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当下 瞻前顾后
——五上习作教学一得

2020-05-28余进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7期

◎余进

很想做个好老师,奈何爱生无方,虽勤奋,却一路亡羊。本期致力于习作教学,有所得。

一、学习之路

困惑中,问道于同事,有感知:要求明确,难度能达,讲解简短,便于实践,训练次数多,结合生活,知识活用为能力。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他们都实践得很好。

理论研修。熟悉统编教材螺旋递进的习作能力体系,尤其研读了本册教材,认准“初步写具体”的阶段目标(二单元习作要素“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四单元“编写习作提纲,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八单元“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词句段运用中把成语、画面写具体,以及口语交际的创造性讲故事等,都指向这一目标。一、五、六、七单元有其他要求,但都得以这个能力为基础)。

相较于统编教材主辅配合,螺旋递进的能力体系,丁友宽的记叙文“五十法”分得更细。既然可以把习作能力定位成一个一个的点,我立足“初步把一篇文章写具体”的阶段目标,向下可以观测学生写句、段,观察等能力,并适时巩固,向上可以仰望写得更具体,围绕中心等目标。

何捷老师善于抓住学生的思维,我总在课堂上效仿。参照谢永龙先写后导,主辅配合,稳步快行的教学模式,我为学生设计如下图式,帮助学生初步写具体。

开头1 ①②③…… 细 致2 ……3 …………丰 富结尾 语言、修辞

我把具体分为丰富和细致两方面,丰富包括3和③,3表示中间约3大块(意义段),③表示每段不要太简单,尤其重要部分。细致因不同习作而不同,如写景主要是景物的形状、颜色、气味等。

之所以叫图式,是希望把一个习作的模子固化在学生的认知中,能用之于所有习作,是抽象的,正好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已经发展起来。这个图式,在具体实践上又是一篇作文的模拟直观,可减小学生的注意范围,又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标。图式创意不多,在度的把握上主要解决初步写具体的问题,同时巩固一些已学习作要素,还可继续丰富,满足更高发展的要求。

四年级学生已经可以写四段式或五段式习作,所以对于可以写几方面的习作,这个图式主要帮助后进生写出几大块,督促所有学生让每段有足够内容。在写一件事和写出景物变化的习作时,诊断作用就凸显了出来。比如有篇《爱》的习作,写了匆匆吃饭和放学后奶奶送面包两个情节,明显内容单薄,经指导,加一个饿的情节,立刻变成好作文。全班也明白,除了“字数不够,内容来凑”之外,事情简单还可以“情节来凑”,将来,也可以是环境、场景、对比、联想等来凑。在写雾景时,有位同学把雾本身和雾中景物描写得还不错,但很笼统,看了同学“淡——浓——淡——散”的变化顺序,很容易就梳理出自己的顺序,还发现了不具体的部分。

(一)实践

采用先导后写的传统教学模式,但分解动作,降低难度,小步快行,有自己独特的做法,解放老师的同时又全程关注学生,具体如下:

准备→初写指导、初评→点评、修改→巩固、补练

(二)准备

孩子们喜爱小动物,爱幻想,所以这两类作文很容易上手,启发我站在学生的角度,尽量让他们在习作前充分地占有材料,避免冬天写暴雨全凭回忆,阳台看雾视野不广等问题。

写法上,注重联系,做好辅助练习,巩固中段能力。教材里的各种小练笔必须练到位,力争90%的巩固率,语文园地的练习得夯实,口语交际也不可敷衍,以搭好台阶,降低难度。还根据班情做必要的补充小练笔,如写人、写事前,要求学生观察身边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揣摩心理,写一段话,换不同的观察对象,多次练习,也追求90%的巩固率。

(三)初写指导、初评

开课以任务驱动,不刻意追求激趣,只要不沉闷就行。

审题时指导学生自己抓关键词,思考搜集的材料是否切题。中间三大块,引领学生利用提纲,逐步做好。段内的丰富与全篇的细致,提供必要范文,据需要做局部指导。很多习作都有多个写作角度,如《××我想对你说》就有赞扬、不同看法、建议三个角度,所以指导要尽量简短。

开头和结尾只要求不过于简单,语言重在通顺、流畅,鼓励使用修辞。

此时学生如果写作有困难,放手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先“问自己”,无米先找米,写不全则自己读相似的例文去模仿,实在没辙“问同学”——在被动中变得主动,阅读和模仿都显得积极有效。

写好后,老师选两个小组的习作粗看,估计共同问题,针对“初步写具体”作 全班指导。四人小组根据图式的要求评议,同桌互下评语,另两名组员补充。同桌负责修改指导和监督,有困难可以请教任何同学或老师,誊抄后一起上交。

(四)点评、修改

老师全面批改中,发现优秀习作及片段亮点,问题习作的症结,适当记录。点评前学生先看自己的习作及老师评语,重新认识,明确提升方向。

出示先前图式,出示优秀习作或片段从结构上比照,直观感受“写具体”,进而欣赏亮点(如内容新颖、结构紧凑、叙述多变、描写准确、生动、细致,语言优美,修辞贴切,有效的环境、场景烘托,丰富的联想等),随时提示学生丰富、优化自己的习作(可以先写下关键词)。点评问题作文时,要全面分析,重在写具体,明确指出修改办法,甚至推荐可以求助的同学。

接下来,全班据题材分组修改,如习作《——即景》在修改时就分为日出、日落、雨中、窗外、雾中、其他等临时组,因为内容接近,迁移更容易。同桌仍然是最终裁定者,还负责修改后的加分。

此时学生分批次完成习作优化,优秀者在交流中成长,后进者在扶助中提升,必须要跳几跳才摘得到苹果,所以相对来说,收获更大,实在达不到优的,也表扬其努力与成长。

解放出来的老师,巡视全班状态,必要时才出手,结合研修所得分析得失,会有很多发现:《二十年后的家乡》显示出全班能想象,但不够接近现实,在怎么样实现上显得空洞,显然是知识积累少,不关注新科技;不少同学题材好,却讲不好,显然是语言积累不足,思维发展欠缺;有的同学不会观察,应是中段时教观察方法在课内,实践在课外,教学支架又没搭好。这些都是今后全班教学方向和分类布置任务的依据。

以下是再次修改时的评分细则:

(五)巩固、补练

习作再次上交后可以看到全班的成长足迹,可据班情布置任务。如完成四单元《二十年后的家乡》后,要求学生看文艺性、科普性课外书,以更好地积累语言,了解科技。

七单元要求写出景物的变化,《—即景》可写时间变化也可写地点变化,而较短时间内的景物变化最切合这次能力提升要求,加之全班完成质量又不好,所以我重新安排了依顺序观察雾景变化,并写《雾中即景》,随后还要求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观察果树,巩固观察植物的能力,结果效果都很好。

期末复习中,我从练习题中选了五个作文修改或补练:和手机有关的故事、《与众不同的 ×× 》、爱的故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次有趣的××活动》。要求只写一件事,对“初步写具体”进一步巩固。

二、其他努力

为避免思维僵化,学会审题,后半期习作教学中尽量让学生从教材要求中找线索,少用范文,用也只针对问题相应部分;试卷作文也强调学生读懂要求,并利用图式写具体,评讲时了解全班达成情况,分析错误原因,仍然借助图式给修改方法,必要时重写。

平常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多表扬,尤其多给后进生机会,给全体学生信心,鼓励士气;老师也自美自夸,还给学生讲故事,让学生亲近老师;具体教学中精讲多练,尽量语文化,尽量平等交流。课外我钻研教材,理解统编教材理念,问同事,听网课,学名家,还用各种方式家访了解学生。

减分项 加分项开头、结尾简单或不全 1~2 分 语言(流畅,善用好词) 1分书写差 1~2 分 修辞(贴切、形象生动) 1分不丰富 3 分以上 细节(特别好之处) 1处1分不细致 3分以上 整体感觉 1样1分语句不通 3分以上(整体感觉指学生感觉到但不一定理解的地方,如内容新奇,视角独特,境界高远,叙述多变,文气流畅,情节曲折等。符合先前图式要求的习作即为优,以25分为基数。)

三、收获

本期习作教学用一个可迁移的图式落实“初步写具体”这个阶段目标,巩固了部分中低段目标,兼顾更高目标,全程关注学生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方向和进度。全员在实践中有自主有互助,习得能力,甚至让后进生得到更大的发展。

图式植根学生心中后,写具体成为碰到表达任务的第一反应,如口语交际“我喜欢的人物形象”,不用提示,一般是三条理由。期末作文“介绍益智玩具”,每位同学都能写出三大块,并尽量丰富,细致,部分同学还能介绍一些新奇的内容。较高难度的短时间内景物变化、简单的事,学生也能初步写具体,还可以学习更高年级的写作方法。总之,师生共同走了一条求真务实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