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融合探讨
2020-05-26朱丽丽
摘 要: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浪潮中,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一次次的挑战,为更好的迎合职业和岗位上对于学生高要求,高校应对管理工作作出合理调整,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全面优化管理工作引导和教育的效果。为此,本文针对二者融合发展的目标定位,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管理中融合的对策和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面对教育改革的潮流,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高校为更好的缓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保障学生身心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提出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融合发展的理念,在管理中针对学生心理问题作出有效的疏导,深化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不断强化学生的正确思想意识,可营造更加和谐的校园和学习环境。并在环境的深刻影响下,学生的情绪和心态更加平稳,心理实现健康的发展,从而以更好的状态面对就业,实现自我价值和理想。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学生管理融合的目标定位
面对更大企业和岗位对于高校人才能力素养要求的不断提升,为更好地帮助学生对接工作岗位,高校依据管理工作存在的特殊职能,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管理中,通过引导和教育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一方面,高校管理工作可借助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发挥环境对心理问题的矫正作用。高校经历长久的发展,形成具有教育价值的校园文化,其文化的构建不但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其中蕴含的心理引导和教育价值,可缓解学生学习紧张的氛围,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可针对学生在管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和稳定的发展。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依据学生认知差异,参考学生心理调查结果,在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达到在无形中引导和教育学生的作用。更加分类的引导展开管理工作,可促进管理者和学生的互动交流,保障管理达到最优质的效果。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深度融合的有效对策探讨
(一)确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理念,积极设置规范的课程体系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开展,首先可通过确立科学的教育观念,不断提升教育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全面渗透到高校内部各个专业、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与各种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一批优秀合格且具备积极向上情绪、健全人格素养、良好沟通技巧与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从而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此过程中,相关高校可从课程设置、教学目的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校园文化建设、创业就业指导、思想品德教育等多方面的学生管理工作环节入手,逐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可通过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开办特色心理服务活动,关注贫困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情况等多种途径来实现。其次,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还可通过遵循理论联系实践教育原则,加强心理健康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还应善于开展相应的实践教育活动,以创设人际交往真实情景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与同学、教师、长辈、朋友之间的情感体验、沟通技巧,锻炼自身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社会适应能力。此外,还可通过开设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公共选修课,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性的进行学习,并针对缓解学生择业求职压力、社会适应困难以及耐挫折能力差等问题,积极开设围绕学生辅导员与学生心理委员等等心理服务培训课程。
(二)结合当代学生心理特性开办心理教育活动,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最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而校园实践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为高校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是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深度融合的关键手段。首先,高校可通过在校园内部组建学生心理社团,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比如,举办“心理健康活动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互联网平台中调查校内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可通过推动问答题、舆论舆情评价等活动,了解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则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给予改善和纠正。其次,还应适时举办符合当代学生心理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比如专题讲座、心理健康教育专刊投稿、心理健康教育文章播报、社会公益活动等,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坦白自己的困难与挫折、成功与喜悦,主动向教师寻求帮助,有利于缓解自身心理压力,树立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状态,从而学会心理自助。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管理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增加管理工作的艺术性,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而决定管理方式和侧重点,保障对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和教育的作用。面对二者融合发展的优势,高校应针对学生发展实际情况,制定管理工作和心理教育工作体系内容,发挥分类教育引导作用,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保障学生在发展道路上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兰敏利,马健,冯鑫.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研究——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03):214.
[2]张长江.互联网技术在化工专业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评《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塑料工业,2021,49(01):167.
[3]張梦媚.浅析民办高校辅导员做好残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残疾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案例探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1):165-166.
作者简介
朱丽丽(1983.10.22—),女,汉族,籍贯:安徽凤阳,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毕业院校:云南大学,毕业专业:无机化学,研究方向:无机功能材料。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淮北师范大学共青团创新项目项目“基于共青团工作视角,探讨提升化学专业学生学术科技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项目编号:GQTZD201905)阶段性成果之一。
淮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