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兽之王的末日

2020-05-28郭建

世界博览 2020年9期
关键词:老虎印度

郭建

在旁遮普狩猎老虎,该画作大约出现于1790年。

横跨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孙德尔本斯三角洲,也许是唯一能看到野生虎的地方了,据说有几百只(也有数据是100多只)野生老虎仍然徜徉在那里的红树林沼泽里。孙德尔本斯曾被称为老虎圣殿,但是,即使是最后一个老虎避难所也即将被摧毁。2019年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孙德尔本斯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老虎,这种森林里的大型掠食者还能坚持多久呢?孟加拉国学者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孟加拉虎在 2070 年前,可能会从最后一个主要栖息地——孙德尔本斯的红树林中消失。

阿穆爾虎的黄金时代

人类的祖先曾经围坐在哔啵作响的篝火旁,希望远离饥饿的野兽。他们凝视满天星斗,对自己生存所赖的所有生灵,尤其是动物神灵,感到敬畏。他们知道,如果没有大地、天空、水、动物和祖先灵魂的同情,人类的生命会像火一样熄灭。他们认为,所有的神灵都居住在一个和人类世界平行的世界里,萨满祭司会定期、不定期去拜访它们,并向同伴传播、分享它们的智慧,并请求它们释放那些被狩猎的动物在尘世的灵魂。

对亚洲的早期居民而言,老虎是自然和超自然世界的代表。因为它们具有无与伦比的狩猎技能,条纹毛皮绚丽夺目、行动气势磅礴,好像还不怕水,具有穿越不同介质的神秘能力。远古的很多民族都自比老虎,并希望自己的部落也能拥有它们那样的魔力。

现存最古老的老虎形象,刻在俄罗斯阿穆尔河的河岸边,那些高耸的玄武岩石壁上,距今已有5500年的历史了。传说中,河流的主宰黑龙,森林之王老虎,不断出现在阿穆尔河沿岸的岩画上,这些壁画,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居住在河流两岸的牧人生活中的神秘世界和现实世界。

道教尊崇老虎,道教信仰的西王母,据说她的使者和坐骑就是老虎。

阿穆尔的岩画中还有半人半虎的形象,这代表着萨满教的信念,萨满巫师可以通过展现老虎的部分能力,拥有老虎的力量,帮助自己的人民生存下去。直到20世纪初,在西伯利亚的仪式雕塑和巫术服装中,仍然有大量的老虎形象。阿穆尔地区的人认为老虎具有人类的性格,和他们的部落有亲缘关系,因此,即使偶尔出现老虎猎杀牲畜或袭击人类的行为,阿穆尔人也会原谅它们。有些部落甚至将老虎视为自己神圣的祖先,会阻止所有想要杀死它们的人。现在,老虎的魔幻光环随着萨满教一起消失了。在栖息地不断被破坏,在偷猎者的猎杀下,如今在阿穆尔的森林和草原上生存的老虎已经不足400只。

白虎耀中华

在中国,龙与虎的信仰早已出现。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编号为M45的古墓中就发现了龙虎的形象:在墓主的骨架两旁,有用蚌壳排列成的图形,东方是龙,西方是虎。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认为,这让人联想到后世长期流传的青龙、白虎。李学勤先生认为,中国古代思想认为,魂升于天,而魄藏于地。又有升天驾龙,而由白虎导引的说法。他认为,西水坡“龙虎墓”中的龙虎图,象征着墓主魂升天上。据研究,这处仰韶文化古墓,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

龙虎的图案到了汉代已经非常成熟而且常见。在中国画中,老虎的额头上常常有着汉字“王”的标志,意味它们是自然的主宰。《说文解字》称:“虎,山兽之君也。”足见中国人对老虎的尊重。

龙与虎的信仰也早已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天文上看,两者的形象相互交织,平衡统治着星空,中国人把天空中东方的星宿总称为青龙,西方七宿总称为白虎。白虎也被认为是西方之神。在中国的传统宗教道教中,虎被认为是一种驱邪的灵兽,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等多种神力。后来随着道教的发展,又将青龙白虎进一步地神格化为孟章神君和监兵神君,成为两位守卫道教山门的神明。

公元200年左右,佛教传入中国,佛教并没有消除老虎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相反,它们也进入了佛教神话故事中。最有名的就是萨埵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这个典故表现出了佛教徒最大的美德,慈悲为怀。

在宋代之前,虎是猎人们尽力避免的目标,而且老虎的生活区域也远离人类,因此两者很少出现什么严重的冲突。猎虎在宋代以前,也多是贵族们的一种军事冒险。但是宋代之后,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伴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的垦荒活动,摧毁了老虎的栖息地,导致老虎的生活区域逐渐与人类相重叠,这直接导致了明清乃至民国时期的“虎患”。

为此,明清时期开始出现官府组织的猎虎行动,甚至直接动用军队进行猎虎。康熙晚年曾对自己围猎的战果做过总结:“我从小时候到现在,总共用鸟枪、弓箭捕获了135只老虎、20只熊、25只豹、10只猞猁、14只麋鹿、96条狼、132只野猪,用诱惑的方法捕获的鹿得有几百只,其他的在围场随便就射到的猎物很多,都记不清确切数了。”值得一提的是,到了近代,虎鞭壮阳的传说成了老虎被猎杀的主因。而《本草纲目》中对虎鞭并没有记载,因此这一传说的出现可能要晚得多。就这样,中国的华南虎也处于了灭绝的边缘。

英殖民者眼中的孟加拉虎

印度次大陆的孟加拉虎,从未像中国的华南虎被纳入道教那样,融入印度教或伊斯兰教的信仰中,但也是当地人崇拜的对象。猎虎自古便是贵人的一项运动。莫卧儿帝国的皇帝和他的朝臣们都非常喜欢这项活动。莫卧儿皇帝阿克巴(1542–1605)经常只背着弓箭就去猎虎,另一位皇帝贾汉吉尔(1569–1627)和他的随行人员虽然有火枪,但是他们经常步行围猎,免不了会与老虎发生近身肉搏,所以能用的武器只有匕首和棍棒。

莫卧儿帝国的皇帝们认为,老虎是可怕的,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对手。巴布尔(1483 -1530)是莫卧儿王朝的开国大帝,他的名字在波斯语里就是老虎的意思,而最后一位皇帝奥朗则布(1665–1707)则用老虎作为自己权势的象征,他的剑柄上就装饰着老虎的形象。

1519年的3月25日,巴布尔带领士兵前往印度北部的深山中打猎,遭遇了一只孟加拉虎,他后来将此事记述在自己的回忆录之中:喀尔维和几个士兵来到了老虎身旁,走在前面的喀尔维用长矛狠狠的刺向老虎,结果老虎直接咬中了矛头,喀尔维用尽力气也没有将长矛从老虎嘴里拔出来,然后那头老虎一使劲,直接用牙齿咬断了长矛。其他士兵见状之后立即拿弯刀向老虎砍去,一个名叫巴巴的士兵砍中了老虎的頭部,另一名叫阿里的阿富汗人砍中了老虎的腿,那头老虎吃痛后向河中窜去,河边的士兵立即用弓箭射向老虎,最终老虎在水中毙命。

莫卧儿的皇帝们除了狩猎老虎,还以观看老虎决斗为乐,在这类活动中老虎经常会面对大群有角的水牛。莫卧儿的贵族们看重的是猎虎时战士们所展现出来的勇气,杀死一头老虎所带来的荣誉比杀戮的快意更令他们满足。据史书记载,贾汉吉尔在48年的狩猎生涯中仅杀死了86只老虎。

在英国殖民者看来,老虎就是印度的化身,莫卧儿王公对老虎的屠杀,反映了莫卧儿帝国对印度次大陆的征服。英国殖民者是这样描述莫卧儿王公们的猎虎活动的:印度的贵族们以小牛为诱饵,然后躲藏起来,老虎出现之后,已经在安全距离之外的王公们,站在高高的象轿上射杀老虎。围剿一头老虎需要40多头大象和成群的车队。英国殖民者还说,莫卧儿人在老虎交配时或者在巢穴中休息时向它们开枪。总之,英国殖民者是把莫卧儿王公的猎虎活动描述得毫无荣誉可言。

英国殖民者对老虎也没有什么好印象,他们将老虎描述为危险卑鄙的野兽,经常吃人。在塑造老虎的形象上,再没有比出生在印度的英国殖民者后裔吉姆·科比特(1876-1955)更著名的了,他1944年的著作《库蒙的食人兽》讲述了自己接受政府雇佣,帮助捕捉严重危害当地人生活的食人兽——老虎的故事。

对于吉姆·科比特这些人来说,老虎是伏击的捕食者,它们是不光彩的,而且老虎在受伤之后,就会疯狂复仇,对人肉和人血有不可抗拒的渴望。在他们看来,生活在农村的印度人之所以对老虎充满崇高敬意,是因为他们面对恶毒卑鄙的猫科动物时无能为力,是一种懦弱的表现。科比特书中的印度土著人经常处于被老虎 “吓傻了的状态”。

当莫卧儿王公在仆人的陪同下猎杀老虎时,印度教徒开始将老虎纳入主流信仰中。在早期,尚武的女神杜尔加的坐骑是狮子,后来开始变成虎。在印度教信仰中,杜尔加彰显了女性的力量,她像老虎一样,既是森林的守护者,也是维护和平的强大力量。杜尔加的形象最初出现于公元400年左右,不过在此之前很早就被印度人崇拜着。

尾声

到了蒂普·苏丹(1750–1799)统治期间,老虎正式成为“印度的象征”。蒂普是印度南部邦国迈索尔的军事首领,他从1782年开始成为印度最有权力的王公。蒂普(卡拿拉语中“老虎”的意思)从小就喜欢老虎这种“典型的印度符号”。他的步兵和禁卫军的制服上有老虎条纹,他喜欢的剑柄上雕刻着老虎头,炮兵队的炮口上也有虎头的形象。

英国在逐步控制南印度的过程中遭遇到了蒂普这个劲敌。蒂普非常痛恨英国人,他宫殿的墙上,画的是真人大小的白人被老虎摁在脚下的讽刺画。蒂普最有名的作品是一个木制机械,制作于1793年,造型是一只老虎正在撕咬身穿红色军服的英国人,虎身里面是管风琴。当摆动把手,管风琴会响起来,发出老虎的咆哮声和英国士兵的惨叫声,士兵的手还可同时上下晃动,增加整个装置的戏剧化效果。据说这个士兵是蒂普的老对手、英国将军赫克托·芒罗的儿子,他在孙德尔本斯的一次狩猎中被老虎叼走了。

英国人打败了蒂普之后,敲打绘有“英国狮子击败印度老虎”的木牌来庆祝胜利。蒂普死后,他的老虎机械被运到了伦敦。著名的陶瓷公司斯塔福德制作了蒂普老虎的瓷质模型,让这个场景深深烙印在了英国人的心中。1827年,一部名为《芒罗之死》的戏剧在伦敦上演,一时座无虚席。

即使是难以战胜的杜尔加也无法抑制末代王公的贪欲,他们在一天的狩猎中平均会射杀9只老虎,导致老虎数量急剧下降。印度次大陆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下独立后,老虎的灾难却更加深重了。之前猎虎是只属于王公贵族的特权,如今,这项活动已到了寻常百姓家。业余狩猎者、专业的偷猎者和农民也加入了进来,形成了大规模的猎虎运动,将老虎这种古老的象征变成了奢侈品。于是,在伦敦,穿着虎皮大衣,怀里抱着虎崽,成了一时时尚

致力于印度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有识之士凯利时(Kailish Sankhala),冒着职业生涯被断送的风险,暗中调查老虎贸易。1967年,他的调查成果登上了印度的报纸头版,公众被激怒了。此后不久,印度禁止出口老虎皮的法律得以实施,动物保护主义者将老虎列为濒危物种。算是暂时将这百兽之王被从灭绝的边缘拉了回来。

然而,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现代的消费主义不仅破坏了老虎的栖息地,而且加剧了偷猎行为,正在把老虎和其他许多动物推向灭绝的边缘……

猜你喜欢

老虎印度
两只老虎
躲描猫的大老虎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老虎变成猫
山哈·印度摄影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
印度大停电
白老虎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