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对燕乐的执着
2020-05-26刘应芬
刘应芬
摘 要:唐代是历史进程中发展比较兴盛的一个阶段,音乐也值得关注,唐代燕乐与文化生活紧密相关,帝王和臣子也高度重视燕乐的价值,由于他们喜爱音乐,并精通音乐,燕乐的发展几乎没有遭受过大的打击。本文主要介绍燕乐的类型以及唐代人对于音乐的态度。
关键词:唐代;燕乐;类型;态度
一、燕乐的概述
燕乐,又叫“宴乐”,燕乐最初产生于商朝时期,指后妃在宫中所演奏的“房中乐”。汉代时也有“房中乐”,但属于雅乐。发展到隋唐时期,燕乐俗乐逐渐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隋唐燕乐发展形势很多,由最初的隋文帝时期的七部乐到炀帝九部乐,又发展成十部乐。除此之外,唐代乐舞还分为大曲与法曲等不同形式。
(一)九部乐与十部乐
隋文帝七部乐:清商伎、国伎、龟兹伎、安国伎、天竺伎、高丽伎、文康伎。隋炀帝大业时期又将“国伎”改名为“西凉乐”,将“文康”改为“礼毕”,并且增加了疏勒乐和康国乐,遂成了九部乐;唐高祖、太宗时期,删除了文康伎(礼毕),增加了“燕乐”,并将它放在第一位。太宗时期演变为十部乐,即燕乐、清商乐、高昌乐、西凉乐、龟兹乐、安国乐、天竺乐、高丽乐、疏勒、康国乐。
(二)大曲与法曲
所谓的大曲,是指结构宏大的乐舞,包括音乐和舞蹈。大曲的篇幅和规模一般来说较长较大,表演人数多,规模宏大,结构繁复,表演时间较长,结尾部分达到高潮。法曲是大曲中的一部分,本与佛教有关,后来引进到普通音乐中去,音调清丽纯澈,炀帝和玄宗都喜欢这种声音,玄宗还专门在宫廷设置“梨园”,招纳“梨园弟子”三百人,专习这种曲子,《霓裳羽衣曲》就是典型的法曲。
二、唐代人对于音乐的看法
(一)唐太宗对音乐的态度
唐太宗建国之初并没有认为音乐能够使一个国家延续或断代,他认为国家的兴衰与统治者的执政有关,所以并没有对音乐采取取缔政策,这使得音乐的发展有了多元化的方向。李世民英勇矫健,平定众多叛乱,当时民间流传着专门为他作的曲子《秦王破阵曲》,他还亲自命令太常寺编《秦王破阵曲》,可见他并不排斥音乐。在音乐方面,吸收外来音乐成分,如逐渐占重要地位的《龟兹乐》、《西凉乐》等。
太宗的这种思想给音乐的发展带来有利的一面,他接受有利于音乐发展的因素,鼓励音乐,这种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二)玄宗与《霓裳羽衣曲》
玄宗不仅是位政治家,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提起音乐不得不提起他创作的唐代大曲《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曲》全曲分为三个部分36段,第一部分由前6段组成,主要是序,音乐结构比较单一;第二部分为中间的18段组成,音乐渐渐过渡到典雅庄重,舞者翩翩起舞,旋转轻盈且美丽;最后一部分由最后的12段组成,音乐繁复,节奏变化多端,场面宏大,演奏时间长,重复部分多。玄宗时期《霓裳羽衣曲》的舞者达到了几百人的规模,但安史之乱后,国家国力远不如从前,在音乐用人方面不断裁减人数,由此可以看出盛唐的兴盛与中晚唐的衰落。正是由于他爱音乐而不顾社稷之辛劳,天宝后期统治阶级腐朽,导致安禄山有机可乘,差一点取缔唐王朝,这又是玄宗的缺点之处。
(三)白居易的音乐思想
白居易是一个受过正统儒家思想的诗人,所以他是一个传统的儒家思想者。儒家教化观念强调正声,反对郑卫之音即靡靡之音,所以白居易也是一个反对郑卫之音的人。但纵观白乐天的整个生活历程,他又不全是反对郑声,后期又热衷于这种流行音乐。可见白乐天的音乐思想是具有矛盾性的。
白乐天生活在贞元元和年间,元和十年(815年)之前他是强烈主张音乐对政治的教化作用,他在《策林·复乐古器古曲》中有这样一句话:“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盖政和则情和,情和则声和,而安乐之音由是作焉。政失则情失,情失则声失,而哀淫之音,由是作焉。斯所谓音声之道,与政通矣。”这就是所谓的音乐与政治的关系。他认同音乐对人的教化作用,认为音乐能够使人向善向上,他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具有时代性的。音乐对人的渗透作用是深远的,在不知不觉中对人潜移默化,所以他在他的许多理论性著作中都强调音乐与政通,由音乐辅助政治。
后期的白居易生活接近奢侈,不热心于政治,前期极度厌恶的郑音此时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反映到诗歌中来,如千古流传的《琵琶行》、《杨柳枝》词八首等等。虽然两个阶段自相矛盾,音乐思想也前后矛盾,但作为一个大文学家,正是由于这样的矛盾,我们才能从他的思想中获取更大的启发。从这一方面来说又是不矛盾的。
三、结束语
燕乐的发展经过时间的洗礼演变成不同的样子,与今天所流行的音乐又是不同的形式,但不管怎样,燕乐一直是人民所喜爱的,宋以后音乐又分成不同的模式,唱词,戏曲等,表演形式也多元化,给生活增加了更丰富的色彩。统治者和重要的一些乐师对于音乐的倡导与保护,更是助长了它的生命力,让它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延续,为后人熟知,传播。燕乐的演变是值得研究的。
参考文献
[1]关也维.唐代音乐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2]丘琼荪,隗芾.燕乐探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3]伍英.中国古代音乐[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7.
[4]徐连达.隋唐文化史[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7.
[5]刘煦.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7.
[6]聂世美校点.白居易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7]许洁.析白居易音乐美学思想[J].吉林: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10):180-182.
[8]梁静梅.白居易的音乐思想[J].哈尔滨:北方音乐,2018(02):251-252.
[9]柏红秀.论唐太宗的音乐思想[J].南京: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04):38-42.
[10]毛康力.气宇轩昂,海纳百川—论唐太宗音乐美学思想[J].河南:魅力中国,2017(19):187.
[11]吴贡山.唐玄宗与“霓裳羽衣曲”[J].长春: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7(03):6-7.
[12]刘蕊.唐玄宗与《霓裳羽衣曲》[J].北京:立場·古代文学纵横,2012:123-124.
西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