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发展现状与趋势

2020-05-26石茁

青年生活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融媒体

石茁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与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媒介生态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媒介融合,这种革命性的媒介进化方式正在席卷全球。为了能在数字化的媒介生态环境下更好的生存,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正在努力调教自身,不断转型以谋求发展。在如此环境下,发展“融媒体”,成为传统媒体参与媒介竞争的唯一有效方式。

SMG融媒体中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组建成立的。本文将以SMG融媒体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系统性的观察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探索SMG融媒体中心的发展趋势和现阶段的发展模式。主要以SMG融媒体中心的个案研究出发,从融媒体的概念界定入手,对现如今融媒体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探索其融媒体的总体发展趋势。

关键词:融媒体;SMG融媒体中心;实践探索

一、融媒体概述

“融媒体”这个概念是国内学者和从业人员基于美国学者提出的媒介融合概念而提出的,笔者发现学界对其的定义尚未明确,大多数的学术论文都引用了百度百科的定义:即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

二、融媒体的传播优势

1.品质+效益,全方位让内容资源效果最大化

新媒体在技术应用与报道形式上的不断创新,使得“品质+效益”逐渐成为主流媒体推进融合发展的新常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使得内容资源能够实现效果的最大化。

在融合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自媒体共同形成了一个新的传媒生态圈。优质的内容是根基。例如一些地方电视栏目的软植入与app、微博等官方互动平台相结合、或借助内容话题热度、开展企业线上和线下的延伸活动、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等进行的二次传播。

2. 传播精准化、透明化、获得优质的用户青睐

中国的消费市场和形态,正在经历着一个从“分化”到“重聚”的演变过程,传播业从分散的大众传播走向分众化精准的传播时代。受众的数量已经不再是媒体追求的最终目标,媒体竞争的目标已经转变为受众的质量。融媒体可以基于算法的运用,准确定位用户的喜好,精准的推送高质量的信息。

3.从传播信息到传播信任,品牌与内容场景共生。

以往传播依靠大规模的广告打造知名度,这种强制性大面覆盖式传播已失效。目前传播需要从内容和体验的角度打造共鸣。所以在融媒体时代,从传播信息到传播信任,实现了从“品牌知名度”到“品牌共鸣度”的打造。

基于生活场景的内容植入传播,将品牌、内容与消费者生活场景相结合,能更精准、更有效、更深入地与消费者做沟通,阐述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从而深度影响并引导消费者品牌消费。

三、SMG融媒体中心的实践探索与创新

(一)自主研发、创造融媒体技术

在技术上,为了迎合新媒体的极大特征,就要做到多样化、移动化、轻量化。针对于传统电视台,必须扭转思维模式,从传统广播电视的技术支撑转型到融媒体技术创新和技术支撑;从封闭、厚重型系统架构、向开放、轻量型系统架构转型。SMG作为我国文化传媒产业的航母,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电视+、广播+、受众+的多款产品,包括基于电视新闻融合媒体生产平台的Xnews产品和广播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radio,在受众端开发了互动业务管理平台。通过融合媒体平台的深度运用,实现多业务的接入、多渠道的分发,以及多受众的观看,迎合新媒体发展的需求与要求[1]。

(二)打造多层次传播平台

依靠“融媒体”产品打造“新”平台。新闻客户端作为移动终端“攻城略地”的速度不容小觑,尤其是在腾讯、新浪、网易等几大门户网站已经瓜分了很多受众的势态下,传统媒体想在移动客户端有所作为实属不易。但同时,SMG融媒体中心也意识到,各大门户网站在新闻采编、专业制作上,与传统媒体还有很大的差距,为此,SMG融媒体中心在新闻客户端上,积极开展“融媒体”产品策略,用专业化的新闻产品,赢得用户,稳定平台建设。

(三)打造成优质IP

“IP化经营不是优质 IP 与外在资源的简单加法,而是能够产生巨大市场价值的乘法,要通过多元途径强化IP矩阵,孵化新的商业引擎”[2].为了提升优质IP内容的原创能力和运营能力,SMG推出了“SMG 智造”内容战略体系,凝聚全集团之力提升原创内容生产水平,并使之常态化、机制化。

四、 SMG融媒体中心的成功经验

(一) 建立融媒体新闻平台,拓展社会化传播渠道

旗下产品“看看新闻Knews”将承担传统的东方卫视电视频道上的各档新闻产出,将在百视通的OTT和IPTV中开出新闻应用专区,既有一个命名为Knews24的24小时新闻直播流又有符合互联网特性的视频新闻点播服务,还将倾力打造一个“看看新闻”客户端,覆盖移动传播终端。看看新闻Knews的团队将是一支在传统媒体、新媒体领域全面开打的队伍。

(二)形成创意新闻产品,力争进入世界主流

SMG在转型过程中,需要把握“分”与“合”的辩证法,一方面是细分化、差异化、个性化的生产,让用户享受“私人订制”般的信息服务 ;另一方面,则是与用户积极互动,强化用户的参与意识,提高用户的参与程度,从而形成裂变式的融合传播。随着SMG全媒体转型的不断推进,一定能够发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闻生产模式,从而扩大SMG的影响力,最终实现“打造亚洲一流全媒体新闻机构”的战略目标。

(三)优质的内容原创能力和灵活的创新机制

刘奇葆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工作座谈会上提到,“媒体融合发展需要“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实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導力、影响力、公信力”。[3]优质内容是达成以上目标的基础,这也是SMG等大型传媒集团的传统优势。SMG长期以来在内容生产投入、人才储备、推陈出新方面都处于业界领先水平,内容品质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机制创新比较灵活。从 2009 年“大文广”“小文广”的制播分离改革,到 2014 年“新文广”的全面整合,均体现了SMG在创新管理、运营机制方面的魄力,机制创新能力恰恰是很多传统媒体在融合发展过程中所缺乏的。

五、结语

未来传播生态环境中SMG的融媒体发展,需要的是主流传播力、舆论影响力、品牌辐射力的融合与塑造,既要求不同媒体形态之间的横向融合,也要求不同战略板块之间的纵向融合,还需要按照行业发展新要求进行创新性的、跨界的、斜向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吕楠.融合型媒体组织的探索.以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为例[J].新闻记者,201(6).

[2]刘峰.出版机构 IP 化经营: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创新策略探析[J].出版发行研,2015(9).

[3]刘奇葆:《坚定不移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载《人民日报》,2017年1月6日.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融媒体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