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就业扶贫助力“三大工程”
2020-05-28麦婉华
麦婉华
家住广东河源龙川县的葛东清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家里有5口人,其中75岁的老母亲脚有残疾。一家五口的日常生活开支、小孩的教育费用、母亲的医疗费用等都靠葛东清一人承担,生活十分艰苦。培训前葛东清在佳派村开了一间“百岁街美食坊”,每月收入2000元左右。
2019年12月,葛东清在河源市龙川县佳派村参加了碧桂园帮扶的“粤菜师傅”技能培训,粤菜大师冯昔贤到葛东清店里手把手教学。通过为期20多天的专业培训,葛东清的烹饪技术大有提高,收入增加到每月5000元。
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平马镇的韦勇也有类似经历。他一家6口人,家中有年迈的母亲要赡养,育有2个孩子,分别读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妻子在镇上做销售工作。参加培训前,韦勇承接镇上娱乐场所的小吃制作,每天起早贪黑,非常辛苦。韦勇对餐饮行业很感兴趣,但一直没有机会参加相关的培训。
2019年6月韦勇来到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进行了为期20天左右的“粤菜师傅”培训。在培训期间,韦勇白天认真听老师授课,积极动手实操,晚上还会反复看视频复习白天所学的内容,培训结束后,他不仅通过了考核,而且被评为“优秀学员”。培训结束后,韦勇回到了田东县平马镇,开了一家名叫“80后故事”的餐馆,还成立了一个厨师创业队,承接流动围餐、夜场小吃、宵夜档小吃等,目前有8个徒弟。
“现在厨师创业队的成员越来越多,逐步开始承接各种围餐小吃,收入达到了1-2万。而且现在还招了学徒,比以前轻松了很多,还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家庭。”韦勇说,在粤菜培训期间学到的知识非常有用,特别是在材料选取方面,比以前精准了很多,还把新学的菜式进行了推广,顾客反映都非常好。
不管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葛东清,还是创业青年韦勇,都因碧桂园就业扶贫,而使人生发生了积极的转变。自2011年碧桂园针对农村劳动力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就业推荐工作以来,带动贫困户脱贫效果显著。近年来,碧桂园更配合广东省开展的“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大民生工程,助推就业扶贫扶技。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举行学院落成暨首届学生开学典礼。
“稳就业”扶贫扶技有“妙招”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持续深入,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贫困劳动力是最难就业的贫困群体。碧桂园就此大力发展就业扶贫扶技,帮助他们“稳就业”。记者了解到,碧桂园扶贫扶技有三大“妙招”。
妙招一,集中培训与送课下乡相结合。碧桂园针对可以集中到学校参与培训的人员,进行广泛的宣传;针对农村无法外出的学员,把课堂搬到村民家门口、村落周边农家乐和学校饭堂等,就近上课。更有学员通过“云培训”获得职业技能,成功就业创业脱贫。
林福全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他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2016年的建档立卡户,肢体残疾。2019年3月,林福全参加了碧桂园联合深圳市坪山区、田东县残联在田东县开展残疾人阿里巴巴“云客服”培训,获得一技之长。
2019年4月,他联同一起培训的学员及村里的贫困户成立了田东县盈收种养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属于合作社专用商标-林逢和同酸菜,集约村里土地种植了100多亩的青菜。2019年10月8日,他们拿到食品小作坊登记证,种植、发酵、包装、销售一条线,现合作社有贫困户3户,带动残疾人贫困户就业有18户。2020疫情发生,合作社组织了10名残疾人贫困户一起加班打包酸菜,保障疫区酸菜供给。目前,其月收入可达6000元。
妙招二,理论教学与实操训练相结合。碧桂园职业培训课程分为理论教育与实际操作,以实操为主、理论为辅,搭建实训课堂。推荐实习上岗,提升就业率与就业稳定率,真正做到 “做一成一”,培训一批,就业一批。
妙招三,培训与就业多方结合。培训是方法,就业是目的。碧桂园对接培训地及周边企业用工需求,结合学员就业意愿匹配信息,做到培训与就业的有机结合,同时做好就业的定期回访,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自 2019 年 8 月,碧桂園就业扶贫开展“南粤家政”培训工程以来,其在多地开展多次保姆培训。
湖南省平江县童市镇人陈灿根正是碧桂园开展培训与就业结合的受益者之一。其丈夫为上门女婿,她育有一儿二女。2010年,陈灿根母亲遭遇车祸,“头被撞了,花了几十万”,一家人为此背负外债。2018年8月,陈灿根参加了碧桂园雅贝家政培训班。2018年9月开始,陈灿根持证上岗,做起了月嫂。2019年5月,她又免费参加了碧桂园雅贝培训学校开办的催乳师班,且考取了中级证书,现月收入已达6000元,家庭的经济压力大大得到缓解。
目前,碧桂园在广东省内已开展了574场培训,开展就业招聘会29场,实现36938人培训结业,14157人成功推荐就业。通过培训后普遍收入提升20%以上。另外,自2018年5月20日碧桂园启动9省14县结对帮扶行动以来,14县共开展461场次培训班,开展就业招聘会109场。共有24087人参加培训,其中贫困户参加培训人数9312人。已有13071人实现上岗就业,其中贫困户就业人数达6217人,受益贫困户 21459人次。
配合助力广东“三大工程”
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实施“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工程。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杨红山在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实施“三大工程”有利于培育壮大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通过实施“三大工程”,可以不断培育和壮大“粤菜师傅”、家政服务业等相关产业,让更多的城乡劳动者实现技能就业、高质量就业,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实施好‘三大工程,通过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落实精准技能帮扶机制,职业培训与学制教育相结合等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广大城乡贫困家庭实现技能就业、技能致富。” 杨红山说。
据悉,三大工程在今后两年分别都有不同的目标。2020年,开展“广东技工”培训100万人次以上,实现高技能人才占全省技能人才比例32%以上。到2021年,实现“南粤家政”培训就业“十百千万”目标;建设扶持50家省级家政服务培训示范基地;建设扶持100家家政服务龙头企业;动员引导1000个以上有资质有能力的培训机构参与培训;每年开展家政服务类培训20万人次以上。其中2020年和2021年每年全省组织开展家政服务员培训6万人、开展母婴护理员、育婴员培训6万人次、养老护理员培训2万人次、医疗护理员培训2万人次。2020年,广东省开展粤菜师傅培训1万人次以上,将“粤菜师傅”打造成弘扬岭南饮食文化的国际名片,并开展粤菜师傅职业技能竞赛。
碧桂园自 2019 年 5 月开展“粤菜师傅” 培训工程以来,已吸引了广东、广西、贵州、四川、江西等 14 省 1503 人参与。
为了完成这些目标,碧桂园如何助推“三大工程”?其中,碧桂园自2019年5月开展“粤菜师傅” 培训工程以来,已吸引了广东、广西、贵州、四川、江西等14省1503人参与,有335人为贫困户;通过培训已经实现1105人就业创业,包括贫困户216人,其中有39人还开起“粤菜师傅”创业店。
2019年10月,碧桂园启动了粤菜师傅技能真人秀大赛《发现大厨》项目。节目的主办方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刘刚表示:“碧桂园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开展‘粤菜师傅培训班,为贫困地区青年提供成长和就业渠道。同时,为进一步帮助粤菜师傅提升技能和助力消费扶贫,打造了户外厨艺竞技真人秀节目《发现大厨》。”
自2019年8月,碧桂园就业扶贫开展“南粤家政”培训工程以来,在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开展星级保姆培训,共527人参加,其中贫困户26人;目前已有342人就业,其中从事家政行业293人。此外,湖南省平江县、河南省虞城县、河北省滦平县等各扶贫县均开展了家政培训班,并培训就业带头人,助力更多贫困户参与家政培训。
郭秀红正是因着参加“南粤家政”培训并成功就业而摆脱了因病致贫的困境。她家住广东省英德市,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郭秀红的小儿子离异,因此孙子主要由她抚养。丈夫之前在工地打散工,年龄大之后,又没有证书,失业了。夫妻二人主要以务农、养蚕为主,经济收入不高,不稳定,看天吃饭。
通过“南粤家政”培训学习专业课程,郭秀红成功通过考核,拿到了技能证书。她自己慢慢有了信心,转变了思维,鼓起了勇气。在碧桂园推荐下,她参加了招聘会,成功面试上岗就业,成为顺德善耆养老家园一名护工。
12小时,20个长者,这就是她最高峰的工作日常。爱岗敬业的她,获得跟台湾护理培训师学习培训的机会,成功晋升为特种护理师。如今,郭秀红的月工资6000多,不仅家里盖起房子,还带动了周边10个同乡一起来到了善耆养老家园就业。
职业教育是扶贫排头兵
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越发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发凸显。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1.65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但其中高技能人才只有4791万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6.2%。从市场供需来看,近年来,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岗位数与求职人数的比)一直在1.5:1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1以上,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另外,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职业教育是教育扶贫的排头兵,是见效最快、成效最显著的扶贫方式。”在2019年10月16日举行的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扬南说。
因此,做好职业教育也是做好扶贫工作的重要部分。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以下简称“碧桂园职院”)创立的初心也在于此。据了解,碧桂园职院是由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先生、联席主席杨惠妍女士于2014年创办的一所全国首家全免费慈善性质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自开办以来,碧桂园职院先后开设了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物业管理、酒店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园林工程技术、学前教育、智能控制技术等8个高职专业,累计招收贫困学子1886人,已有三届毕业生共1007人。
学院秉承创办人投身国家教育扶贫事业的社会责任担当精神,坚持教育扶贫的初心,对贫困家庭学生免除一切费用,并对贫困与非贫困的学生提供学习优秀奖学金,促其成才。学院创建“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并在2018年入选广东教育创新十大优秀案例。
记者了解到,碧桂园职院创办人杨国强先生提出五大办学目标。目标一:慈善教育源头扶贫,阻断代际贫困延伸。因此,学院不仅资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學业,重要的是让学生成才并有能力有本领帮助家庭消除贫根。
目标二:打造经济大潮下的“黄埔军校”,培养一线精英人才。碧桂园职院明确以“培养基层一线管理干部或技术骨干”为人才培养目标,强调要像“黄埔军校”在“战争实践培养,在岗位实践培养”培养出众多将军一样,去培养基层一线的精英人才。
目标三:产教融合校企共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一项“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的重大改革任务。我国从本世纪初开始,教育部就一直倡导并政策牵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道路,但始终没有取得突破。
2017年12月,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明确提出“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用10年左右时间,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总体形成,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
为了破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普遍存在的“两张皮”、“落地难”难题,学院有效突破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瓶颈,构建了权力运行机制创新下的“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
目标四:德技兼备万元月薪,提升职教社会地位。碧桂园职院通过大刀阔斧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让学生掌握能拿万元月薪的职务岗位的素质、技术和能力。让社会知道受到良好职业教育的人,也能找到好工作和过上好生活。另外,只有将学生成功培养成为胜任高薪工作的人才,才能让他帮助家庭消除代际贫困。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校园景色
目标五:碧桂园职院改革成功案例,引领职业教育创新潮流。碧桂园职院要以自身破解产教融合难题,构建权力运行机制创新下的“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案例、特色和亮点,为高等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可供推广复制的案例和经验。
目前,碧桂园职院的招生、就业指标均高于广东省高职院校平均水平。碧桂园职院招生工作连续5年第一志愿录取率100%,报到率保持在93%以上,且生源质量不断提高。2017届、2018届两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100%,专业对口率95%以上。担任基层一线管理干部或技术骨干的比例分别达到61.73%和71.43%。《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学院毕业生平均月薪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名列第四,其中4.8%的毕业生月薪超过万元。
例如,2014级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周腾飞,毕业时成功竞聘碧桂园集团现代筑美家居有限公司基层一线管理干部——总经理助理,现已晋升为公司运营经理,毕业两年,年薪20万左右。2014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余坤章,现已晋为现代筑美区域经理,年薪20万左右。
2014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黄道境,2017屆优秀毕业生标兵。现任职于碧桂园集团旗下广东腾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高级技术主管,月薪过万。黄道境作为团队主要成员编写《逆作法独立钢管柱无线传输调垂施工技术》施工工法,该成果在碧桂园总部项目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被广东省建筑业协会认定为 “科学技术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正在申报国家级工法。
而在2020年全面小康之年,碧桂园职院将如何发展?更好地通过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记者获悉,碧桂园职院将继续遵循创办人的慈善大爱精神,对相对贫困有实际需求的学生继续给予资助。同时,学院将积极调整招生政策,放开招生限制,扩大招生规模和生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