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面向留学生的汉字教学方法
2020-05-27李乐源马广辉
李乐源 马广辉
摘 要:近些年,伴随着“汉语热”的潮流,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在面向留学生进行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和留学生都面临着种种挑战。本文对“汉字解密”工作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将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关键词: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教学法
一、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要求来华留学生必须通过三级或四级考试,才能进行本科阶段的专业学习任务。而HSK三级和四级考试听力和阅读的试题及选项都是全中文形式;书写部分则要求学生连词成句,或用所给词语造句,或写出汉字补全句子。这些题型都对留学生的汉字认读和书写提出了较高要求。而“汉字难教”和“汉字难写”一直是长期困扰对外汉语教师和留学生的难题。如果留学生能对汉字的字义掌握清晰、理解透彻,那将对汉语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造成汉字识记困难的因素
(一)汉字本身的难度
汉字是由一定数量的笔画和构字规则组成的音义结合的方块字,是一种二维平面的空间图形,与世界上其他文字体系相比,汉字是唯一一种将“形、音、义”结合起来的语素文字。学生们不仅要识记字形的完整结构关系,还要建立音、义、形三者之间密切的统一联系,难度是相当大的。
现代汉字的笔画多达二三十种,笔画的形状及组合多变且要求精确。如戊——戌——戍三字,细微差别便决定了不同的汉字,笔画数越多,认知难度越大。在初学汉语的外国学生眼中,汉字的笔画部件是一堆符号图形的堆砌,他们对汉字的书写和认知毫无头绪,对汉字无从下手,只有盲目描画。
(二)教学方法使用不当
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都对汉字教学提出了理论依据和实际教学指导,但许多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并没有充分意识到汉字教学中的难点和要点,大多采用课上临摹和课后反复书写的训练形式,没有达到汉字教学的实际目的。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策略分析
(一)汉字文化意识的培养
汉字不仅有独特的构型特点,还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正如申小龙所说:“汉字作为汉民族思维和交际的书面语言符号系统,包罗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映射社会文化的每一个细节,展示社会文化的多维层面。汉字文化意识要在教学中一以贯之。”如讲“鼎”字时,可以告诉学生该汉字的构形模拟的是古代的一种烹饪器具,其形制上面像缸,有圆形的也有方形的,有两侧有耳的,下面为足。在古代,鼎不仅仅用来烹煮食物,也是放在宗庙里祭祀用的一种礼器。
在教学中讲解一些与所学汉字有关的文化常识、历史或故事,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单字的理解,还有助于他们对该字字群的理解与记忆。如“筷子”的“筷”字,它的部首是竹字头“”,可见古时的筷子是用竹子制成的,汉字中有很多以“”为偏旁的汉字,如“笛”“箭”等都可以这样解释,对此类字群特点的联想记忆大大提高了汉字学习效率。
(二)利用造字法,解析汉字
利用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来解剖汉字。比如,象形字的“形”主要依据物、人、器三类。取于物的字如“山、水、木”,取于人的字如“人、目、手”,这些象形字又可以作为形声字中的形旁。汉字中以形声字占主导,从汉代开始,形声字在汉字中就占绝对多数了。在教授形声字时,可以对汉字进行整体剖析,然后提供声符,让学习者加上义符,组成形声字并注音,通过形音义三者相结合的方式掌握汉字。例如以“艹”为部首的汉字“花”,取的是“艹”的形符,“花”是它的声符,以后再接着教草、茉、莉、莲、芽等字时就更能让学生理解了。
(三)对比辨析形近字。
汉字的方块形体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汉字的笔画构造,产生了很多形近字。它们相互之间常常只能靠部件的组合方式、笔画的多少、长短及位置等的不同来加以区别。针对极易混淆的形近字,可以采用辨析教学法。如布置一道题——给“王、人、口、日、十”加一笔,看看可以变成哪些字;又如,用“买、卖”“辛、幸”给句子填空,比较形近字的不同之处。在教学中通过这样的比较,可以使学习者抓住其细微差别,从而有效区分。
(四)汉字教学融入“词语境”和“句语境”。
多数汉字都具有多个语素义,只有当汉字进入词、句中,它的意义甚至读音才能确定,因此,结合词语和句子进行汉字练习,可以充分利用语境,使学习者感受到汉字的使用价值。这也是促使学生学习汉字的动力源泉。同时,把汉字放在词语和句子中,参与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可以使学习者对汉字的形音义有更深层次的认知,是提高汉字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
四、结束语
教师应当在充分理解汉字教学规律和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留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需求开展行之有效的汉字教学。对外汉语教师在教授汉字时需要准备充分,对于汉字的产生、发展、变化要详略得当地进行讲解,对于汉字的书写笔画、顺序要严谨,课堂教学方法要丰富,这样才能让留学生有兴趣学汉字,把漢字越学越好。
参考文献:
[1]许慎1963《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第138页.
[2]于芝涵2019《汉字造字方式与意象思维》,《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期.
[3]张亚军1990《对外汉语教学法》,现代出版社,第10册第398页.
[4]刘珣2010《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第96页,第130页.
作者简介:
李乐源(1999——),女,汉族,河南省范县;本科,沈阳大学 中文系,研究方向:文字学;
马广辉(1997——),女,满族,辽宁省丹东市;本科,沈阳大学 中文系,研究方向:文字学。
★ 课题: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省级创业项目“汉字解密”工作室(项目编号:201911035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