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探究

2020-05-27赵翼

现代交际 2020年8期
关键词:大学生对策

赵翼

摘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一带一路”等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渐提升,来华留学的留学生也与日俱增。以日韩留学生为主要群体,针对中国吸纳日韩留学生的状况,留学生在中国的跨文化交流现状与适应现状,以及如何解决跨文化交流问题的方法,分析国际视域中的跨文化交流,使留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并了解中国,为我国带来更多的国际人才。

关键词:全媒体环境 大学生 网络道德失范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8-0001-03

所谓全媒体,就是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大融合,具体特征表现为传播形态“多”和“全”、信息交互快、媒介运营模式多元化和数字产业化。[1]全媒体实现的是网络媒介和传统媒介整合性运营,信息线上和线下的实时交互。现实环境受道德的约束较为明显,全媒体环境下网络道德失范是目前社会较为关注和担忧的问题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2]可见全媒体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时间长、频率快、涉猎广等都是大学生上网的特点,同时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也随之出现。“所谓网络道德失范,是指网络社会生活中基本道德规范的缺失与不健全所导致的社会道德调节作用的弱化,并由此产生整个网络社会行为层面的混乱无序”。[3]综上,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是指大学生在网络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切无组织、无纪律、无章程的,带有非理性、攻击性、违法性的,并对他人构成了伤害的,且违反公民法则、扰乱了公共秩序的言行。“唱响主旋律,加强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4],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其网络道德教育是必要的、紧迫的。

一、道德失范表现

网络环境和网络使用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养成有着重要影响。虽然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发展总趋势是好的,但部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表现较为突出。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具体表现在网络道德心理失范和网络道德行为失范两个方面。

(一)认知有限,网络道德心理不成熟

1.网络道德认知混乱

大学生并不是总能清楚地分辨网络上的道德和不道德行为。网络环境虽然是模拟现实环境,但毕竟不是真实环境,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体会到许多现实社会环境中无法体验的感觉和认知,且这种感觉和认知带有不真实性,比如游戏中暴力至上的体验。长此以往,大学生会对现实环境产生疏远感,甚至怀疑感,导致认知混乱。同时,网络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容易使大学生道德认同感模糊化,造成道德认知失衡。

2.网络道德情感淡漠

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容易使大学生道德心理情感淡漠,有些大学生不能认识到他人在其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中受到的伤害程度。全媒体的使用,扩大了大学生的信息源,具有不可控制性。受各种各样的价值观言论影响,比如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等,部分大学生常以看客的姿态面对舆论问题,流露出冷漠的道德情感,并且在生活中充斥着唯利是图和金钱至上的道德追求。

3.网络道德意志薄弱

全媒体有着超大承载量、超快传播度、超广覆盖面的特点,集各种道德观念于一媒体。此时,道德意志还不够坚定的大学生处于这种大融合的道德情境中,面对形色各异的道德观,寄希望于所有人都能抗拒不良环境的诱惑,用社会主义道德观自觉调节网络行为,使道德动机战胜不道德动机,将道德行为贯彻到底是难以实现的现实。

(二)自控力差,网络道德行为时有失范

1.网络暴力事件频发

随着全媒体的融合,借助自媒体之便,每个大学生都可以成为舆论的发起者、舆情的推导者。在这种环境下,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一在选择、甄别网络内容时往往容易把握不好而失范。[5]面对突发事件和热门话题时,大学生容易情绪激动、行为冲动,跟风舆论导向,产生一些過激行为。因此,大学生盲目跟风谩骂、攻击他人和不负责任地转载、跟帖网络红人的事常有发生。二在大学生使用网络过程中时有网络暴力事件发生。全媒体的多样性和匿名性,使得一些大学生失去了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在“法不责众”心理作用下,作出各种冲动行为发泄自己的原始本能。[6]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宣泄情绪的重要场所,他们愿意选择在网络上展示个性,自由言论,而且遇到事情时所发表的言论多数带有情绪化。

2.网络抄袭事件常有发生

知识产权的侵犯、网络信息收集诚信的缺失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全媒体是对信息的集大成传播,各种资料应有尽有,是名副其实的信息万花筒。全媒体的开放性和便捷性使信息资源获取途径更容易,给大学生获取信息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诚信也面临巨大挑战。有学者发现,大学生广泛使用网络媒介,改变了他们关于正当使用网络的观念,从而导致学术不诚实现象的增加。[7]比如使用未予授权的音频、视频、电子文档,把他人言论当作自己原创转发或直接复制等,都使大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下降,网络诚信意识缺失。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对这种行为的不制裁处理,也会让大学产生一种侥幸心理,增加了抄袭的可能性。

3.网络犯罪不容忽视

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由于缺乏对网络法律法规的了解,容易出现触碰网络红线的行为;对大学生网络犯罪问题应该予以重视。个别大学生以科技为手段,在违法犯罪活动中牟利,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有的大学生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捏造消息,散布和传播垃圾信息,严重影响了网络空间安全,这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网络使用不当导致网络道德失范问题,而是典型的网络犯罪。

二、归因探析

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依靠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在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上,内因主要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问题,外因主要是外部环境的影响。

(一)内因阐释

1.大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

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好奇、易怒、叛逆是他们突出的心理特征。一方面,由于生理的快速成长和心理发展的相对滞后,进而形成生理需求和心理发展的矛盾;另一方面,心理需要与客观现实也存在着矛盾,这使其很难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具有渴望独立又害怕失群、追求刺激而又自控力差、网络正义感爆棚又缺乏判断力的特点。网络社会迎合了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释放情感的平台。并且,网络环境受现实伦理的制约较弱。因此,一些大学生因本能性冲动触犯道德底线,制造舆论、网络犯罪等不道德行为在大学生中频频发生。

2.大學生生理发展不够平衡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发展日益成熟的阶段,他们对爱情充满向往,对友情满怀期待。现实生活中交友所带来的羞怯、焦虑和恐惧在网络上得以释放,满足了他们自由交流的愿望,扩大了交友空间,增强了交流自信;全媒体的开放性与隐蔽性使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扮演各种角色,无所畏惧地谈天说地,但同时生理的需求和自制力的缺乏,导致大学生难以抵制网络暴力、网络犯罪、滥交网友、流言传播、色情等低俗信息的影响和毒害。

(二)外因分析

1.家庭网络伦理教育的缺失

家庭是人们受教育的起源地,对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当前社会对家庭教育也有着很高的重视,流传的成功家庭教育案例非常多。但通过对新华书店销售量前十的家庭教育书籍的抽样调查发现,家庭教育类的书籍里关于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并不多。这说明网络道德教育还未被纳入家庭教育体系,其中一个原因是部分家长运用网络媒介能力还不及儿女,涉网年龄及上网时间远远低于子女。另一个原因是父母因缺乏网络道德、网络行为安全专业知识,进而导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并未引起他们的重视。再加上网络的虚拟性与匿名性,让家长觉得在网络上的不道德行为具有不真实性。大学生在寒暑假期间,没有了在校课程的约束和规律的作息,上网时间延长,而且家庭这样熟悉又隐私的环境,更利于大学生在网上为所欲为。因此,家庭网络道德教育的缺失和家庭环境的舒适,是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

2.同辈群体的影响

同辈群体是指年龄相当、心智成熟度接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初级群体,与家庭社区环境和学校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家庭社区有着一起长大的同辈邻居,而学校的一个寝室、一个班级、一个年级基本也都是同辈群体。同伴环境不同于家庭社区环境和学校环境,其控制难度较大,可干预性较低,但对人的影响深远,甚至可能超过家长和教师。第一,大学生及其同辈正是网络大军,可谓“无时不网、无处不网、无人不网”,同时也导致大学生的网络失范行为“因网而生,因网而兴”[8]。因此,一旦同辈环境里发生网络不道德行为,包括网络盗窃、网络暴力等现象,那么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出现概率也会随之增大,比如同辈之间分享不合法网站、游戏时言语不文明等。第二,同侪压力的减弱,导致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的爆发。有学者认为,传统道德的本质是一种“熟人道德”[9]。即传统道德压力是一种熟人压力,在熟人社会存在的现实基础上,大学生的不道德行为难以避免被发现和审视,使大学生在现实环境中更愿意遵守道德准则,规范道德行为。但全媒体的隐蔽性使传统道德压力不成立,很多大学生认为网络学术剽窃、网络犯罪、网络涉黄等不道德行为难以被揭发和惩罚,如此逃避了同侪压力的限制,造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

3.高校网络道德引导力度不够

学校是大学生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往往教育模式是自上而下的灌输,是由外向内的影响,而缺少大学生由内向外的自我教育引导;并且,目前高校存在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力度不足的现象。首先,专业课程往往更注重专业知识的讲解,而忽略网络运用道德伦理的教育,比如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其次,高校非思政专业大学生的培养计划里未有或少有网络道德教育课程。最后,缺乏网络道德教育的专业团队,高校思政理论课的老师担任了全校系统性的道德教育内容讲授,但讲授内容往往更注重传统道德方面,而涉及网络道德的内容较少。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明显滞后于网络的发展,也是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10]

4.网络法律法规不健全

网络成为一种新的客观环境已成事实,但本该伴随环境而生的网络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网络自身的缺陷给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提供了诱因。一方面,网络生活的开放性与隐蔽性较大,但规定性欠缺,这里的规定性包括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和技术规范。这使大学生在网络社会里遭遇了与现实社会完全不同的境况,他们可以不用通报、申请,毫无克制地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另一方面,互联网充斥着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价值观和社会思潮。由于大学生思想还不够成熟、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判断力不够强大,在外部环境刺激下,一些大学生很容易被无政府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左右,进而引发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三、道德失范对策建议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我们面临的战争是信息化战争,思想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11]通过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和成因,从全媒体的具体环境来看,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要想贯穿整个媒体时代,必须坚持从内而外的教育原则。

(一)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

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12]这表明,个人自制力对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受到网络道德思想的控制。因此,预防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重点是提升其网络道德素质。一是充分运用全媒体技术,办好网络道德教育课程。通过网络道德课程的开设,由外向内地引导大学生学习网络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道德评价标准,消除网络是道德真空区的误解。借助全媒体,把网络道德内容普及到各类媒介上,做到无网不有、无时不有、无处不有,使大学生在上网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认识网络道德,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降低网络滥用现象。二是把网络道德内容纳入班级大会、网络道德主题宣讲等活动中,引导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通过内在思想的转变以减少外在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二)社区普及网络道德知识

加强社区网络道德的宣传,以填补大学生家庭网络道德教育的缺失和改善同辈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此,首先要加强社区网络道德普及工作者队伍的建设,队伍的建设是开展社区网络道德宣传活动的基础。其次,要注重提升社区网络道德宣传人员专业水平,掌握专业知识是开展社区网络道德宣传的核心。最后,把握社区网络道德宣传的重点,即活动开展的时间、地点、方式方法、覆盖人员等。除了传统的设点宣传外,还可以运用全媒体技术之便,在社区张贴栏、社区广播等介体中普及网络道德教育。

(三)加强校园管理力度

校园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与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息息相关,把网络道德思想纳入校园文化体系,校内各部门以弘扬风清气正的网络道德文化这同一个目标协同配合,以达到有效预防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发生的目的。首先,宣传部肩负着整个校园文化普及程度的重任,借助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校园官网等媒介,紧紧围绕网络道德内容,利用全媒体特点,大力宣传网络规章制度,以形成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氛围。其次,校团委等部门可定期开展网络道德宣讲和网络道德知识竞赛,加强对网络道德的学习。再次,心理健康中心等可开展心理测试普查,对潜在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大学生进行干预。最后,技术部可通过网络监控、排查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可能发生的时间点、学生群进行干预。

(四)净化网络环境

全媒体给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土壤和机遇,但电子空间的道德张力,给大学生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解决全媒体的网络监管滞后问题,加强网络信息的筛查,给大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是减少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重要环节。一是网络相关部门要杜绝各类不良信息的发布,构建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担当起网络道德规范的遵守者、监督者、传播者的重任。二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培养大学生应对不良诱惑的素质,用道德和法律的眼光辨别和筛查信息,自然而然地杜绝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嵇美云,查冠琳,等.全媒体社会即将来临:基于对“全媒体”概念的梳理和剖析[J].新闻记者,2013(8).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1-25(1).

[3]蔡蓉英.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与应对策略[J].教书育人,2003(22):4.

[4]李玉华,闫锋.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研究现状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63.

[5]邓艳葵,旷晓霞.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分析与干预:以广西高校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9):151-155.

[6]黄少华,黄凌飞.网络道德意识与同侪压力对不道德网络行为的影响:以大学生网民为例[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0(5):67-81.

[7]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86.

[8]袁貴仁.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J].求是,2015(3).

[9]卢风,肖巍.应用伦理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519.

[10]黎影,杨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探索,2011(8).

[11]习近平全军政治工作会议讲话[N].人民日报,2014-11-02(1).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9.

责任编辑:杨国栋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阐释专项重点项目“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重庆市基层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研究”(18SKCS009)。

[作者简介]赵翼,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生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走,找对策去!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