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下语文课堂如何走向素质教育

2020-05-26曹淑清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应试教育新课程改革语文课堂

曹淑清

摘  要:新课程改革浪潮下,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那么语文课堂如何由传统、僵化的应试教育转换为素质教育呢,语文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为关键。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语文课堂;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我国是教育和考试的故乡,对莘莘学子学业的考查和选拔,从一千多年前诞生的科举制,到今天的高中大学入学考试,虽然其设置和内容与条条框框的八股文有了本质的变化,但就其遴选优学者的主要手段来说,却是千年一贯制的闭卷考试。本来,闭卷考试也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在历史上对文明、文化的发展都起过重大作用。但是,当社会一旦把闭卷考试长期一成不变地作为甄别佼佼者的唯一方法则影响人才的选拔,阻碍社会的发展。

面对传统教育体制的种种弊端和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新需要 ,社会发出了素质教育的呐喊 ,素质教育已成为党和政府及有识之士的共识而受到普遍重视 ,它被视作未来教育的一种发展方向 ,被喻为“通往数字化生存时代的第一本护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为此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面向2 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一系列有关文件和法规 ,以行政手段和法的形式规定了素质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些文件和法规指出 :素质教育应该以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教育思想 ,以面向 2 1世纪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 ,以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为基本目标 ,按照学习者自身发展的规律构建教育体系 ,安排教学内容。教育方法上则主张因材施教 ,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人类文明进入21世纪的今天,素质教育观念已经逐步成为社会各界人士的共识。素质教育自从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以来,一直是教育界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而“减负”这个老生常谈却又历久弥新的话题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育部于2013年8月22日发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拟从“阳光教学”、“均衡编班”、“零起点教学”、“不留作业”等方面来破解小学生休息时间过少,学业负担过重等问题。但素质教育提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干得扎扎实实,却是目前的教育困局。作为教育大省的我们河南学生从初中起靠拼时间换成绩,学生、老师和家长,包括基层的乡镇领导等人,也都在升学率的压迫下过着“苦日子”,考试过后全镇排名、全县、全市甚至全省排名压的老师学生喘不过气。没有人不渴望素质教育,包括热衷应试教育者,而素质教育与我们则是可望而不可及。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数量足够、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而就学科来讲语文教育则应走在素质教育前列,国家教委《關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一文有这么一段话:“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生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充实,更是完整人格的培育。语文教育要实施素质教育,只有把传递人类文化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规范与传授语文知识和实际技能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要教给学生实用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为他们以后踏入社会作准备,而且更要帮助他们形成道德责任感和关怀人类的善性。语文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语文千万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的培养。语文教育要牢牢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要为培养“四有”新人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教文育人,为培养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服务;二是要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功能。语文教育不能急功近利、立竿见影,要教在今天,想到明天,以明日国家建设者的素质要求、德才标准指导今日之教学。当前,在语文教育中应克服“三多三少”,即知识看得多,学生的能力和整体素质考虑得少;分数看得多,实际才干重视得少;对学生眼前关注得多,对将来建设者的素质要求考虑得少。忽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只在学科的某个局部、技能、技巧上下功夫,将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高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我在给学生讲关于祖国山水文章时就让学生联想家乡特色的风景,让学生周末走向大自然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风光。改变语文课堂教师是知识的“信息源”,“真理”的 传播者,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被填的鸭子”,这种现象。避免学生对知识只能机械模仿,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课后,又陷入大量重复的作业、测试 训练中,学习成了无法解脱的苦役。中学语文应试教育的现状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我们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文大量书写词语了,“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社会是个大课堂,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如课外阅读,书法训练,诗歌背诵,看电视报纸等等都可以成为教学内容。

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新鲜的血液注入我们语文大课堂,融化了僵硬的、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实施素质教育,一切的革新,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愿新课程改革下我们的语文课堂素质教育能够越走越远。

封丘县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应试教育新课程改革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应试教育与新课改并非对立关系
有关中国教育命题的证伪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