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体育教学中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2020-05-27庞琼浩
摘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就业压力也不断增加;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其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社会适应性是指人们进入社会、面对不同的人和事、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反应的能力。体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探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提出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系列对策,从而为优化高校体育教学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学 社会适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8-0134-02
社会适应能力人类在社会中得以生存的基本能力。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大学生毕业后的社会适应能力明显不足,加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已越来越重要。体育教学可以促使他们建立强大的自信心和团队意识,培养其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平静地面对学习和生活,塑造其和谐发展的人格,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逐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使其能够从容应对学习和生活所面临的压力,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必要性分析
1.有利于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养成
进入社会后,学生不仅要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还要承受物质和精神的诱惑,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自律是他们经受住考试、稳定学习的根本保证。体育最重要的原则是任何比赛都应该按照规定的准则进行,因此,利用体育准则来教育学生,学生将自觉地按照相应的规则来展开竞争,并逐步增强自己的自律性,为自己未来参与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抗挫折的能力
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它給人们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对于大学生来说,在求职和工作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然而,现代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他们经常会感到压抑,这种承受能力无法适应社会。而高校体育教学可以重点培养大学生顽强的毅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抵抗挫折的能力。
3.有益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凝聚力
团队凝聚力是社会实践尤其是工作中必须掌握的技能,团队合作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同事之间的情感交流,实现集体融合。体育运动中有许多团队合作项目,这些项目是需要通过分工、合作来实现目标的,这与社会上的合作模式完全相同,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4.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在社会适应过程中非常重要,是人们适应社会的前提;而在体育教学中,可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往往会对学生实施分组,在分组过程中对学生实施一系列的排列组合。这样的组合大都是随机的,同一组内的人员相互不熟悉,但经过合作和交流,彼此间往往能形成良好的关系,进而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
1.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还能够培养大学生良好适应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动力,形成情感共鸣。这样的学习氛围也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使教师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动态,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加强与学生交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尊重其个性,发展其社会适应能力。
2.引入合作学习模式,提高大学生的沟通能力
良好的适应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例如,在日常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给学生分配任务,引导学生找三个小伙伴组成一个团队。团队成员共同设计一个游戏,包括制定游戏的形式和规则。在体育课上,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向其他同学解释自己的游戏和规则,并让全班同学参与游戏,最后由学生自己选择最好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与许多同学接触,一起讨论游戏的形式,制定游戏规则,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沟通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这样,学生会逐渐具备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3.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间的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大学生无论是在学校、家庭中还是步入社会,都应该具备与人和谐相处的意识和能力。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充分利用体育的合作性特征,加强彼此间的合作能力,通过体育活动中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从而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最终促进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就具体而言,体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发掘体育教学中可体现态度情感的诸多因素,并创造情景让大学生从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其参与意识,促使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带动其他的同学前来参与。例如,田径接力比赛将4人组合成合作小组,需要组内每一棒成员全身心投入,并在对抗中深刻体验竞争与合作,使大学生理解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同样,羽毛球双打、兵乓球双打,包括足篮排球、拔河等比赛也需要彼此之间的密切配合。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需充分运用体育的合作性,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具体操作中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真切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和乐趣,他们就可以理解个人和集体的力量,在合作规则的约束下充分合作,学会尊重、关心、爱护同学,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
4.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的精神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让学生公开练习,鼓励他们向大家展示,提高练习的气氛和积极性,引导大学生参加竞争激烈的比赛,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体育技能,展示自己的能力,逐步消除大学生在比赛中怕吃苦、犹豫、胆怯等问题,并培养大学生灵活应变、勇敢进取的精神,有利于他们在日后工作中积极面对困难。
5.培养大学生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在培养大学生社会观察分析能力的过程中,观察的目标和任务应明确具体。在体育教学中,让大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观察分析能力的前提,学生在观察教师的动作示范时,应根据教师提出的具体目的、任务和重点,引导大学生用问题仔细观察和分析,体育教师的要求越具体,观察和分析的效果越好。引导大学生观察和分析的关键行动,只有抓住要点,才可以进行深入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6.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体育教学应引导学生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参与比赛时,要积极与他人沟通,坦诚相待,学会宽容克制,不自找麻烦,努力实现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之间最和谐的心理兼容,还应该教育学生要善于表现,与同学交流,大胆发言。在体育教学中,很多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善于相处的能力,如接力跑、球类运动等,可以培养学生之间互信与合作的精神,通过沟通,从而更好地培养与人合作的技能。在体育教学中,大学生不仅要接受教师的情感信息,还要接受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而后者的情感沟通更为重要。基于体育竞赛的特点,要想在体育竞赛中获胜,就必须在學生之间建立平等、民主、自由、诚实的关系,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多听取对方的意见,这些良好的心理素质无疑会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7.通过体育教学中的“角色扮演”来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教学目标和任务,让大学生扮演特定的角色,并通过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积极尝试换位思考,更好地理解人生哲理及生活哲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从自己扮演的角色出发来客观考虑问题,用心体会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帮助大学生从角色扮演中体验人生并尊重他人,最终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三、结语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学府,除了要教会大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注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而高校体育教育在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改变观念,提高认识,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并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不断予以创新和与时俱进,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交流沟通、自律自强精神,切实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方礼钦.谈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阴山学刊,2006,20(3).
[2]王琳,杨柳洁,李红英.体育教学对90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0.
[3]程志美.体育教学对中职生适应能力的培养[J].企业导报,2011.
[4]石成银.刍议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途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9).
[5]姚磊.高校体育教学竞技化对培养学生适应能力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9.
[6]水永生.微信平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7).
[7]贾倩,方鸿志.微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6,30(1).
[8]梁生强.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适应能力的意义探寻[J].教育时空,2016.
[9]俞海方.浅谈体育教学对高职院校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7.
责任编辑:赵世鹏
[作者简介]庞琼浩,西安培华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及高校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