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管理在呼吸机治疗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05-28曾晴
曾晴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 (江西赣州 341000)
重症肺炎是临床常见病,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威胁其生命安全。机械通气是临床治疗该病患者的常用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控制病情发展,但易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1]。呼吸机治疗重症肺炎患者一旦并发VAP,可能发生脱机困难,从而加重病情,对预后尤为不利,因此,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VAP,并主动实施预防措施,以降低VAP发生风险,对促进患者康复尤为重要。传统的常规护理仅重视治疗和配合医师操作,集束化护理管理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可针对性改善护理操作中的各个环节,有效预防感染[2]。本研究探讨集束化护理管理在呼吸机治疗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行呼吸机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观察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29~68岁,平均(48.14±4.26)岁;病程1~7 d,平均(3.82±0.49)d。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27~70岁,平均(48.28±4.37)岁;病程1~8 d,平均(3.79±0.52)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中相关诊断标准[3];均行呼吸机治疗;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呼吸机耐受性较差的患者;合并脑部肿瘤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呼吸机治疗:选用德尔格Infinity C500呼吸机,使用面罩为患者供氧,调节至自主呼吸定时模式,氧流量控制在2.5 L/min,吸气压控制在0.78~0.98 kPa;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将吸气压逐渐调整至1.76~1.96 kPa,呼气压为0.59 kPa,持续治疗1个月。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保持病房安静整洁,定期消毒、通风;常规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等生命体征;给予心理、健康教育等指导。
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1)吸痰管理:选择合适吸痰管,插入适当深度,吸痰时间控制在15 s以内,吸痰间隔不可短于3 min;若患者痰液黏稠,难以排出,可先给予雾化吸入,充分稀释痰液,然后实施叩击排痰,即护理人员手背屈曲,收拢四指,使用空掌心在患者背部自下而上叩击。(2)吸氧护理:监测患者呼吸功能,根据结果确定是否需要吸氧,将氧流量控制在5 L/min;若患者出现二氧化碳潴留,需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吸氧浓度为30%~50%。(3)口腔护理:使用0.1%聚维酮碘纱布按照外侧、内侧、颊部、舌部的顺序轻柔擦拭患者口腔;每日刷牙前指导患者将牙刷放置聚维酮碘液中浸泡5 min,并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保持口腔卫生。(4)预防感染:定时更换湿化罐内过滤纸、灭菌蒸馏水;定期消毒患者使用过的医疗器械、管道等;抽取气管内分泌物,定期进行药敏试验、细菌培养,并根据结果选择合理抗菌药物。(5)呼吸机护理:将气管套管气囊压力严格控制在20 cmH2O以上,间歇式抽取声门下气道、气囊上滞留物;定期检查呼吸机管路,每日更换及消毒1次管路,更换湿化液时需做到无菌操作,并及时清除管道内冷凝水。
两组均持续干预1个月。
1.3 临床评价
(1)血气分析指标:比较两组干预1个月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S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2)临床指标:记录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3)VAP发生率:观察干预后两组VAP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观察组PaO2、Sp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s)
注: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PaO2(mmHg) SpO2(%) PaCO2(mmHg)观察组 44 77.41±7.37 90.26±7.56 54.41±6.47对照组 44 72.53±8.56 84.43±8.41 60.53±6.62 t 2.866 3.420 4.386 P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d,±s)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d,±s)
组别 例数 机械通气时间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 44 7.73±1.14 6.51±1.43 20.51±3.82对照组 44 10.11±2.46 9.21±3.70 27.11±4.72 t 5.823 4.515 7.210 P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VAP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VAP发生率为4.55%(2/44),低于对照组的18.18%(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P=0.044)。
3 讨论
重症肺炎具有进展快、病情严重等特点,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呼吸衰竭,影响其身心健康。人工气道的建立利于治疗、抢救重症肺炎患者,而随着人工气道运用的普及,VAP发生率亦呈逐年增长趋势。VAP常发生在拔管或人工气道建立48 h后,重症肺炎患者抵抗力低下,病情严重,且易受病毒感染、隔离不当等多种因素影响,从而易导致VAP 发生[4]。
集束化护理管理将医护人员的临床护理经验、医疗服务信息等进行整合,为某类疾病制定全面化的护理管理方案,相较于传统护理,涵盖面更加广泛,且人为主观影响较少[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PaO2、Sp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及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集束化护理管理可有效改善呼吸机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血气指标,预防VAP,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集束化护理管理要求护理人员针对引发VAP的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并主动实施各项护理措施,可增强护理措施的针对性和目的性;重症肺炎患者肺功能低下,咳嗽无力,痰液多而黏稠,因此,加强呼吸道护理,及时运用吸痰管、叩击排痰等措施,可进一步促进痰液稀释、排出,预防感染;低流量供氧主要利用氧气流促使药液形成气雾,达到湿化气道、消除支气管黏膜水肿的效果,从而可加快痰液排出,改善血气指标,促进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此外,积极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结合药敏试验、仪器消毒、无菌操作等多项预防感染措施,在各个护理环节中预防感染,可维持患者生理舒适,并降低VAP发生风险,从而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管理可有效改善呼吸机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降低VAP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