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互联网+回收”新模式,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2020-05-26于忠星张彦博王松媛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环境保护互联网

于忠星 张彦博 王松媛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塑料制品回收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生活需要。一种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型的回收模式被社会公众所认同,被称之为“互联网+回收”。在此背景下,分析了在沈阳市布局智能化回收平台的优势及市场前景以及重要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绿色发展;环境保护;塑料治理

一、基本概况

(一)市场现状综述

塑料是一种合成或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如今,塑料因其质轻、耐用、方便、价低而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极大方便了现代社会人们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随着城市化的加快, 我国由塑料导致的大气污染潜在问题也日益突出,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社会环境危害时有发生,并且近年呈现出逐渐增长的发展趋势。特别是近几年来因塑料材质垃圾导致的大气污染问题变得更为严重。如今,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已被广泛地认为是控制环境污染、高效利用自然资源以及节约能源的有效手段之一。

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是推动我国加快发展建设绿色循环经济的一个必然选择,也是推动建设"美丽中国"的必要之举。其在未来发展中的战略目标就是我国要通过加快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社会,进一步提高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进展”被确立为"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战略目标之一,强调“促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离不开大众的支持。只有充分动员群众,充分运用广大市民的力量,使塑料垃圾在源头上就得到妥善收集,才能更好得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城市。

(二)“互联网+回收”模式

我国是塑料消费大国,以常见的塑料饮料瓶而言,每日产出量十分巨大。塑料瓶不合理的处理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而且无法有效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塑料瓶回收仍处于传统的人工收集的回收阶段。随着新需求的不断提出,一种新型的回收模式被公众所认同,该模式将回收与移动支付、红外扫描、物联网技术相结合,让用户通过互联网将回收与变现有机结合,并称之为“互联网+回收”。

二、技术发展的支持

智能化回收平台的机身出于对节约成本、减少环境压力的考虑,应选择新型人造麦秸板做为建造机身的主要材料,还需配备与机器相适应的压缩机来弥补塑料瓶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当前,移动支付技术快速发展,人们早已适应出门不带现金的生活方式,这对于回收行业而言也是一个重大考验。在回收机器内部配置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可将机器扫描瓶身的条形码进行信息识别并与条形码商品库中的信息进行匹配,再根据回收规则给出回收价格并显示在屏幕上,用户通过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进行提现,这样即可快速完成无现金回收过程,使回收更加便捷、高效。

三、国内市场前景

大量采用塑料制品已经发展为现代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全世界每分钟消耗的塑料瓶约在100万个,这一数字更将继续持久性地增加。塑料污染所带来的威胁很有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加严重。

我国塑料瓶消费人群庞大,但塑料瓶的回收还处于传统模式。智能化回收在我国现阶段普遍程度较低,所以国内市场广阔,竞争压力较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众环保理念的不断增强,服务人群将更加庞大,有极大的市场空间。

四、政策法规的支持

国家法律以及省、市地方法规也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和促进废物回收系统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提出对于可以促进城市循环经济健康增长和持续发展的经济行为和相关产业活动等按要求应给予一定的相关税收政策优惠,并鼓励先进的节能、節水、节料装备等新型能源技术、设施和能源产品进口,限制能源生产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各类高能耗、重浓度污染能源产品的出口;《辽宁省环境保护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积极地指导对城市生活可利用垃圾的集中分类回收和再利用以及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的集中分类处置,逐步推广和规范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焚烧垃圾发电、生物垃圾处理等生活综合垃圾资源化集中利用的处理方式;建立健全适用于城市生活可利用垃圾的集中分类回收处理、集中投放和集中运送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提高城市生活可利用垃圾的综合利用率和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的集中处理效果;沈阳市也出台相关条例鼓励废弃物回收利用,推广先进技术,实现城市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五、重要意义

当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主旋律,构建一个资源节约、环保友好的新型社会对中国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以及对提高废品回收和再利用率都提出了全局性的要求。

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促进就业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环境保护事业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我们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保产业之一。

公众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公众参与机制是充分发挥这一力量的有效制度设计。相较于传统回收模式而言,智能化回收大大提高了社会公众的环保参与度,进一步提升了广大群众环保意识。

"互联网+回收"进一步规范了回收制度和技术体系,营造了一个新型的城市生态圈和社会形象。不仅给政府部门进行城市治理工作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资料和信息统计,而且也使资源与环境效益得以彰显。

参考文献

[1]肖军.废旧塑料回收再生开辟循环利用新途径[J].乙醛醋酸化工,2020:234,15+27-32.

[2]郎嬛琳,方程.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制度建设回溯与展望[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2(06):487-494.

沈阳工程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36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环境保护互联网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