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红楼梦》为例谈阅读切入点的选择

2020-05-27高晓波

语文建设 2020年5期
关键词:贾宝玉贾府曹雪芹

高晓波

于漪老师建议:“依据教学目标和课文走势,对课文文本进行筛选,精选几个可以辐射到面上的点,联点成面。”这启发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同时实现几个教学目标,可以打破单纯从某一方面或角度选取阅读切入点的局限,根据各个具体教学目标的不同灵活多样地选取多个切入点,通过切入点问的相互链接、变换,从而展开流畅、高效的教学活动。在教学《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时,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切入。

一、从作家身世切入

很多成功的文学作品就是作家的自传。吴敬梓之于《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夏洛蒂-勃朗特之于《简-爱》中的简-爱,奥斯特洛夫斯基之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作者与作品人物有着鲜明的对照关系。因此,在教学《红楼梦》时,我要求学生自主查阅作者的相关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通过查阅文献,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为了让学生有的放矢,我教给学生关于作家的文学常识口诀:名(字)、时(代)、地(域)、家(庭)、评(价)、作(品),请学生从这些方面介绍曹雪芹。

另外我还告诉学生,曹家是一个文学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的藏书家。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影响。

从这个角度切入使学生明白,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使他对统治阶级有了清晰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个环节知人论世,学生提高了文献索引的能力,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

二、从时代背景切入

小说中的社会环境描写即时代背景,使人物更生动,故事更合理。阅读《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制,更应该注意对时代背景的了解。《红楼梦》作为“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伟大悲剧作品,对于小说的背景,师生是这样合作探究的:首先启发学生将《红楼梦》的有关典型环境和社会背景章节锁定在第三回和第四回。第三回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作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

我设置了几个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抓住文本,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养成读书思考的习惯。例如:“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学生查找并答道:“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问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我点拨:这些文字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学生找到如下答案: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我趁机又问:“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环鬟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了什么?”学生很快查到屋内摆设和布置的描述。至此我总结道:“真所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从中也能体现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现实。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會的一个缩影,贾府的荣枯就是封建社会的荣枯。

三、从重要章节切入

小说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的内容尤为重要,有众多人物出场,是全书的序幕。我要求学生了解该回的主要内容,并厘清小说情节。(要求:采用速读法,快速读文,掌握主要内容并对情节加以复述)合作探究如下问题:林黛玉和贾宝玉是书中的两位主角,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一见如故、心灵相通?请同学们圈点勾画出依据。

学生说从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可知她虽寄人篱下,但孤高自尊。还有学生说黛玉谨慎从事,冷静细心,应对有度,举止有礼。具体表现在她辞谢邢夫人留饭,在王夫人和贾母处择座,反映出她聪慧而又有良好的教养。而且从“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表明她美貌出众,体弱多病。到这里学生对黛玉有了初步的理解和同情。

接着又从贾宝玉“衔玉”而生,“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等处可知,贾宝玉是贾母的心尖儿宝贝,贾家光宗耀祖的希望。然而贾宝玉并不看重“通灵宝玉”,骂之为“劳什子”,“狠命摔去”,表明他不愿顺从封建家长的意志,抗拒他们强加给自己的枷锁。另外,我引导学生注意文中对宝玉的侧面描写刻画。如黛玉早听说过这位衔玉而生的表兄“顽劣异常,极恶读书”,王夫人则认为自己这个儿子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还借“后人”写的两首《西江月》词对宝玉的品行、性格作了恰当的概括,这两首词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宝玉,实际上却是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尽管受到“世人诽谤”,却依旧我行我素。

对于宝黛爱情该如何理解呢?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黛玉和宝玉第一次相见便都有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通过回读第一回,学生明白这当然有“木石前盟”的因由。不过黛玉新到外婆家,言行谨慎,只在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而宝玉娇纵惯了,便直言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在黛玉眼里的宝玉并非“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而是“一位年轻的公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在宝玉眼里的黛玉则是“与众各别……”。在掌握以上内容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这与其说是一见留下情根,不如说是精神上相通相应。然而他们要在这个森严的贵族之家争得自由,其未来的命运不卜可知。

猜你喜欢

贾宝玉贾府曹雪芹
《红楼梦》中谁得过“玉”的好?
贾府的“吹哨人”
浅析焦大之骂
曹雪芹邀棋
关于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形象探究
曹雪芹送彩礼
贾宝玉为何是“情不情”
曹雪芹捉鬼
谨小慎微林黛玉
音乐剧《曹雪芹》开排纪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