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农业中关村”,为发展“现代农业”作示范

2020-05-28萧惑之

中关村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关村现代农业设施

萧惑之

在《中关村》网络版上读到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农科院与海淀区就深入推进院地院企合作达成共识。双方围绕智慧农业、设施农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融入中关村科学城发展大局,打造高质量“农业中关村”等问题开展深入交流。

这条消息,着墨不多,却蹦出三个养眼的主题词,即“智慧农业”、“设施农业”,尤其是“农业中关村”。世人皆知,中关村已然成为改革开放、自主创新的代名词。特别是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被冠上“中国硅谷”的盛名,“中关村已经成为中国创新的一面旗帜,面向未来,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农业中关村”大有作为。翘盼在联想的柳传志、小米的雷军这些制造电子产品的“大家”之后,能够出现一个夯实“民以食为天”理念的科学家、企业家,让“神农百草”后继有人,为神州大地的“米袋子”、“菜篮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精品。让性情中的大佬们“养猪”、“酿酒”之“一夜游”变为常态。

中关村的一个“村”字,讓人生发多情的遐思,有据可查,享誉世界的“京西稻”原产地就在海淀区上庄镇。海淀,又是中关村“一区十六园”的核心区,在中国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发展的里程中,独占特殊地位。业内有识之士说,海淀当是首善之区现代农业的示范区,是高科技农业的聚集地;有人预言定然是中国现代农业的“领跑者”。

实现“农业中关村”奋斗目标的“领跑者”就在眼前。记得在“2019年中关村论坛之未来农业论坛”上,“中环易达”董事长魏灵玲博士作过主题发言,至今脑海翻腾,挥之不去。魏灵玲是农业科学家,又是同“产学研”一脉相承落实“整体跃升”目标的践行者。她作为十九大的党代表,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2020年要把脱贫攻坚落到实处,一户都不能少!在抗疫的关键时刻,不忘初衷,“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中环易达”主攻的设施农业,“从种子到餐桌”,“未来农业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命根子”,广大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必须自觉地强化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心。“拖拉机替代耕牛”的时代必须与时俱进,那就是“深耕产品,输出模式”,而“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则是题中之义。

网载一条消息称:“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标志。湖南是农业大省,但“七山一水两分田”的资源条件决定了其不可能像北方那样发展大规模农业,必须根据实际充分挖掘设施农业潜力,走小而精、优而特的精细化发展之路。据悉,湖南今年将建设10大设施农业示范基地,重点打造长株潭都市圈设施农业栽培基地,永州、郴州、衡阳以“湘江源”蔬菜为引领的粤港澳大湾区设施蔬菜供应基地,大湘西优质果茶设施苗木繁育基地。

东邻扶桑,可资借鉴。日本推“智慧农业”应对农民老龄化问题。由于从事农业生产以老年人居多,2030年农业人口将降至现有水平的一半。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农户的规模化经营却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多商机。日本从2017年开始推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可以识别路径,采用红外线照射蔬菜,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技术分析,识别蔬菜的大小以判定是否到了收割的时节。当然,也要按劳付酬,机器人要收取农户蔬菜销售额的15%作为服务费。机器人的引进使每个温室大棚的人力从4人降至1人。预计2021年机器人会增加到400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设施园艺为例,就是人类理想状态的植物工厂,温室大棚,育种培秧,种草养花……都要用“环境可控”、“人工智能”、“工厂量化”等现代科学手段来做农业。设施农业就是要打造适应作物生长的优良环境。这个行业世界已经兴发了几十年,在中国也有将近30年的历史,“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无须讳言,我们仍然面临着学习、赶超的严峻现实的挑战。设施农业是系统工程,必须形成完美的产业链并且要有规模,规模生产需要智能装备乃至机器人,安家落户需要建筑设计以求达到温室保障、植物保护、物流畅通……“耕新农业,智造未来”是一句充满激情奔向奋斗目标的豪言壮语。“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看来,“拖拉机替代耕牛”必须与时俱进,那就是“设施农业”、“智慧农业”。

“深耕产品,输出模式”。“农业中关村”,我们期待着!

猜你喜欢

中关村现代农业设施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民生设施非“摆设”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