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D打印技术的脑膜瘤模型重建研究
2020-05-28杨存刘子瑜武才鑫李晗
杨存,刘子瑜,武才鑫,李晗
1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2 河北医科大学影像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脑膜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肿瘤体积一般较大,且周边血液供应充沛,与大脑动静脉及脑组织关系密切,手术风险较大[1-2]。传统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仅仅处于二维平面模式,而三维(three dimensional,3D)实体模型图像后处理能够提供简单的解剖细节,且在计算机工作站中可以很容易实现。但3D可视化本身并不能提供操作所需的交互元素和触觉反馈,因此建议3D打印提供解决方案[3-5]。3D打印技术的应用可直观显示颅内占位的空间结构及位置关系,本研究旨在应用医学影像软件(materialise's interactive medical image control system,MIMICS)建立脑膜瘤的3D实体模型,通过剥离不同组织辅助临床医师规划更科学的手术方案[5-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56岁,左侧额顶颞部脑膜瘤,邻近骨质破坏,左侧基底区脑梗死,排除病变损伤情况,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计算机配置
制造商LENOVO,操作系统Windows10 64位,处理器Intel(R)Core(TM)i5-5200U CPU @2.20GHz,内存4.00GB。
1.3 方法
选择1例脑膜瘤患者进行MRI平扫和增强检查:采用飞利浦Achieva3.0T对患者颅脑进行扫描,获取140张增强检查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图像及130张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DICOM 图像。
应用MIMICS 17.0(比利时Materialise公司)建立模型。
2 3D重建
采用MIMICS软件处理脑膜瘤患者的MRI影像数据,采用阈值法获取患者颅脑不同组织的阈值,并应用3D重建技术分别构建脑组织、血管及肿瘤的3D模型。
肿瘤组织在MRI图像中显示为高信号,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清晰。在横断面的肿瘤组织内绘制一条轮廓线,阈值上限设置为2 191 HU,阈值下限设置为791 HU,进行 start thresholding阈值分割,将肿瘤与其他组织分开,肿瘤组织的阈值分割如图1所示。
图1 肿瘤组织的阈值分割
在3个视图中保证矩形蒙版最大范围包括肿瘤组织,剔除与灰度值不相关的其他组织;对初步阈值分割蒙版上彼此不相连的分割区域进一步细分亚组,生成新的模板;选择腐蚀系数为3,在不改变蒙版形状的前提下,缩小蒙版面积,保证腐蚀后的蒙版限制在肿瘤内部,与肿瘤边界有间隔,肿瘤组织的形态学操作步骤如图2所示;腐蚀仅仅缩小蒙版面积,依旧存在非肿瘤区域组织,进行此操作目的在于剔除蒙版中彼此不连接的部分,只保留肿瘤区域;形态学操作:选择膨胀系数为4,在不改变蒙版形状的前提下,增加蒙版面积,即仅扩大肿瘤部分蒙版面积;选择合适编辑图案的形状与大小,进一步完善肿瘤组织蒙版,如填补内部空白部分、锐化边缘等;最后使用smoothing使模型边缘更光滑,蒙版编辑如图3所示,肿瘤的3D计算模型如图4。
图2 形态学操作
图3 编辑蒙版
图4 肿瘤3D计算模型
以上模型以肿瘤为例进行分割,脑实质及血管的3D模型重建方法重复以上过程即可,脑实质阈值范围为206~1 122 HU,血管的阈值范围为269~1 714 HU,最终得到以下3D模型:脑实质的3D计算模型如图5所示,血管的蒙版编辑操作步骤如图6所示,脑血管的3D计算模型如图7所示。
图5 脑实质的3D计算模型
图6 血管的蒙版编辑操作步骤
图7 脑血管的3D计算模型
3 3D打印模型
应用MIMICS处理患者颅脑MRI图像,获取到脑实质、肿瘤和血管3D重建模型,并输出为STL格式,采用创想三维/creality 3D 的CR-2020型号打印机打印,打印精度为±0.1 mm,打印格式为STL,打印机使用热容堆积固化成型技术(fused deposition modelin,FDM)进行打印,得到较高精度的1:1实体模型。
图8(脑实质与肿瘤)中模型可见脑膜瘤位于脑实质左侧颞顶区,边界清晰,形状不规则。图9(血管与肿瘤)中模型显示了肿瘤与周围血管的位置关系,可见肿瘤压迫大脑中动脉侧裂分支并使其移位,其余血管未见明显狭窄闭塞。
图8 脑实质与肿瘤装配图
图9 血管与肿瘤装配图
4 结果
经过3D重建的颅脑实质模型光滑细腻、沟回显示清晰、灰白质分界明显,且与肿瘤组织完全剥离分开,与实际脑组织无明显差异,已达到研究要求。由不同视图窗口的坐标可明确肿瘤在颅脑内的精准位置,通过不同切面可见左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向右移位,周围脑实质受压改变。颅脑实质模型显示左侧颞顶叶交界区存在占位,颅脑MRA模型可见大脑中动脉侧裂分支受压、分离移位,其他主干及分支显示清楚、轮廓完整,未见狭窄和闭塞。术中可见肿瘤组织侵袭硬脑膜及颅骨内板大小约2.0 cm×2.0 cm,肿瘤大小约5.6 cm×4.4 cm×4.6 cm,与脑组织有粘连,经比较与所建肿瘤大小(5.61 cm×4.31 cm×4.57 cm)基本吻合。
5 讨论
本研究侧重于脑部结构(如肿瘤、血管、脑白质等3D模型)的构建,利用阈值分割技术与形态学计算、布尔运算等方法将CT采集到的原始断层图像以DICOM格式进行重组,避免了格式转换过程带来的数据丢失现象,提高了模型数据的精确度。此方法的应用与传统的CT、MRI影像或者通过计算机技术重建方法不同,传统方式所得的图像仍处于二维图像阶段,均存在平面化的局限[11-16],不利于临床医师的深度探查与评估。肿瘤生长位置特殊、边界模糊、周围血管神经核团复杂等问题一直是神经外科手术的难题,而此构建方法也为脑部疾病的深度探查、可视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通过3D重建可以对颅脑进行1:1真实还原,从不同角度观察3D模型,3D打印的颅脑模型即可辅助医师术前充分了解颅内肿瘤的部位、形状、大小及与周围毗邻关系,更可方便、快捷地确定手术进入路线、切除范围,预判术中处理要点、注意事项等,能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肿瘤周围正常组织,降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因此应用3D打印技术更具有精确性和前瞻性。
综上所述,通过应用MIMICS建立脑膜瘤3D实体模型,极大地提高了建模的效率,进一步增进了临床医学与工程学科的联系,为后续的医学数据仿真分析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