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开放大国的全球观
2020-05-26迟福林
迟福林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因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从打开国门到全方位开放,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从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受益者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者、贡献者,走出了一条令世界瞩目的新型开放大国之路。当前,高水平开放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因素。
当前,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作为新型开放大国,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一是适应全球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大趋势,推动从以制造业为主的开放向以服務业为重点的开放升级,由此实现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转型。二是适应全球经贸规则变化大趋势,推动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升级,强化制度性、结构性安排,建设高标准市场经济,参与更高层次国际合作与竞争。三是适应各国经济融合发展大趋势,更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重要推动者,并在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以高水平开放倒逼全面深化改革:我国将“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在国内外环境明显变化的背景下,开放与改革直接融合、开放倒逼改革、开放是最大改革的时代特征十分突出。为此,要以高水平开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动力。
以高水平开放释放巨大内需潜力,更好惠及世界。在全球有效需求长期不足的背景下,近14亿人的大市场是中国的重要战略优势,也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大利好。预计未来15年,中国进口的商品和服务将可能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在经济全球化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织融合的背景下,经济转型升级蕴藏着的内需潜力释放,离不开高水平开放。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加大,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
一是以“一带一路”为载体推进新型经济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反对单边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二是坚定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是国际贸易的基石,是全球贸易健康有序发展的支柱。
三是在推进自由贸易进程中解决利益失衡问题。作为新型开放大国,要加快构建高水平自贸区网络,推动自由贸易制度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强化规则与标准对接,在自由贸易进程中推动自身改革和制度创新。
当今世界,全球价值链、供应链深入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国经济融合是大势所趋。适应这个大趋势,我国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携手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挑战。进入新时代,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带来更加进步和繁荣的中国和世界。作为新型开放大国,我国将以高水平开放形成改革发展新布局,同世界经济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由此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发展。(摘编自《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