放《教学常规制度》《班主任管理细则》等文稿,教职工人手一份,让师生有规可遵,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度可评。同时,我们将学校规章制度上升到文化层面,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用真情、讲实学、凭实据、有真才,学校由此快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三)向上教学——课课推精品,生生亮个性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学校结合竹韵文化之“学为中心的向上课堂”,开展以学生、学习、学力、学法为中心的有效课堂教学探索,一切教学活动都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主阵地;实行“四查”夯实常规,教学常规检查、教学专项督查、随堂听课抽查、教学日常巡查;严格按照“轮流主备—集体研讨—反思修改—形成通案—年级共用”的模式精心备课,增强备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利用“化零为整,零存整取”的“星达人”活动夯实学生学习基础、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通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备课组“推”精品课,师带徒“磨”亮相课,面向社会“亮”开放课,亮出学生的个性,提高教师的素质,展现课堂的精彩,丰富学校的课堂教学,打造了一个开放、扎实、温暖的向上教学范式。

(四)向上德育——日日画多笔,笔笔争出彩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它致力于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体现着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贯穿德智体美劳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

1. 抓紧德育第一笔。学校十分重视每个学期的第一次德育教育,立足高起点,追求新高度,谋求开门红。如新生入学教育,第一次班主任例会、第一次集会、第一次劳动、第一节班会课,等等。

2. 画顺德育每一笔。每年级一个德育重点,每学期一次先进班级评比,每月(每个节日)一个主题教育活动。

3. 画亮德育新一笔。以每个学生手语操演、唱《跪羊图》为切入点,落实感恩教育,通过知恩——颂恩——报恩的环节,使学生知恩于心,颂恩以情,报恩于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这一系列向上德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形式喜闻乐见,寓教于乐,培养了言谈文雅、举止优雅、情趣高雅的向上学生。

(五)向上团队——人人勤提高,事事重合作

学校要健康发展,离不开一个团结、务实、民主的管理团队,也离不开一个有教育情怀、专业精神、开阔视野的教师团队。我校领导班子5人,不但在教学方面能坚守一线,在管理层面也能独当一面;教师立足岗位,积极提升自己,参与省、市、区的课题研讨,走出去学习、走回来创新;整个团队职责明确,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了良好的整体功能,充分展现了向上的团队风貌。

三、探课程,“臻于至善”打磨办学实力

从字面上理解,校园文化与课程教学似乎是两个不同领域的内容,但实际上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深挖“竹”的内涵,进一步强化课程对学生的育人功能,学校立足于本上,与国家课程、主题实践、社团活动相融合,将竹韵文化引入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渗入校园文化,从“竹之悦”“竹之声”“竹之润”“竹之泽”“竹之美”“竹之梦”六个维度形成学校竹韵课程体系。

目前,竹韵课程体系已逐渐润泽师生。在体育运动会上、科技节中、美食节里,“竹之美”悄然而至;在美术课堂上,利用竹叶、竹枝等让学生动手操作,竹子书签、简笔竹画、竹子剪纸、手工编竹、竹韵青花瓷、竹扇、竹伞、竹韵文化墙、竹韵T恤等竹作品层出不穷,“竹之润”润物无声。在此基础上,学校逐步构建“学为中心的向上课堂”,摒弃了传统的教师“一讲到底”模式,教师从“指挥者”变为了学生学习的伙伴,課堂上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点拨,让课堂催生智慧的学生,用课堂成就智慧的教师。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韵文化助力课程形态的构建,竹子品格在师生心间“茁壮成长”。

四、亮名片,“清翠独奇”培育竹韵学子

“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学校遵循“追寻向上的幸福”的办学理念,搭建成长大舞台,培育清翠独奇的“竹君子”。

(一)“竹之悦”之刷亮阅读名片,觅得读书的幸福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发扬、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在竹韵课程体系——“竹之悦”理念引领下,学校重视书香校园建设,积极开拓阅读渠道。在硬件建设上,学校创设了书吧、阅览室、图书馆等可供全体师生饱览群书的闲暇驿站,并引进电子阅览机等现代科技产品,为师生“悦读”提供便利。在课程设置上,每班每周至少一节阅读课,并配置一名有丰富阅读素养的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学校每年购置适合各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放置于班级图书角,拓宽学生阅读领域。在课堂教学上,学校小学部主要开展师生主题共读活动,初步形成“共读——摘抄——交流——反馈——班级漂流”阅读模式。学校初中部深入研究专题化阅读教学,初步整合两种课型:批注式专题阅读课(前置阅读——阅读目标——素读批注——交流展示——评价反馈);专题阅读指导课(前置阅读——阅读目标——品读体味/方法指导——拓展迁移)。除此之外,学校通过举办阅读节、开展“竹韵争章”阅读排行榜活动等,让学生感受阅读的温度,品尝阅读的乐趣。

(二)“竹之润”之打造社团特色,收获成长的幸福

学校遵循竹韵课程体系——“竹之润”理念,本着“为学校教育服务,为学生成才服务”原则,以培植精品社团、培养精英人才为目标,加强对学生社团产生、建设过程的引导与管理,规范社团的发展。学校整体推进,一体化实施,使之成为学校文化特色,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无形力量。

目前,学校现开设了39个社团,培养学生多样兴趣,为学生发展个性和开阔视野搭建平台。

综上所述,只有充分挖掘校园文化之内涵,充分凝聚校园文化之意韵,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之效能,把学校建成师生生活的幸福乐园,学生成长的幸福乐园。

猜你喜欢

竹韵校园文化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竹韵提梁”的造型艺术和文化内涵
竹韵自在祥瑞赋,自然风物显风华——紫砂壶“祥竹”创作谈
Outpatient telephonic transitional care after hospital discharge improves survival in cirrhotic patients
转过心里的那道弯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