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
2020-05-26贾佳荣陈嘉甲
贾佳荣 陈嘉甲
摘 要:新冠疫情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一种,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适应人的需要和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社会政治文化现象,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有利于化解各种问题矛盾,进而有效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疫情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
(一)稳定作用
由于疫情暴发前期相关信息的透明度较低,人们因而产生恐慌的心理。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向群众解释原因,说明情况,能够将人们的思想观念引向积极的方向,使人民增强对国家和政府的信任感,从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与冲突,促进社会政治稳定。
(二)调适作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产生的瞬间性特点使人们对灾害难以判断及作出正确的反应。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引导人们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化解不良情绪。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起着疏导认知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消除疑虑和恐慌;另一方面,救助性的心理咨询与辅导能够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使人们走出悲观的阴霾,以自信乐观的心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动员作用
突发事件的爆发往往表现出不确定性和超常规性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超出政府的预测、控制能力。因此,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置,仅仅依靠国家和政府的力量是很难奏效的,必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沟通和宣导的方式凝聚群众力量,共同应对灾难。在此次新冠疫情中,抗击病魔的医生、火神山的建筑工人、坚持送外卖的小哥、加工防护用品的企业、捐款捐物的志愿协会,各行各业纷纷自愿投入到疫情防控队伍中,真正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强大的后盾,极大地激发了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意识,最大限度地整合了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为共同抗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坚强的精神支撑和坚定的物质保障。
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
(一)事前:加强危机意识教育,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前加强危机意识教育,平时防患于未然,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临时人们就能有效避免慌乱,做到心中有数,有序应对。
危机意识是危机预防的前提。强烈的危机意识可以增强人们对危机预警信号的敏感性,有效地减少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在危机来临之时,临阵不乱、协同行动,最大程度地避免与减少危机来的损害。同时,加强危机意识教育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人们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生存能力,从而减少和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类生命造成的威胁。做好准备是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加强危机意识教育,提升人们应对危机的能力,对预防或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至关重要。
(二)事中:做好引导工作,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消极影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很可能在极短时间内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并且很容易使人们的思想情绪出现混乱、迷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过程中,要做好引导工作,及时引导人们形成统一认识,使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想政治教育在突發公共卫生事件中应做好政策引导、信息引导和行为引导工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防疫方法,及时了解疫情知识。信息引导要求要恰当调控信息,开展舆论宣传来形成主流信息,及时正确地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行为引导则要求一方面要善于洞察人们的行为动向,避免出现不理智的行为和过激的行动;另一方面要通过开展活动,提高人们自我教育的自觉程度和能力,使之符合社会的要求。
(三)事后: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学性
灾害虽已过去,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事后阶段也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阶段。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已逐步建立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采用机器人测温、疫情监测轮值制度等方式监测疫情发展态势。我国可借鉴美国定量化、可视化的动态监测系统,主动开展全球疫情分析与预警,及时研判风险。同时,加强对野生动物携带病毒的收集与研究,以及对疫情集中爆发季节特征、地域特征、气候特征的监测,重点加强对人员密集区域及大型城市的防护。另外,在灾害中人们众志成城,共同抗灾。这也是凝聚社会力量的良好契机,及时提炼人们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展现出的良好品格和伟大精神,能够增强人们伟大的民族精神,铸就现代的社会道德。只有认真总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经验教训,并提炼应对过程中所体现的精神品格,积极学习提高,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杜旭宇.突发事件应对中思想政治教育动员的作用分析[J].学术论坛,2010,33(04):51-54.
[2]锁箭,杨涵,向凯.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现实、国际经验与未来构想[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20,22(03):17-29.
作者简介
贾佳荣(1995—),女,山西太谷人,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陈嘉甲(1996—),女,山西昔阳人,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西 晋中 03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