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论力学中俄双语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020-05-27李顺才乔昂子张农

高教学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理论力学研究与实践俄语

李顺才 乔昂子 张农

摘  要:中俄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前景广阔,涉外机构和企业对既精通专业又懂俄语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单纯俄语语言的教学及教材难以满足“专业+俄语”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建设“专业+俄语”的双语教材乃是当务之急。文章基于中俄合作办学现状,阐述了建设理论力学双语教材的意义,对比分析了中俄双方理论力学大纲及教材内容上的异同,介绍了中俄双语教材编写的原则与思路,给出了理论力学中俄双语教程具体的内容设计,该教材的出版能有力助推“工科专业+俄语”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理论力学;中俄双语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工科+俄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5-0072-04

Abstract: China and Russia have broad prospects for cooperation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framework. Foreign institutions and enterprises have increasingly strong demand for internationally combined talents who are proficient in both majors and Russian. The teaching and textbooks of Russian language alone can hardly meet the needs of "Specialty + Russian" personnel training.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construct bilingual textbooks of "Specialty + Russian".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ino-Russia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constructing bilingual textbook of theoretical mechanics, compares and analys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yllabus and contents of theoretical mechanics by Chinese and Russian,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s and ideas of compiling Sino-Russian bilingual textbook, and gives the concrete content design of Sino-Russian bilingual textbook of theoretical mechanics. Publication of this textbook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training of "Engineering + Russian" talent.

Keywords: Theoretical Mechanics; construction of Sino-Russian bilingual textbooks: research and practice; "Engineering Specialty + Russian"

一、中俄合作辦学现状简介

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1-2]。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中外合作办学之路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起步探索阶段(1978-1994年,机构70个)、快速发展阶段(1995-2002年,机构和项目712个)、调试发展阶段(2003-2009年,机构和项目1100个)、内涵发展阶段(2010年至今)。截止到2018年12月,全国经批准设立或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总数为2389个,在校生约60万人,高等教育机构、项目数约占总数的90%,毕业生累计超过160万人[3-5]。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恢复对俄(苏)的教育合作,1992年9月,两国教育主管部门开始定期签署《中俄教育合作协议》,根据此项协议,双方每年互换国家公派留学人员;1995年,两国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学位证书的协议》,为进一步深入发展扫清了制度障碍。1995年,中俄两国第一个合作办学本科项目——中国东北农业大学与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成功举办,正式开启了对俄合作办学[6]。中俄合作办学项目的发展也经历了四个阶段:起步探索期(1994-1997年,1个)、迅速发展期(1998-2003年,29个)、复核调整期(2004-2009年,0个)、稳健发展期(2010-2018年,51个),经过25年的发展,中国有44所高校开展对俄合作本科项目,有81个中外合作项目,9个机构。总学生数3万,机构学生2900多人。截止到2019年5月,俄罗斯成为与中国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第四大外方国家,位居美、英、澳之后。毕业人数22000人,在校生接近12000人[7-8]。

中俄合作办学启动二十余年来,在外延发展方面,办学项目总量、在校生规模和参与院校数量逐年增长,双方合作取得显著成绩。但是,在内涵建设方面,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消化和吸收工作有待加强[6-7];此外,俄罗斯高等教育最具优势的学科主要集中在核能源、航空航天设备制造、精密仪器等领域,而这方面的合作目前还处于稀缺状态。

二、建设中俄双语教材的意义

据统计,在与俄方合作的44所中方高校中,中方院校学科专业布局为:工学33%,理学9%,艺术学20%,经济学9%,医学11%,管理学10%,教育学2%,文学5%,历史1%[7]。中俄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前景广阔,涉外机构和企业对既精通专业又懂俄语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2016年4月,我校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合作举办首家非独立法人中俄合作办学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联合工程学院”,简称江苏圣理工学院。机构下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四个工科专业和“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两个硕士专业,本科学制4年,采用“2+2”培养模式。但由于学生零起点学习俄语,俄语和专业教学的融合问题是中俄合作办学教学的难点,单纯俄语语言的教学及教材难以满足“专业+俄语”人才培养的需要[9-10]。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保证,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教育的需要,各高校积极开展双语教学[11-13],积累了一些双语教学的经验。而理论力学是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国内理论力学主要使用王开福[14]、马红玉[15]等编写的中英双语教材及原版的理论力学英文教材,积极探索了理论力学中英双语教学及全英文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6-19]。由于国内尚无针对机械、交通、土木类等工科专业关于理论力学课程的中俄双语教材,因此,建设“专业+俄语”的理论力学双语教材乃是当务之急。

三、中俄理论力学大纲及教材的对比

(一)中方课程大纲及学分学时

以黎晓鹰老师执笔的、机械类专业本科生用的《理论力学A(双语)》课程教学大纲为例,教学共计96学时,6学分,选用刘巧伶、李洪主编《理论力学》教材。总的学时安排如表1所示。

(二)俄方理论力学大纲及学时学分

以我校合作学校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學材料机械制造和运输学院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的理论力学课程为例,其教学活动形式包括:讲解、实验课、课堂讨论、自主学习等,各章学时分配如表2所示。

(三)中俄理论力学教材对比分析

在内容编写方面,俄方教材在第1章对各种约束及其反力的介绍很全面,与我们相同的都介绍了柔性约束、光滑面约束、铰链约束、固定端支座、轴承、二力杆等约束,同时也介绍了定向支座、滑块等我们理论力学教材里一般不介绍的约束。再比如,在第7章点的合成运动当牵连和相对都是转动运动时,针对绕两相交轴的转动、绕两个同向平行轴的转动、绕两个反向平行轴的转动(角速度不同)、绕两个反向平行轴的转动(角速度相同)等的速度分析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而中方教材里这部分内容很少介绍,实际上对学机械的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很重要。

在物理量的单位书写方面,我们对物理量单位一般用国际单位制的英文字母表示,而俄方还是用俄语字母及他们的规定来表示。比如俄方表示加速度a=0.125M/с2,中方表示a=0.125m/s2;再比如坐标的表示,俄方х=3,5cM,中方代表х=3.5cm等等。

四、理论力学中俄双语教材的编写原则与思路

考虑到中俄合作办学本科项目基本都是“2+2”培养模式,学生前两年在国内,后两年去俄罗斯进行双学位学习。为了扩大学生的俄语专业词汇量,为赴俄学习打下较好的专业俄语基础,因此,主要针对大二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编写双语教材。我院专门制定了中俄双语专业基础课教材的建设及管理办法文件,拟出版一个系列的中俄双语教材,目前学校及学院已经立项建设的中俄双语教材包括《理论力学》、《电路分析》、《产品设计速写》、《市场营销学》、《工业产品设计手绘技法与案例解析》。学院制订了以下编写原则:

1. 要引进俄方优质教学资源,不是把现有的中文教材知识点翻译成俄语。为此,参考了多个俄语版本的理论力学教材,精选内容,组织俄语老师翻译,然后专业老师与俄语老师一起校对翻译后的中文内容是否符合力学的专业表述,力求翻译既要忠于原文,又要契合专业术语的本义。这样,专业老师与俄语老师合作组队或中俄双方专业老师合作,对引进的俄方优质教学资源进行翻译、归纳、重组、增删,编写满足中俄合作办学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中俄双语教材。在此过程中俄语老师也熟悉了相应专业词汇的俄语及中文表达方法。最后根据需要,对翻译过的俄语内容适当进行补充扩展,吸取国内中文版教材优质内容,组合编写中俄双语教材。

2. 要体现双语特点。要求章节标题、重要的概念、定理及知识点要求俄文、中文对照,俄文在先,中文翻译在后。为了方便以后出版社编辑排版不出错,相应的中文翻译可用括号括起来。

3. 要便于学生及老师学习及使用。因为教材的使用对象主要是二年级学生及专业老师,他们的俄语词汇量及语法知识有限,因此,中文翻译不要与俄语原文相隔一页以上,要考虑便于学生对照学习专业知识的中、俄文写法及语句的连接等。一段俄文、一段中文翻译最好,便于学生自学,便于我校及其他中俄合作办学高校的老师使用我们的双语教材。

4. 为了扩大中俄双语教材的使用范围,教材内容中文为主,俄语为辅。可以在引进俄语专业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添加国内专业教材的知识点及例题等等,尽量多些例题及案例,做到图文并茂。建议有习题解答。

5. 教材内容要满足科学性的基本要求。俄语及中文不能出现语法错误、概念错误、俄语与中文翻译内容背离的错误、俄语内容的中文翻译与专业术语完全不符的错误。

6. 教材要满足实用性要求,确实能服务于我院中俄合作办学教与学的需要,能真正地引进俄方优质教学资源,提升学生俄语学习及应用能力,提高我院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

7. 教材要满足新颖及实时性要求。教材内容要与国际接轨,反应本专业本学科国际最新知识、理念。案例要及时更新。专业术语及单位要尽量采用最新的国际标准。

8. 教材要尽量满足先进性要求。出版融合数字化资源的新形态教材,视频、动画、课件具有二维码扫描,必要时可配套俄语朗读音频。

五、理论力学教程(中俄双语)教材内容设计

教材最后的编排参照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写的《理论力学》教材,内容分为三篇: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总体安排如下:

教材内容分为三篇: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总体安排如下:

绪论 (Введение)

第1篇静力学 (Статика)

包括:引言(Вступление)、第1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Глава 1 Статическаяаксиомаианализ-

силыобъектов)、第2章平面力系(Глава 2 Плоская система сил)、第3章空间力系(Глава3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

нная система сил)、第4章摩擦(Глава4 Трение)

第2篇运动学(Кинеология)

包括:引言(Вступление)、第5章点的运动学(Глава5  кинеология точки)、第6章刚体的简单运动(Глава6  Простое движение твердого тела)、第7章点的合成运动(Глава7 Синтетическое движение точки)、第8章刚体的平面运动(Глава8 Движение тела в плоскости)

第3篇动力学(Динамика)

包括:引言(Вступление)、第9章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Глава9 Фундаментальные уравнения дина-мики частиц)、第10章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 (Глава10 Теорема моментума,Теорема о моменте количества движения,Теорема живых сил)

各章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教程(中俄双语),该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机械、土建、水利、航空、航天等专业理论力学课程的教村,尤其适合于作为中俄合作办学高校工科专业理论力学教材及参考书,也可作为高职高专、成人高校相应专业的自学和函授教材,亦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六、结束语

论文简要介绍了我国中俄合作办学现状,指出建设中俄双语教材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建设中俄双语教材是落实引进俄方优质教学资源,以国际一流带动国内一流的有力举措。以理论力学中俄双语教材建设为例,对比分析了中俄双方理论力学大纲及教材内容安排的差异,介绍了中俄双语教材编写的原则与思路,该教材的出版能有力助推“工科专业+俄语”人才的培养,为其他课程的双语教材建设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金辉.中外合作办学的规模、质量、效益及其相互关系[J].教育研究,2016,37(07):39-43.

[2]刘文慧,MichelleneWilliams.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评论,2018(05):58-62.

[3]熊建辉,陈慧荣.合作办学走出“中国路”[J].《神州学人》中外合作办学,2018专刊.

[4]翁彦.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产生的背景及动因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3):70-72.

[5]李灿美,朱舜.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政策的变迁及其优化策略[J].湖南社会科学,2019(1):165-172.

[6]李顺才,王莉,邢邦圣.“工科专业+俄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管窥[J].大学教育,2018,12:1-7.

[7]王莉,侯铁建.中俄合作办学内涵建设管窥[J].继续教育研究,2017(10):104-108.

[8]刘扬.中俄合作培养实用型俄语人才模式思考[J].理论观察,2016(5):115-116.

[9]朱香玉.中俄合作办学模式下俄语教学问题探析[J].大学教育,2019(6):139-142.

[10]闫欢欢.中俄合作办学项目中俄语教学问题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3):26-27.

[11]孙琳.地方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双语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26-28.

[12]许冬瑞.学生视角下影响中外合作办学双语课程的因素[J].高教论坛,2019(8):20-21.

[13]罗俊琦,潘爱婷,梁韶华.中外合作办学下地方高校双语教学实践探究——以北部湾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J].海

外英语,2019(4):170-172.

[14]王开福.TheoreticalMechanic理论力学(双语)[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5.

[15]马红玉.理论力学(普通高等学校双语教学规划教材)(英文版)[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

[16]楼力律.《理论力学》双语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方法[J].高教探索,2007(S1):120-121+124.

[17]麦莉,孟广伟.理论力学双语教学的教材与教学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07):71-73.

[18]姚占全.理论力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12):49-50.

[19]李兴莉,张俊婷,陈艳霞,等.普通工科院校理论力学双语教学现状分析[J].广西物理,2012,33(03):49-50.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改革研究重点课题“中俄合作办学机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编号:2019JSJG026)

作者簡介:李顺才(1969-),女,汉族,湖南双峰人,博士,教授,教学院长,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国际化。

猜你喜欢

理论力学研究与实践俄语
信息时代背景下关于针对本科生的俄语学习APP的思考
里加市长因讲俄语屡被罚
石油工程专业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
移动互联时代理论力学的教学模式
基于TBL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理论力学教学改革探索
构建中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改进俄语教学方法 提高俄语教学质量
中国“俄语年”俄语知识竞赛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