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中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020-05-27郭居荣

现代交际 2020年8期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新课改

摘要:成功的阅读教学不仅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感”,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理解力。新课改后,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进行有效的阅读,阅读教学不能达到新课改的目标。基于此,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着眼于中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进行探究,旨在寻求对阅读指导提供帮助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 中小学语文 阅读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8-0153-02

新时代到来,社会环境发生了改变,教育作为国家文化事业的一部分,也随之变化。新时代的教育,已不单是知识的强制传输,也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而是使学生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进入社会后,能通过自学实现自我成长,并促进其全面、自主、有个性的发展。[1]基于此,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衔接新课改的要求,如何使学生成为主体及加强教师主导,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新课改内容的整理和对当前语文阅读现状的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新课改的内容及要求

有学者认为,所谓的新课改就是对教学器材的改变,从以前的黑板教学转变为多功能投影仪教学;也有学者认为,新课改是对书本教材的改变,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多,学习的知识更全面。这些观点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来看,新课改是对课程目标的改变、课程结构的改变、课程内容的改变、课程实施的改变、课程评价的改变及课程管理的改变。[2]

1.课程目标

在课程目标方面,相对于以前传统教育模式来说,新课改后的课程目标已不是单一的“传授”模式,而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启发学生自己去动手、去实践,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期间更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2.课程结构

在课程结构方面,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新的改革,它主要强调课程体系的均衡性及学生发展的适应性,要求要有一个均衡、合理的课程结构,从而使学生在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方面得到提高,保证课程的综合性及选择性。

3.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方面,强调的是学习内容“化繁为简”、学习题目“化难为易”、学习科目“化偏为热”、学习类型“化旧为新”的“四化”改革。从而使学生更能紧贴社会,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4.课程实施

在课程实施方面,要求从“教师主体”变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从原来的“要求学生学习”变为“学生自己要求学习”。在这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善于主导、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乐于动手、学会合作的良好精神。

5.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方面,课改前的评价,主要基于选拔的基础进行评价,缺少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课改后,则强调评价是为了发现问题、改进教学。

6.课程管理方面

课程管理方面,是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强调三级管理网络来调动学生、教师的积极性,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二、阅读教学存在问题

1.教师教法的局限性

新课改后,基于许多教师对新课改目标的不理解,以及对新课改的认知不深,许多教师往往采用照葫芦画瓢的方式教学。从教学形式上看,教师启用新的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生的交流。但是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要求学生背诵大篇幅的文章,还是采用分段、分节讲授。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利于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更不利于树立学生的自我学习观。

2.学生自身的局限性

从年龄角度看,大部分中小学生还处于充满“童趣”阶段,注意力不够集中,逻辑思维能力欠佳,心智偏低,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比较抵触。新课改后,课程体系发生变化,课程内容增多,但是很多教师仍沿袭守旧的思维,还采用固有的教学内容及方法。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反复记忆”,遏制了他们的学习欲望及兴趣。

三、阅读教学有效策略分析

1.推进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信息化

新课改后,随着教育资源的不断整合、更新,简单的书本讲解已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需求,就中小学语文阅读而言,单纯的书本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他们更需要直观的、新颖的视觉刺激,这样才能加强他们对阅读的理解。对于教师而言,他们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更直观、科學合理的教学情景。语文教学中要求加强语文教学信息化,实现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为教师、学生提供一个新的教学环境。

2.加强语文教师在岗培训

基于许多教师对新课改目标的不明确或不理解,教师在岗培训迫在眉睫。培训不仅是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培训,更要注重教师思想的培训,以及对多媒体使用的培训。在培训的方法上,要积极引导教师学会探索、学会创新,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随机应变,提高专业素养及业务能力。在培训的组织形式上,不能是简单的“一人讲、多人听”,而是要采用“走班制”,让教师有机会体验不同学科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创新。

3.举办中小学生语文阅读竞赛

由于大部分中小学生还处于“童趣”阶段,因此强制性的教学会使其厌恶此学科。根据此年龄段学生的智力、心理特征来看,竞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满足学生的需求。对于语文阅读比赛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朗诵、话剧表演等,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作者的思想及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质量,有利于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站在课文中人物的角度来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认识。

4.利用课堂开展课外阅读教学

在平时的学习中,只有书本内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课外阅读任务,因为学生自制力差,家长监督不到位等,往往不能有效落实,所以需要教师在自习中或者课堂上督促学生阅读,以此培养学生的语感经常读课外读物的习惯。

四、结语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作为教育中的主导者,应该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去引导学生的发展。就语文阅读而言,当前的中小学语文阅读还存在较多不足,其中主要表现在学生阅读兴趣低下、教师教法单一。因此,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心理、智力等方面出发,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德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119.

[2]高惠彦.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7,31(12):62-65.

责任编辑:杨国栋

[作者简介]郭居荣,环县耿湾乡初级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中小学语文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分析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分析
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多元建构
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