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审美心理学之意境与崇高探微
2020-05-26王甜甜
王甜甜
摘 要:意境一词集中体现了中国艺术精神的独特追求,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从古至今,中国的艺术家和批评家对意境这一理论进行着很多的诠释,而意境理论作为中国美学的一部分也对世界美学做出了特殊贡献。何为意境?意境是怎样产生的?自提出以来,无数学者为此争辩不休。
关键词:审美趣味;意境;中国传统美学;崇高
一、论“虚”与“实”的创构
1.意境的虚实相生
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中的"留白",就是具有一种对于艺术创作虚实相生的艺术意境之美。观赏空白中国的山水画尤其特别是宋元以来中国文人画时常会看大到画面中很大一篇分的空间不着一色,一片空旷的自然景色,或者说是天、地、水以透明无色来进行表现。庄子曰:"瞻彼阙者,虚实生白"。这个虚白不是中国古代几何学理论中的一个空间结构,而是最活泼的自然生命源泉。一切无穷不尽之意皆可用虚白来表达。
格式塔视觉心理学在对"形"的基本问题和含义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时,认为"越是不完美的图形对人的知觉越具有更强的刺激"。阿恩海姆用此理论解释了审美知觉经验的如何形成。现代格式塔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在对人们的审美知觉心理经验中,当视域中突然出现不完美的图像时,有一种极力将不完美图形改变为完美图形的内在驱动力。
意境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其创构以及虚带实,实中有虚,让观赏的人回味无穷。陶潜最著名的《饮酒》中有一首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字里行间对自然对于人生的一切本真领悟都可以隐含在眼中所见的实景之中,这也就是一种真实、平凡、清水出芙蓉的美。
在古典美学总结时期的明清,清末王国维是意境理论的一个集大成者。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他又明确指出第一流的艺术家作品以意境理论取胜,后来他又在词中谈到"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韻,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也。"在这里他把第一流的境界看作是艺术美的本原。而唐代的陶诗和宋元的山水画所体现的意境则是"无我之境"。
2.虚实相生,既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基本原则,也是艺术作品中的意境艺术构成的具体表征。
"虚"与"实"在现代的艺术作品中,"实"主要表现为直接地诉诸于人的想象和审美感受,"虚"则是诉诸于人的审美和想象。这里涉及的还提到一个必要的意境构成因素-想象。在西方,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就曾多次提出"想象"的这个概念,它在《心灵论》、《记忆和回忆》等哲学著作中都多次地提及到人的想象力对客观事物的影响。它成功地突破了传统理性观念的限制,钟情于这种戏剧性的艺术,在《心灵论》中这样说道:"人的想象不同于感觉和人的判断,想象时蕴藏着判断和感觉,而判断里又蕴藏着想象。"他认识到了想象与判断之间的区别,并对之有赞叹。
关于绘画艺术意境的具体化与创构,宗白华强调的一点是要结合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意境"化实景而为虚景,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虚"、"实"同为当代中国绘画艺术意境具体化与创构之二元,所谓"情"与"景"的完美统一,就是"虚"与"实"的完美统一;就此深化下去,"虚"、"实"的统一,其实也是一种想象与现实的二元互相统一与转化;离开形体无以想象,去想象则无以存形,惟有"虚"与"实"的统一,才能"直探生命的本原"。
二、古典审美心理学之崇高
1.崇高是一种对立的和谐、冲突的和谐
博克认为伟大而崇高的事物会引起对方的强烈反应,这种情绪会带给人一种极其特别的恐惧感和痛苦感,但有一个前提是:这种危险和痛苦与人保持着一定的安全距离,从而人们又可以通过战胜这种危险和痛苦来获得喜悦,产生崇高感。康德将崇高的表现对象和特征大致归结为三点:高大、朴素单纯、极大或极深。其中极高给人的感觉和影响常常是同时伴随使人欣赏的喜悦之;极深给人的感受和影响是同时夹杂着令人害怕和惊恐的情感。所以对康德来说,崇高常常能使人唤起一种令人激动的精神和情绪。崇高在艺术家作品中的崇高常常是对于现实中崇高的极致表现。
2.崇高的价值体现
在中外美术史上,具有崇高希腊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特征的维纳斯艺术作品美不胜收,如:《维伦多夫的维纳斯》,表现了远古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古希腊民族人们的对人类生殖崇拜,象征着对人类生命的孕育繁衍,母亲主题的崇高。又再比如,西斯汀大教堂米开朗基罗的彩色天顶和壁画,建筑高大,使得更多的人对观者不得不不去仰视或者不去欣赏,由此它也使人对观者的内心生了一种敬畏。
从古至今,众多的艺术佳作之所以能够一代接着一代传承下来,包含着每一时代英雄儿女的情怀,其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它代表了一时期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特征,换言之,就是代表着这个时期的人们对崇高的认识。
中国美术学院张伟平教授也谈到"画意境、画境界、画人生"。能以笔墨之灵,开拓胸次,与造化争奇者,莫如山水",常言道江山美如画,由此可见山水画高于真山水,早期宗炳就"图画于室内,卧以游之,"画卷之中的画之所以高于真山真水,就是因为欣赏者不仅能够看到眼前的水墨丹青,而且还能够体会到画外之意境,画外之崇高。
三、结语
意境之美是令人神往的美,崇高是令人敬畏的美,两者同属于美的不同价值观和审美意识形态,在其美术作品中往往呈现出不一样的审美价值导向,然而,它们又都能够同时存在于一幅画作中,组合成为绘画作品的思想性和欣赏性。借助美学意境与艺术崇高这样的这种审美价值观来引导人们欣赏他的艺术作品,对他的艺术作品进行加工再创造,发现他的艺术和美学的价值,从而为欣赏者开辟了一条新的审美视角。
参考文献
[1]姬昌.周易[M].中华书局.杨天才.张善文.译著.2011.
[2]王国维.人间词话.[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3.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 桂林 5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