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度压力对企业供应链整合的作用研究

2020-05-27简世德张洁萍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强制性规范性问卷

简世德,张洁萍

(南华大学 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供应链是指围绕着具有核心地位的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开始,经过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等环节,直至由分销商送达用户,将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以及最终用户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供应链整合是指通过与供应链企业建立战略性合作关系,同时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业务流程进行管理,期望达到高效的产品流、信息流、服务流和资金流,为最终客户创造高性能和低成本的价值。

目前,学者们对形成供应链整合因素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全球竞争激烈的环境,新市场带来的机遇,信息技术的发展,需求全球化,供给不确定性和组织形态变化等。制度理论认为,企业植根于社会网络当中,因此只有遵从社会制度的要求,企业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一旦企业破坏社会规范,则得不到社会认可,企业经营情况将会受到影响,并威胁到企业的生存[1-2]。因此,学术界普遍认为制度压力是影响采取供应链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3]。企业不仅仅是经济理性人,同时也是社会理性实体[3]。企业在做决策时,除了追求利润目标,还应该要遵从环境的制度压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经济环境中其他成员的认同。虽然许多学者都在关注制度压力的问题,但是在文献中,将制度理论应用到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研究不多,在供应链整合这个话题中进行的研究相对来说更少[3]。本文主要研究以下问题:在我国特殊的背景中,制度压力如何影响供应链整合?制度压力的不同维度对供应链整合各个维度产生了何种作用?政府如何利用制度压力来促进供应链整合?

一 文献回顾与关键概念

(一)制度压力

组织在经营的过程中,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具体包括外部环境的社会规则、心态和规范等各种因素。外部环境往往使企业的结构特征、决策行为和组织形态变得更加合理,也更易被社会所接收。这样的社会规则、心态或规范,就是制度压力[4],它促使企业采取某种共同规范或惯例[1]。制度环境是指在特定社会背景中,对企业或组织合法性产生作用的制度化过程和影响机制[1]。外部环境对组织的影响是指组织受到法律强制性要求而有意识地遵从,或是无意识地要求企业自觉地遵守。企业的主要客户、供应商,竞争者以及政府都能对企业施加外部压力[5]。

学术界对制度压力维度的划分没有达成共识。制度压力可以分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两种类型,正式制度就是强制企业必须遵从的压力;而非正式制度则是企业为了实现自我生存,无意识地主动服从社会的相关规范等[6]。有学者将制度压力分为规范性压力、模仿性压力和强制性压力三类[1]。相应地,有学者基于制度压力产生的源泉和合法性基础,把制度压力划分为三类:规制压力、规范压力与认知压力。规制压力产生的源泉是政府的强制性措施或者法律条文;规范压力来源于价值观或者准则,即要求企业行为与社会道德规范相符合;认知压力产生于同一范围内所有组织能够接受的模板或行动标准,促使企业模仿行业内其他企业或者领先企业的行动特征[7]。本文采用规范性压力、模仿性压力和强制性压力的分类方式来进行讨论。

(二)供应链整合

从前面供应链整合的概念阐述中可以看出,供应链整合包括三个方面:信息共享、经营活动管理和关系管理。本文采用Leuschner等(2013)对供应链整合的分类方式进行讨论[8]。企业从事供应链整合,就是要共享数据和信息。第一个维度是信息整合,它是指供应链企业之间进行知识转移、合作交流以及支撑技术的协调活动,包括企业间建立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自动沟通。供应链企业还需整合其各种经营活动[9]。第二个维度是经营整合,是指供应链企业间合作活动开发、工作流程以及决策制定等过程的协调活动。要顺利进行供应链整合,企业还需要具有致力于进行供应链整合的意愿,这一因素是其他两个维度正常进行的基础,这是供应链整合的第三个维度,即关系整合。它是指供应链企业间具有信任、承诺和长期合作的意愿,能够采取一种战略合作的方式进行整合。在我国文化情境下,关系整合尤为重要。我国是一个讲究人情和关系的社会,企业是否能进行供应链整合,与企业关系亲密程度有关。

二 研究框架

(一)规范性压力对供应链整合的影响

规范性压力来源于劳动分工和专业化[1]。经过劳动分工,每个员工都从事与自身能力相关的某个或某些岗位。在特定组织行业环境中,在相同或类似岗位工作的个人,具备相似的教育背景,思考方式也比较类似,获取信息和甄别筛选信息的方式也比较接近[1]。在特定组织背景下,只有企业符合了社会的期望反应与规范,才能在社会中获取合法地位,确保企业在整个社会组织网络之中获得一席之地[1]。政府和行业协会将共同做法用条例和规定的形式进行规范,进而产生规范性压力。供应链主体按照行业协会和政府的规定采取统一的行为,一旦企业没有按照这种规范行事,政府部门会按照规范中相应的法则进行惩处。此外,我国有着浓厚集体主义价值观,这种现象比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更为突出和明显。扎根于这样的社会背景当中,企业更有可能去追求企业所认同的社会规范和价值。

1.规范性压力与信息整合

企业间价值观念相同,交流会增强,并能意识到信息系统的重要性,进而加速企业与合作伙伴信息整合的过程,通过彼此在系统和技术上增加投资,采取管理信息系统的动力也会加大,有助于供应链企业之间进行信息整合与业务信息的沟通。有一些研究支持类似结论:规范性压力会刺激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使用[10];规范性压力会提升企业采取电子供应链管理的意愿[3];在供应链运营过程中,规范性因素在企业采用新技术时起到了关键作用[11]。

因此可以提出假设1a:规范性压力越大,企业进行信息整合的程度就越强。

2.规范性压力与经营整合

当面对来自供应商的规范性压力时,企业之间拥有共同的信念,企业有动力了解供应商企业的经营情况,并有很大可能参与到供应商的采购、设计和生产流程中[12],企业会知道供应商采购物品的质量和交货的准时性,还有可能帮助供应商去改善他们的业务流程。面对来自客户的规范性压力时,企业会主动去了解客户的经营情况,进而参与到客户的销售、开发新的市场需求过程中去。

因此可以提出假设1b:规范性压力越大,企业进行经营整合的程度就越强。

3.规范性压力与关系整合

面临行业协会制定的规范性做法,为了获取组织合法性,得到行业内其他企业的认同,企业会与其他合作伙伴保持共同的行为。随着共同行为的逐步增加,企业会逐步与他们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理念,企业之间也更容易拥有一致的认知,进而建立长期良好的关系。随着关系的逐步加深,企业会对其合作伙伴产生信任,对他们的经营事项给予充分的承诺,致力于发展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因此可以提出假设1c:规范性压力越大,企业进行关系整合的程度就越强。

(二)模仿性压力对供应链整合的影响

模仿性压力来自于不确定性[1]。企业对未来经营情况无法正确预测。企业将寻找组织结构类似的企业,探求他们成功的道路,模仿他们的策略,制定自身的发展政策,进而规避在发展道路中面临的不确定性,尽量在稳定状态下经营[1]。为了获取组织的合法性,或在更大网络中得到社会认可,企业会模仿先进企业的做法[1,13]。我国传统文化讲究“脸面”,企业会因为领先者采取了某种行为,而采取类似的做法。这样做是为了保留面子。领先者采取某种行为而获得成功,企业如果不采取这样的行为,会感觉不随大流,面子上过不去。

1.模仿性压力与信息整合

在新技术产生的初期,企业无法确认新技术能否带来足够的经济效益。一旦合作伙伴采取了某种信息技术带来了高效率,企业为加强交流合作,促进自身发展,也会采取这样的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领域,信息整合是一个相对比较普遍的做法。在供应链交易网络中,供应商与客户在影响企业采用新技术方面有着重要作用[11]。

因此可以提出假设2a:模仿性压力越大,企业进行信息整合的程度就越强。

2.模仿性压力与经营整合

经营整合强调供应链企业参与具体经营过程对企业的重要作用。经营整合进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影响。在经营过程中,合作伙伴展示了他们的一些做法能够取得好的效果,企业会受到他们的影响,也会使用这样的行业做法,期望获得更好的经营效果、社会的认可与组织合法性。

因此可以提出假设2b:模仿性压力越大,企业进行经营整合的程度就越强。

3.模仿性压力与关系整合

在经营过程中,合作伙伴展示了他们的某些做法能取得很好效果时,合作伙伴就起到了一定的模范带头作用。企业打算模仿其经营方式来进行自己的经营管理,会对合作企业给予充分的信任,也希望能够长期保持这样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以改善企业经营情况。

因此可以提出假设2c:模仿性压力越大,企业进行关系整合的程度就越强。

(三)强制性压力对供应链整合的影响

两个企业地位不均等时,占主导地位的企业能够依靠自己独有的权力对附属企业施加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影响[1,13]。附属企业为了保持能够继续享有使用对方稀有资源的权利,不得不遵从主导企业的意愿[3]。我国文化的一个特点是权力差距比较大,人们普遍能够接受权力不对等的观念,习惯接受强权制定的决策,我国企业会更容易受到强权的影响。

1.强制性压力与信息整合

供应链成员是相互依赖的,但是他们有不同的地位与权力[14]。强权企业有能力去影响其他企业的经营决策行为,迫使其他企业为了它的利益进行决策。假如强权企业更愿意通过网络方式下订单和共享信息资源,便能迫使其他企业也采取这样的方式,达到信息整合[15]。其他企业为了避免订单损失或者为了获得某种稀缺资源,只能服从强权企业的安排,进行信息沟通方式的扩展,与强权企业做到信息联合。

因此可以提出假设3a:强制性压力越大,企业进行信息整合的程度就越强。

2.强制性压力与经营整合

如果企业需要的原材料只能由少数供应商提供,它就面临了来自于供应商的强制性压力。供应商为了自身的目的,要求与企业进行联合决策,企业会和供应商商量讨论生产计划,订购原材料的批量及频率。企业为了获得这些稀缺的原材料,也会同意和供应商进行协商,他们会就经营问题进行沟通,实现经营整合。强权企业认识到经营整合给企业带来的利益时,会劝服自己的合作伙伴也采用经营整合的方式[3]。其他企业为了继续在市场上生存下去,会迫于其强制性压力进行经营整合。

因此可以提出假设3b:强制性压力越大,企业进行经营整合的程度就越强。

3.强制性压力与关系整合

在面临强制性压力时,企业只能服从合作伙伴的要求,否则将面临经营困难,无法获得稀缺的资源,难以销售其产品。企业具有良好的意愿去和强权合作伙伴发展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在经营过程中,企业也会主动地向强权合作伙伴传达自身的生产计划,进行信息沟通。企业会信任强权者,并且会对强权者做出生产或销售上的承诺。

因此可以提出假设3c:强制性压力越大,企业进行关系整合的程度就越强。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到本文研究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三 数据来源

(一)问卷设计

本文采用李克特七点量表测试被调查者对一些问题的感受。本文中所有变量量表的题项都是来自于国际运营管理领域权威期刊的成熟量表。为了确保汉译的量表能够忠实于原版量表的意思,通过“回译”的方式形成了初始量表。在制定汉译量表时,首先将英语量表翻译成汉语,再将翻译后的汉语译回至英语,最后将回译的问卷与原有英语问卷进行对照,确保回译后的量表与原有英语量表意思表达上没有偏差。

为了保证问卷符合我国的具体情境,还对问卷进行了反复修改。咨询供应链管理领域的专家与从业者,就问卷设计的合理性、我国具体情境下的实用性等进行了讨论,结合他们的意见,多次对问卷题项内容进行修改。在大规模发放问卷之前,为了避免问卷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对问卷进行小规模试测。在操作过程中,选取了20家中小企业,从他们的问卷回答情况对问卷的表述、题项顺序等进行了修改,删除了不必要的题项,从而以这种方式得到了最终进行测试的问卷。

(二)研究变量的指标测量

1.制度压力

(1)规范性压力。参考国际期刊的成熟量表[3,5,13],同时也考虑研究的具体情境,本文从四个方面测量规范性压力:经营理念、公司价值、重要事务评判以及沟通的行业特性。

(2)模仿性压力。参考国际期刊的成熟量表[3,5,10,13],本文从四个具体方面测量模仿性压力:合作伙伴经营方式的态度、经营方式的竞争力、业内态度以及环境不确定性。

(3)强制性压力。参考国际期刊的成熟量表[10,12-13],本文从合作伙伴的重要性、合作伙伴变更及其危害等四个方面测量强制性压力。

2.供应链整合变量

(1)信息整合。参考国际期刊的成熟量表[16-17],本文从交流方式、准确度、及时性等三个方面测量。

(2)经营整合。参考国际期刊的成熟量表[3,18-19],本文从订单执行情况、工程变更情况、新产品开发等三种经营方式测量经营整合。

(3)关系整合。参考国际期刊的成熟量表[9,20],本文从关系重视度、合作伙伴的地位等三个方面测量关系整合。

3.控制变量

以往有关供应链整合的研究表明,企业的背景变量,如经营收入、所有权结构、经营年限、所在行业等也会影响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3,16,19]。因此,本研究将这些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处理。

(三)问卷发放情况

本文将调研对象限制为我国沿海地区制造业中小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

这样做的原因是:制造业与供应商、分销商联系都非常紧密,在供应链整合问题上具有更为突出的表现。我国的中小规模企业数目众多,将调研对象限制为中小企业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根据2011年6月我国发布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对于制造业来说,中小企业的判断标准为“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万元以下”。我国疆域面积广阔,要在每一个省市都进行调查具有一定的难度。而我国沿海地区制造业发展程度较高,市场环境更为发达,供应链管理活动也更为频繁,在这些地区进行问卷调查可以得到更好的数据结构。企业的普通员工很难了解问卷中题项涉及的全部问题,因此答题者须是企业高管或者是供应链(或采购)管理部门管理者。

为了保证较高的问卷回收率,首先通过电话或邮件与目标企业联系,确认企业是否愿意参加问卷调查。对愿意参加调查的企业,询问答卷者的具体答题方式为电子邮件或是邮政快递。以邮政快递方式送出的问卷中,随信附寄了回邮信件的信封和邮票。在问卷邮寄发出后十天(或电子邮件发出后两天)内,再次通过电话与对方联系,确认信件或邮件是否收到,以及在问卷作答过程中是否存在疑点。如果没有收到,则立即再次邮寄或发送电子邮件。如果在问卷作答中有问题,则给予说明。

从2018年8月至12月,一共发放问卷632份,收回287份,回收率为45.4%,回收率高于运营管理实证研究中要求的20%最低回收率标准,也高于部分在权威期刊上发表的供应链整合领域的经典文献[21]。部分问卷不属于本文调研对象范围,删除这些问卷19份,还剩余268份。由于回收的问卷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如关键数据缺失、数据自相矛盾、空白卷,删除这些无效问卷5份,剩余有效问卷26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41.6%。

四 数据处理与分析

(一)样本企业基本特征

大部分企业都已经存活了两年以上,在市场上建立了一定的供应商与客户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私营企业发展规模迅速,参与问卷调查的大部分企业都是国内的私营企业,占比约80%。大部分答题者都是企业供应链管理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的经理,还有部分答题者是企业高层管理者(董事长或总经理、CEO等),这两种答题者占比达到88%。剩余的答题者都是企业的中层管理者,问卷结果可靠,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二)相关检验

1.信度。通过SPSS 19.0进行统计运算,制度压力三个变量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58、0.857、0.847,供应链整合三个变量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49、0.851、0.865,这说明这些量表是可靠的,每个变量的题项之间内在关系是十分紧密的。

2.效度。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萃取因子,从转轴之后的因子载荷情况显示,量表各个题项的归属十分明确。各个因子的所有题项具有的因子载荷都在0.7以上,并且绝大部分都超过了0.8。六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解释率为73.030%,方差解释率比较高,超过了60%的标准。因此这个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同时,对研究模型中的六个变量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验证性因子分析

注:N=263,五因子1是规范性压力+模仿性压力;五因子2是规范性压力+强制性压力;五因子3是模仿性压力+强制性压力;五因子4是规范性压力+信息整合;五因子5是模仿性压力+经营整合;五因子6是强制性压力+关系整合

数据结果表明,六个因子拟合度指标要显著优于五因子模型,这表明本研究中的关键变量之间存在良好的结构效度。同时计算各个潜在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和方差等信息(见表2),相关系数的显著性表明了本研究模型中相关假设的方向,数据结果较好地迎合了本研究的相关假设。

表2 相关系数表

3.同源方差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一共提取了六个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六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解释率为73.030%,最大因子的方差解释率只有26.366%,这两个数字相差悬殊,因此同源方差问题并不严重。

(三)理论模型验证和分析

对于本研究中所提出的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传统回归取向的路径分析只探究路径系数的影响是否达到显著,无法就整体路径分析的假设模型作整体契合度的检验,此外,也无法有效估计其测量误差,而在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分析中,分析模型中除观察变量外,还可以包含潜在变量[22]。基于此,本研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模型的一些拟合指标见表3。

表3 研究模型拟合指标

从表3可以看出,这个模型比较令人满意,适配度较好,可以接受。路径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规范性压力与信息整合、经营整合、关系整合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依次为0.250、0.203、0.168,统计显著,因此假设1a、1b、1c均能得到支持。模仿性压力与信息整合、经营整合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027和0.025,统计不显著,因此假设2a和2b未能得到支持。模仿性压力与关系整合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42,统计显著,因此假设2c得到支持。强制性压力与信息整合、关系整合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150和0.254,统计显著,因此假设3a和3c能得到支持;强制性压力与经营整合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112,统计不显著,因此假设3b未能得到支持。

五 进一步讨论

(一)规范性压力

制度压力的三个维度中,只有规范性压力对供应链整合的三个维度都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这和部分研究的结果一致[3,5,12-13]。供应链整合的重要作用已经在实务界和学术界形成了共识。有关供应链整合的相应规范和价值观已经形成。在集体文化中,企业为了坚持共同信念,可以放弃自身的利益,实施供应链整合。只有政府和行业协会对社会规范进行条例化和法制化,政府采取相应的行政手段,才能更好地发挥制度压力对供应链整合的作用。

(二)模仿性压力

模仿性压力仅仅对关系整合有促进作用。这与前人进行的相关研究结论不太一致。模仿性压力对企业采取金融电子数据交换倾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13]。模仿性压力能够对供应商整合起到促进作用[12]。模仿性压力与采取电子供应链管理方式没有关系[3]。

这与模仿性压力的来源有关。模仿性压力存在于一种对等的结构中,处于这种压力的各方在网络结构中处于类似的地位[13],比如两个企业本身没有任何关联,但是他们和第三家企业的关系在网络结构中是一致的,例如都是第三家企业的供应商;而其他两种制度压力存在于一种交叉的结构中,结构中的各方是紧密连接的关系,例如企业间合作的合同关系[1]。本文在供应链整合的范畴下研究制度压力,应该从供应链其他企业的角度讨论制度压力的来源。但在现有研究中,对其认识并不一致。模仿性压力主要来自于对竞争者行为成功的感知[1],因此在供应链环节过程中的买方—卖方关系作用不明显[5]。在其制定量表中,是根据竞争者的状态来衡量模仿性压力的大小[1],这与本研究的情况相反。在研究制度压力时只考虑规范性压力和强制性压力的影响,而仅将模仿性压力放入控制变量列表[5]。基于模仿性压力来源认识的差异,因此现有研究结论不太一致。

模仿性压力是否有效,与需要模仿事项复杂度和难易度有关[13],仅当高度复杂时,模仿性压力才能发挥作用。供应链整合有三个维度:信息整合、经营整合和关系整合。信息整合是企业间信息系统的搭建和信息交流;经营整合是企业共同决策生产经营过程事务;关系整合是企业信任其合作成员。关系整合是一个心理上的活动,更为复杂;而信息整合和经营整合这两个维度,企业能够直接观测,操作上更加容易实现。因此实证检验中,模仿性压力与信息整合以及经营整合效果都不显著,但对关系整合这个维度而言,却十分显著。企业在不断的组织学习过程中了解到如何建立与对方的信任,如何保持与对方的良好合作关系,模仿性压力能够对企业的关系整合产生影响。

模仿性压力给关系整合带来的显著性作用,也可以用我国的特色文化进行解释。我国的文化色彩里面,非常讲究面子。企业为了不丢面子,会努力地去遵从模仿性压力。为了保持在供应链网络中的面子和社会地位,合作伙伴成功实施了供应链整合,会促使企业也努力去实施供应链整合战略。我国文化中也非常讲究关系。企业通过模仿他人进行供应链整合,将对方视为一种先进典型和行为榜样,能促进企业与合作伙伴的关系,维持企业间长期合作的水平。

(三)强制性压力

强制性压力对信息整合和关系整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经营整合的作用不显著。现有研究中,有文献支持强制性压力对企业采取以技术为基础的行为有促进作用[3,13],这和本研究的结果一致。但是强制性压力对企业经营整合作用不显著,这一点与之前的研究假设不一致,值得进一步思考。

强制性压力来源于权力不对等。面临强势供应商或客户,企业会迫于其权力进行经营整合。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会与强势伙伴协商一些经营上的问题,共同决策。但这种经营整合,并非心甘情愿,而是一种“不平等条约”。经营整合是以服从强势伙伴的利益为前提,企业无暇顾及自身的利益。此时,企业会产生一种“反抗”的心理,希望改变现状,进而会形成一种动力,去除强势伙伴形成强势地位的根基。当需要的原材料是少数供应商提供时,企业会积极寻求其他可替代资源。当企业的产品是供给少数买方时,企业也会寻求新的买家,或改变自身产品结构,为更大范围的买家服务。在面临强制性压力时,企业会努力与强势伙伴进行经营整合,但是这种整合不是诚心的,存在一种潜在的离心力,迫使企业偏离这种整合的方向。

强制性压力对关系整合的作用是显著的。这也和我国的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社会存在着一种权力崇拜的文化,等级制度森严。在这样一种高权力距离的文化里,同一个系统内部,人们习惯按照当权者的意思、方向和决定行事,即所谓的“官大一级压死人”。在不同企业间,由于强势企业占据优势地位,弱势企业会信任其拥有良好的市场份额。弱势企业在没有摆脱强权的情况下,仍然要依赖强势企业来生存,自然有长期合作的意愿。尽管弱势企业希望摆脱强势企业,但由于我国文化中特别讲究关系,弱势企业也希望能和强势企业保持良好的关系。

六 结 论

通过对制造业企业的问卷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本文得到以下研究结论:规范性压力能推动企业进行信息整合、经营整合与关系整合;模仿性压力能推动企业进行关系整合;强制性压力能推动企业进行信息整合与关系整合。供应链整合的三个维度,对关系整合产生的影响都是显著的。这说明在我国的文化中,关系整合非常重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非常注重和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关系,即生意不在人情在。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将制度压力理论应用于我国的具体情境中,并将供应链整合划分为三个维度(信息整合、经营整合和关系整合),并分析制度压力对供应链整合的促进作用。此外,还结合我国文化中特有的因素解释制度压力对供应链整合的影响。我国文化中信奉集体主义,企业会遵从社会制度的要求,遵从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共同目标,进行供应链整合。我国文化中特别讲究关系,因此制度压力对关系整合的效果也尤为明显。一般而言,企业在构建供应链整合的过程中,注意培育企业间良好关系,有利于企业间长期合作。本文解释了制度压力对供应链整合的影响,尤其是供应链整合中的我国文化因素的影响。本文证实了供应链整合对我国制造商的重要性,制度压力成为促进供应链整合的动因。在经济活动中,政府和行业协会有必要对行业的共同行为进行条例化和法制化的约束,并建立规范行业的行为准则。这样,政府一旦采取相应的行政手段,就能更好地发挥制度压力对供应链整合的促进作用。基于我国特殊的文化背景,企业更容易受到制度压力的影响。企业也应该接受这样的一种制度压力,并竭力实施供应链整合,在信息、经营和关系上面保持协调,从而保证供应链整合的顺利实施。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分析这种促进作用会受到什么因素的调节,拓展理论模型的内涵。

猜你喜欢

强制性规范性问卷
论自贸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的标准与方式
山东宣贯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强制性国家标准
规则与有效——论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的规范性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问卷大调查
两年清理废止322件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问卷你做主
教育部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