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优化路径研究

2020-05-28段丽华

梧州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安徽政策大学生

段丽华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第一人力资源,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将隐性的知识转为科技成果和经济效益,推动理论知识发挥巨大作用;扶持大学生创业,能够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就业岗位,优化配置人力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够实现创新驱动、项目带动和投资拉动的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从2013年开始,安徽依据国家出台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围绕税费优惠减免、财政投入支持、平台建设扶持和社会创业服务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有效地激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但是与发达省份相比,安徽大学生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仍然非常低。本文通过研究安徽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分析安徽大学生自主创业特点及扶持政策绩效,提出安徽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体系的优化路径。

一、安徽政府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分析

安徽位于中国的华东地区,与江、浙、沪对比,在经济上仍有一定差距,但经过多年努力,安徽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安徽在积极落实国家创业扶持政策同时,也结合安徽实际情况从税费优惠减免、财政投入支持、平台建设扶持和社会创业服务等4个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帮扶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

(一)税费优惠减免政策

安徽省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税费优惠减免。一是降低大学生创业门槛。毕业两年内大学毕业生申请设立50万元以下的有限责任公司,允许注册资本“零首付”[1]。“零首付”注册后,要求公司自成立之日起3年内缴足注册资本。高校毕业生可以使用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等非货币申请设立企业,占比高达70%。二是减免企业相关税费。毕业两年内大学毕业生依法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首次登记注册之日起,1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国家法律法规限制、禁止行业除外)。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按规定给予一定比例贷款贴息。三是减免行政事业收费[2]。毕业两年内大学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除国家不允许行业外)的,三年内免收与登记、证照、管理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如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税务登记证工本费等,降低了企业的经营管理的负担。四是减免经营服务收费。毕业两年内大学毕业生入驻政府建立的大学科技园等创业孵化园区的,免收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3年内免缴物管费、卫生费等管理性费用,1年内减半缴纳水电费。同时免费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商事、财税、法务、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咨询服务[3]。

(二)财政投入支持政策

财政投入支持主要是给予财政补贴和提供创业扶持资金。财政补贴包括:对毕业两年内高校毕业生首次创办小微企业并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可享受1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社会力量发展的创客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的房租、宽带网络、公共软件等给予适当补贴。定期遴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进行科技创业,按照三个档次分别给予1000万元、600万元和300万元支持。创业扶持资金包括:设立大学生创业创新资金,为在校或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创办企业提供免资产抵押融资支持,最高可提供免息贷款10万元。合肥市每年遴选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项目,每年资助总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按创业项目分别给予3、5、10万元资助。

(三)平台建设扶持政策

安徽省致力于打造三大平台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一是创业服务云平台。打造安徽创业服务云平台,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加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力度,提高办事效率。通过电子创业卷方式,为创业者提供一体化创业服务生态系统。进一步简化企业从设立到具备一般性经营条件所需环节,提高服务效率。二是创业实践平台。支持各地利用闲置厂房、仓库,兴办创业苗圃等众创空间,推进众创空间向精细化和专业化方向转型升级。近五年安徽共累计建成677个专业化创业园,确立26家单位为省级创业大学,44所创业学院确定为省级创业学院。三是创新创业竞赛平台。举办“创响中国”安徽双创大赛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活动,加强项目跟踪支持,支持创新成果、创业项目展示推介等活动。安徽共有100余所高校的15万名大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四)社会创业服务政策

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及培训引导大学生创业,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安徽各高校将创业教育纳入学分管理,积极推进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创业培训示范基地的建设,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经认定的创业实训基地,为创业者提供3—6个月实训服务,按每人500元的标准给予实训基地一次性补贴。近5年安徽共培训大学生29.2万人,激发了大学生创业活力。同时,安徽省也通过拓宽社会融资渠道扶持大学生创业。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应收账款、动产、供应链融资等创新业务,提供科技融资担保、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方式的金融服务。鼓励高校设立创业扶持资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在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形成若干创业投资集聚区的基础上,截至2016年底安徽省共有投资备案企业29家,管理资产107亿元[4]。

二、安徽大学生自主创业特点及扶持政策绩效分析

基于权威部门公布的相关报告,对安徽大学生自主创业相关特点进行统计,对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安徽2016—2018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年度报告》和2018年高校离校前毕业生调查问卷。

(一)大学生创业意愿和热情低下,政策扶持效果不显著

对安徽2016—2018年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进行统计,发现2016年安徽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及比例均高于其他年限,如表1所示。说明安徽大学生创业意愿和热情仍然低下,政府创业扶持效果不显著。

表1 安徽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

类 别2016年2017年2018年总人数/带动就业人数1111/25951108/1969830/3392毕业生人数32370033820035337比例(%)0.340.330.24

安徽政府出台系列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不断激发高校学生创业意愿,由于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仍停留在临时应付阶段,导致大学生创业意愿仍然低下。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复杂过程,会受到经济环境、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等社会综合因素影响,说明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政策。现阶段安徽创业扶持政策缺乏政策的跟进机制和反馈机制,导致扶持政策有头无尾,无法解决大学生创业的后顾之忧。很多高校仅为了提高创业率,盲目引导学生注册开公司,但后续管理和帮扶却无法及时跟进。很多创业失败的大学生不仅要承受心理上、经济上的压力,甚至还要承受法律上的打击,但创业扶持政策却很少关注这一特殊群体,更没有制定补救和承担失败风险的制度与措施,抵消了创业扶持政策的实效,消减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创业热情。

(二)创业类型呈现多样化,突出培育新业态、新产业类型创业

如表2所示,近3年安徽大学生自主创业类型最多为现代服务业,从2017年起,新业态、新产业创业类型大幅度提升,占到18.1%。

表2 安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类型分布(%)

年限现代服务文化创意生产制造科技研发新业态、新产业201664.0816.8713.715.34/201742.625.58.55.318.1201839.223.67.68.920.7

2007年安徽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中提出,对于符合高校毕业生创业特点的新业态、新产业类创业项目,政府将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扶持。针对新兴业态企业的职场新人给予一定的职业培训补贴,对于离校1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每人每月给予250元职工养老保险补贴和60元职工医疗保险补贴[5]。数据说明,安徽大力培育的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类型创业初显,政策的引导有一定实效,但政策的持续跟踪服务需要不断完善。

(三)创业融资获取渠道有限,创业扶持政策时效性不强

对安徽2016—2018年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遇到主要困难分布进行分析,说明安徽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少资金,其次为创业团队组建及管理。随着高校经营场地及软硬件的投入逐渐增加,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如何进行营销是他们面临的又一大难题,如下页表3所示。

表3 安徽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分布(%)

年限创业团队组建及管理经营场地及软硬件环境准备产品/服务营销寻找资金支持工商注册手续办理产品/服务研发其他201623.6715.9014.9334.596.073.521.33201721.316.020.233.04.31.14.1201818.414.5325.135.23.62.30.87

政府出台的创业扶持政策能够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但是创业过程中还是遇到诸多困难,其主要原因是政府创业扶持政策实效性不强。获取创业资金是大学生创业最大难题。但由于申请创业资金门槛设置了诸多的限制条件,审批程序繁琐、银行贷款的额度低,大学生创业者也只能望梅止渴,资金资源形同虚设。各级政府均制定出台创业政策,导致其条目繁多,难以梳理。官方途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信息沟通不畅,部分大学生不了解或不懂如何利用创业政策。政策重点关注大学生创业的初期,忽略了与创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关因素的扶持,导致大学生创业后期会遇到产品、营销和管理等方面的困难。

三、安徽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优化路径

近年来,安徽省政府十分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依据国家相关文件,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励性办法。例如简化工商注册流程,降低创业门槛,给予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等,优化了大学生创业的环境和氛围。但是大学生创业意愿和创业成功率仍然很低,需要对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进行不断优化和资源重新配置。

(一)调整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定位

高校大学生是推动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是未来新生代企业家重要的来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旨在于通过创新创业驱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故不能简单地将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定位于解决就业应急之策,各级政府应该重新定位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体系中政府职责与政策目标,由原来鼓励更多大学生创业的目标,转变为集鼓励、培育、扶持以及后续跟踪指导为一体的目标。大学生在创业启动之初,外界给予的有效资源尤为重要,对其创业意愿及持久性会产生深入影响。随着创业企业的不断发展,除了需要政府资源的给予外,还需经营管理、市场信息和专业技术等方面的咨询与服务。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应该从关注刚毕业创业大学生,逐渐延伸至具有一定资源和能力的毕业5年以内的创业大学生,从关注大学生创业初期延伸到创业中后期,甚至延伸到二三次创业,以此来分担大学生创业风险,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政府扶持政策不仅需要关注创业成功的大学生,还要关心创业失败者。出台对创业失败大学生的心理安抚、社会援助、风险分担以及法律援助等制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坚实的后盾,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对盲目的创业冒险行为加以干预,对于违规行为加以防范,降低大学生创业风险,提升创业的成功率,培养一大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企业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更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创业者和企业家。

(二)完善大学生创业配套法律政策

当前,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条目繁多,但由于缺乏顶层设计,诸多创业扶持政策在操作层面上存在缺陷,各部门衔接沟通不畅通,使得政策初衷难以真正落实。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相对于法律来讲,比较灵活,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发生变化,一般以原则性和概括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其缺陷是操作不够具体,流程不够细化。法律规定的内容比较具体、明确和详尽,可操作性较强,相关执法部门可按照其流程进行有效操作。因此,应当有效整合现行众多条目的创业扶持政策,将其上升为可操作并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法律形式,提升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实效性。目前我国的《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对促进青年创业作了一些规定,但其中并没有特别针对大学生创业扶持做出规定。因此,在当今的法治社会中促进青年创业,应该出台大学生群体的《创业促进法》,针对大学生创业初期的实际,将小微企业注册制度、财税支持制度和创业培训指导服务等相关政策措施法律化;针对大学生创业中期,加大对大学生创业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把公共机构对大学生创业提供的社会保障服务、权益维护和后期跟踪等保障性措施上升为法律法规;把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适时纳入《高等教育法》,重点体现出教育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完善促进大学生创业的配套法律体系。安徽政府可以结合区域大学生创业需要,在国家法律框架下制定地方性法规,明确政府、社会、高校和大学生创业者各个主体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法律法规的完善来实现大学生创业的法治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推进地方政府创业服务真正落地,提高大学生扶持政策法律效力。

(三)构建四位一体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生态体系

现行大学生创业扶持体系以政府为主,高校贯彻落实,却忽略了社会和创业者主体两个部分。大学生创业具有较高风险性,不能仅由大学生单独来承担,需要整个体系的各个群落来均衡分担。故需要构建一个集政府、社会、高校和大学生于一体、既独立又密切相关的众利益主体联动的生态体系,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通过各方的相互作用,共同承担职责和分担风险[6]。首先,政府需要制定精准扶持政策与法律规范。在保障大学生创业合法权益基础上,通过制定精准扶持政策和法律规范,指引和规范社会、高校和创业大学生各主体良性发展。扶持政策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制定相关标准和流程,加强政策的有效执行力度,通过权威渠道发布政策与法规,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工作实效,协调和化解大学生创业中的难题。其次,社会需要营造积极向上的创业文化氛围。从整体社会环境来讲,通过树立、宣传和表彰创业典型,加强社会对创业成功人士认同,营造鼓励创业、尊重创业、崇尚创业和勇于创业的文化氛围和舆论环境。重点关注创业失败群体,帮助他们查找根源、正确引导或再次加以扶持。从家庭环境角度来讲,家庭成员需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了解孩子真实想法,吸纳新的思想和观念,对创业行为给予精神和资金方面支持,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后盾和基石。再次高校需要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推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鼓励学生结合专业创新创业[7];改革创业教育传统教学模式,实施因材施教;积极与企业合作,结合企业需要引入创业项目,学生参与其中了解企业经营理念;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给予优秀创业团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自主创业资金补助,提供股权投资等融资服务。最后大学生需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创业者具有创业激情、信仰、精力、知识和人脉,仅依靠特质是不够的,提升创业者综合素质就显得非常重要。大学生应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企业社会责任;通过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创业大赛、实践活动、企业实习等方式,了解社会和行业特点,不断提高自身创业实践能力和积累社会经验;积极学习创业相关法律,包括知识产权、产品质量和合同法等,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要时刻提醒自己遵法守法。

猜你喜欢

安徽政策大学生
《安徽记事》
政策
政策
安徽:种子田去杂保纯促增收
助企政策
5.回声
政策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