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功能训练联合康复治疗仪干预在产后产妇中的应用
2020-05-28李珊珊
李珊珊
吉安市儿童医院产科特需病房 (江西吉安 343000)
盆底功能障碍是产科诊疗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妊娠及分娩产妇[1-2],患者主要以压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盆腔脏器脱垂等为常见表现[3-4]。产后产妇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为分娩造成的盆底肌组织损伤,并直接诱发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5]。现阶段,康复治疗仪是一种诊疗中较为常用的设备,其通过蜗形磁场发挥干预目的,能够为产妇提供持续性的深层次护理,有助于促进子宫复旧及泌乳功能[6]。本研究探讨盆底肌功能训练联合康复治疗仪干预在产后产妇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在医院产科分娩的产妇98名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单胎妊娠,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9名。观察组年龄22~31岁,平均(26.83±1.27)岁;孕周37~41周,平均(39.16±0.47)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 328±194)g,其中巨大儿3例。对照组年龄21~32岁,平均(27.62±1.41)岁;孕周37~42周,平均(39.50±0.61)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 428±205)g,其中巨大儿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足月妊娠分娩;初产妇;定期开展产前检查;新生儿各指标正常。排除标准:合并免疫功能障碍;合并血液系统病变;高危产妇;产后干预及护理无法耐受或配合度较差。
1.2 方法
两组均开展产后常规护理及盆底肌功能训练:(1)分娩后护理人员向产妇及家属详细介绍产后各方面的注意事项,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完善产后的饮食指导,产后早期禁食活血类食物,饮食须确保清淡新鲜、高蛋白及高微量营养元素,做好个人清洁指导;(2)盆底肌功能训练为开展Kegel训练法,嘱产妇在卧位、坐位或站立位等体位时,进行肛门及会阴部位肌肉的收缩训练,缓慢收缩至最大肌力,维持3~5 s,缓慢放松,每分钟连续4~6次,在此基础上开展肌肉快速收缩练习,连续收缩放松3~5次后,放松10 s左右,在开展上述训练过程中,须保持腿部、臀部、腹部的肌肉放松,避免其他部位肌肉代偿,影响练习效果,单次训练时间控制在15~25 min,每日开展2~3次,结合患者个人习惯及耐受能力进行动态调节。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开展康复治疗仪干预:康复治疗仪的型号为TZ-CH200A产后宝治疗仪,开展康复治疗仪干预前,向患者说明干预流程及注意事项,患者需要排空膀胱,保持仰卧位,清洁消毒处理相应部位的皮肤,电极上涂抹耦合剂,治疗片分别贴于两侧乳房、胫骨上,结合产妇的耐受情况设定与动态调节治疗仪强度,以局部皮肤麻木、针刺感等为主要感觉,最大刺激强度为230 Hz,每日2次,单次干预时间为15~25 min,干预过程中与产妇交流,主动询问产妇的自我感受,缓解产妇紧张情绪。
两组均连续给予3个月的护理及针对性干预。
1.3 临床评价
(1)盆底功能评定:于护理前后采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评估每例患者的盆底功能障碍情况,从膀胱、盆腔及肠道症状3个方面进行评定,分值0~80分,评分越低表示盆底功能恢复越好。(2)产后并发症统计:统计两组盆底功能障碍导致的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盆腔脏器脱垂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盆底功能比较
护理前,两组盆底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盆底功能障碍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盆底功能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盆底功能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人数 护理前 护理后 t P观察组 49 57.01±10.98 9.27±1.26 19.572 <0.05对照组 49 56.89±10.54 32.18±3.51 4.504 <0.05 t 0.037 9.974 P>0.05 <0.05
2.2 两组盆底功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盆底功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盆底肌直接参与排尿功能,同时在支撑盆腔脏器,维持正常性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7],而盆底功能障碍是产后较为棘手的问题,近年来,产科诊疗不断提升对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的重视度,但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在护理工作中,可发现产妇较欠缺这方面的健康意识,宣传教育的力度有待加强[8]。盆底肌功能训练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一种训练方法,不需要借助特殊的设备,且训练时的场地、体位等不受限制,较适用于居家康复。本研究中,两组均接受Kegel训练法干预,通过肛门及会阴部位肌肉的收缩训练加强盆底肌肉的功能。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开展TZ-CH200A产后宝治疗仪干预,该康复治疗仪集合按摩、磁疗、离子渗透等功能,利用蜗形磁场的变化,将电磁波渗透至深层肌肉组织,发挥较好的刺激局部神经肌肉组织的功能,同时能够有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提升产后康复效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盆底功能障碍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开展康复治疗仪干预能够有效促进盆底功能的恢复;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联合给予康复治疗仪干预,有助于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在产后产妇中开展盆底肌功能训练联合康复治疗仪干预,可促进盆底功能恢复,降低盆底功能障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