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
2020-05-27白羽
白羽
摘要:现如今,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大力推行“互联网+”的模式,各行各业都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得到了发展和进步。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大学生创业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大学生可以将互联网作为创业平台,在互联网中寻找更多的创业机会。虽然互联网给大学生创业带来许多机遇,但一些问题仍旧需要解决,包括缺少创业资金、缺少创业经验等等。本文主要就“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的机遇与挑战进行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2-0070-02
“互联网+”这个策略最早由李克强总理提出,随着该策略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其逐渐成为大众所熟知的一个词汇。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战略意义,就要明确“互联网+”的内涵。所谓“互联网+”就是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一种策略和方法,可以将互联网创新成果和不同的领域、行业结合在一起。虽然该策略被称为“互联网+”,但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技术和各个领域、行业相加在一起,而是要发挥技术优势和平台作用,实现二者的相互融合,并且发展出新的行业形态。例如:“互联网+传统集市”衍生出了淘宝网,人们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购物,足不出户也能挑选商品。这种方式给传统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能力,使传统行业能够跟紧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被时代所淘汰。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应该明确“互联网+”给创业创新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这样才能做到紧抓机遇,直面挑战。
1“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机遇
1.1“互联网+”为创新创业提供动力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互联网+”政策,鼓励各行各业采取“互联网+”的策略,以此推动大众创业和创新,并且带来了许多技术上的突破和产品上的创新,新业态也随之诞生,传统产业实现了升级和转型,并为新兴产业开拓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各个行业、领域的发展下,中国经济社会也在不断优化和转型。在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的作用日益凸显,“互联网+”则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多条件和动力。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行业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发展平台也更加广泛。随之,大学生创新创业也受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不仅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多机会,还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选择[1]。使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行业领域中,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技术、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支持。例如,5月18日是“互联网+”大学生创业节,在这一个月中,会对大学生采取各类创业服务活动,简称518创业节。通过该创业节,可以拉动1000所高校、万名天使投资、500个高校社团、5000名企业名家、200名书法家等社会资源,征集了10000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并且有1000个项目达到投资意向。518创业节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并通过网络进行广泛地宣传,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创业资源和更好的创业平台。
1.2“互联网+”促进各个行业革新发展
现如今,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日常工作中广泛应用,比较常见的技术包括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便利,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传统行业要想不被时代所淘汰,就要积极落实“互联网+”的发展策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例如,传统工业在“互联网+”策略的支持下,已经变为工业互联网,不仅生产效率有所提升,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可见,“互联网+”应用在各个领域和行业中都会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能够为行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进而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
1.3政府出台更多创新创业的支持政策
随着我国就业问题的不断加剧,社会各界都开始鼓励创业,创业已经成为带动就业的一种主要方式。现如今,各级政府都很支持大学生创业,尤其在“互联网+”策略广泛推行和应用的背景下,政府提供了许多以此为基础的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例如,工商部门为大学生申请和注册企业提供了“绿色通道”,大学生创建的个体经营和私营企业可以优先注册[2]。不仅如此,政府还减免了许多额外的费用,注册资金也可以采取分期支付的方式,申请贷款也能够享受更加优惠的利率。一些地方政府甚至会为大学生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服务,包括社保、落户等方面都制定了优惠政策,为大学生创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1.4“互联网+”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推广
美国是最早开展创业教育的国家,欧洲国家也会在大学阶段开展创业课程,并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实践。与国外这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缺少经验和技术,但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开展创业教育,该教育内容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其中包括创业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多项内容。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校可以利用该策略方针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并为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业平台和更多的支持。
2“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挑战
2.1缺少创业资金
大学生刚刚进入社会,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的支持,很难成功创业。目前来看,大学生普遍采用自筹资金的方式来创业,学校和社会予以一定的资金支持,但小额贷款、学校鼓励金的获取方式都比较复杂,需要经过多层审批,大部分学生无法获得足够的启动资金。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创业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许多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的状态,最后大学生不堪负重,导致创业计划早早夭折。
2.2创业环境较差
我国虽然很支持大众创业,但从宏观环境来看,我国创新创业的环境并不好,以国际标准来评估,我国创新创业水平处于中下游。一方面,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够完善。另一方面,各种制度、政策对学生创业活动支持力度不足。
2.3存在技术难度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创业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在大学生创业的初期,许多大学生不仅没有经验,对行业中的核心技术、最前沿技术的了解也不充分,进而受到大企业的挤压,无法在市场竞争中长期存活。
2.4缺少创业经验
大部分大学生都存在同一个问题,那就是经验匮乏。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中,如果没有做出准确的判断,就会导致产品和服务定位不准确,加之管理不够成熟、缺少风险意识,最后造成大学生创业难度加大。还有一些孵化基地、实习基地没有完善的设施,校企之间缺少联系,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足够的实践机会,累积的经验也较少。
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策略
3.1极大投入力度,完善配套设施
根据上述内容可知,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十分支持,社会和学校应该配合政府工作,为大学生提供更多资金支持,积极为大学生创业投入资金,创建更多孵化基地、创业基地,使配套设施更加完善。高校要优化顶层设计,组建领导小组进行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和改造,落实产学研究合作模式,培训更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经验的教师,增加创业指导课程,为大学生创业打下良好的理论和资源基础[3]。例如,可以简化大学生创业贷款的程序,优化审批环节,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便捷、快速的贷款服务。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可以为大学生提供网络贷款,使大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小额贷。针对大学生创业者,可以免去担保费,政府可以为大学生创业者构建专门的政府性融资服务担保机构,由政府投入资金,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无抵押、纯信用、免保费的融资担保服务,使大学生有足够的创业资金。
3.2搭建创新平台,拓展创业空间
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機会和空间,社会和高校应该联合起来,为大学生搭建更多实践平台,包括创业实验室、SYS课程、创业指导中心、线上创业服务平台等等。可以举办各类创业竞赛,以论坛、社区等形式来丰富创业教育体系和内容。可以利用“互联网+”创办各类比赛活动,结合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传统项目,增加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机会,丰富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经验,使大学生对“互联网+企业”的运营模式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学校也可以邀请业内顶级的技术人员、专家、企业高管等到学校开展讲座教学,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分享给当代大学生。
3.3加强技术钻研,实现公平竞争
我国互联网市场虽然发展较快,但起步较晚,法律法规、监管制度还不够完善,竞争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对此,应该从互联网商和大学生自身两方面入手,在互联网商方面,应该加强政府监管和商户之间的相互监督,同时完善各项法律法规,确保互联网市场的健康有序[4];在大学生方面,应该积极钻研核心技术,扎实各项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法律、经营、管理等多项知识内容。
3.4整合各项资源,丰富实践经验
为了丰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经验,高校应该培养大学生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并运用社会资源,采用校企合作、产学研究的方式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践机会,使大学生有更多丰富经验,学习知识的机会。可以通过互联网建立更多沟通和联络渠道,在互联网平台中进行信息的传播和共享,使大学生可以掌握最新的技术、资源和情报。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不仅可以带动经济进步,还能促进社会发展。在互联网时代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创业,创业方式和观念都随之发生了变化。目前,“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学生不仅要具备创业精神,还要合理利用各个平台、各项资源,创造更多能够展现自身价值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王威,王娜.“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分析[J].明日风尚,2018(14):250.
[2]李敏.“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研究[J].时代经贸,2017(36):72-73.
[3]牟欣涛.“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途径研究[J].智富时代,2018(03):207.
[4]吕丹,曹福全,付洪涛.“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28):53.
(编辑:周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