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的槐花包子
2020-05-26赵艺桐
赵艺桐
我的家乡蓬莱依山傍水,山清水秀。春季,槐花朵朵绽放,层层叠叠,缀满枝桠。远远望去,槐树就似一位绿藻色长发的少女,披挂着洁白的头纱,这是自然赋予蓬莱人的礼物。而勤劳的蓬莱人断不会辜负这一份厚礼。他们摘下槐花,用灵巧的双手创造出更棒的作品。这才暗暗想起,蓬莱的槐花包子也该闪亮登场了。
槐花包子,顾名思义,槐花可是必不可少的馅料。洁白的小小的花,一嘟噜一嘟噜的缀满枝头,在不知不觉中绽出清甜的气息来。妇女们挎着篮子,围着花头巾,拿着铁钩,小钩子攀上枝头,顺着枝干往下拽,再用手“兹溜”一撸,便可撸下一大把槐花。捧在手中嗅,顿觉要飘飘欲仙了。槐花包子还需要佐料,蓬莱濒临渤海,水产丰厚,槐花包也因清香与腥气完美融合而鼎鼎有名,因而鲜活的鲅鱼可是必不可少。海水里的鲅魚们欢悦得紧,游来游去。蓬莱的渔民们辛勤而幸福地劳动着,乐得喊起了号子。此时,在水产市场上勘探一番,轻而易举地就可觅得几尾鲜鲅鱼。
回到家中,细细地剁好鲅鱼馅,拿出用清水浸好的白槐花,揉一块韧性十足,柔软蓬松的面团,分成小块,再用面杖分别擀成薄薄的一小片,用作包子皮。小勺子舀出馅料,右手握着白面皮,一搓,一叠,一握,一只白白胖胖的小包子便出现了。花香混着鱼的甜腥气息便尽数被裹在了面皮里,惹人垂涎。
最复杂的还属蒸制这一步,凡事都要讲究个火候,火候过大,面皮瘫软,馅料索然无味。火候小了,面皮僵硬,鲅鱼便腥气扑鼻,难以下咽。我的奶奶是位土生土长的蓬莱人,她坐在藤椅上,不必掐着时间,只需嗅着气味,闻见一股子特别香味,既不甜腻,又不腥气重重,眼神便一亮,只道一句:“成了!”便去揭锅盖子。那锅盖子早就蠢蠢欲动,一打开,满厨房香气,热腾腾的蒸汽亲吻着每一寸肌肤,毛孔中都盈满了槐花包子的气味。
用筷子扎破包子皮“噗——”里面的馅娇滴滴地探出脑袋。白洁光滑的鲅鱼肉,淡绿的晶莹的花瓣,翠绿的韭菜,真是秀色可餐。咬上一口,滑滑的,甜甜的,舌尖似乎被鲜得麻木了。那滋味,啧。
是的,这就是我从小吃到大的槐花包子,是蓬莱献给我的美味佳肴。无论我日后走向何方,这味道也将一直埋藏在心里,深深地,深深地……
烟台市蓬莱第一中学 2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