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长安佛教文学》书评
2020-05-26李佳
李佳
唐朝时期,汉地佛教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重镇长安在汉地佛教的熏陶下,形成独特的长安佛教文学。商务印书馆于2013年出版的《唐代长安佛教文学》是王早娟所作。
书的内容除导言、绪论、结语、后记外,主体内容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关于唐代长安佛教文化的宏观研究,具体包含唐代长安佛教文化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唐代长安佛教广泛传播的原因考探、唐代长安佛教文化在文学中的体现、唐代长安的三教论衡及反佛运动对文学的影响、唐代长安佛经文学和佛寺诗。下编为个案研究,主要介绍了僧俗两界诗人的诗歌作品。
绪论中关于“传统文化如何走向现代化的问题”的探讨,将一个现代问题映射到历史中去,在历史中探索答案,寻求借鉴,体现了历史之用。本书的研究方法为文献学、文学史以及文化的研究方法。“所谓文化的研究,即把中国古代文学置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宏阔背景和综合关系网中加以考察,以揭示文学作品及文学现象生成的文化原因、文学的文化特质。”将特定的历史现象置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来研究,避免以现代人的观点来臆想特定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唐代长安佛教文化有其特定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开放包容的时代特色和贯通东西的地域特点,都成为唐代长安佛教文化发展兴盛的原因。本书的研究也离不开文献学的方法,通过搜寻相关的文献记载,来考证问题。这一方法在书中使用较为普遍。文化研究方法和文献学研究方法,前者宏观把控,后者微观论证,两者结合互相补足。书中还用到文学史的研究方法,这一方法在个案研究中比较突出,通过运用文学史的方法可以总结出诗人文学作品风格形成的脉络,避免对研究对象的碎片化认识。如果说文献学的研究是点,文学史的研究是线,那么文化的研究就是面。本书将三种研究方法融会贯通,全面而透彻地涵盖了唐代长安佛教文化相关的内容。
书中第一章介绍了唐代长安佛教文学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隋唐承接南北朝,而在南北朝时期佛教已经拥有较好的传播基础,佛教在唐代更是凭借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王早娟认为唐代长安佛教文学具有丰富性、融合性的特征。从文体和创作者上来看,体裁多样,创作者也是各个社会阶层、僧俗两界都有。唐代佛教思想已经深入到文人的意识中,在其文学作品中或多或少地都有所表现,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对佛教概念的粗浅认识,而是理解和运用佛教思想指导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宇宙观。基于这样的时代特征,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佛教元素也是丰富多样的。唐代长安佛教文学的融合性,表现在佛道思想的融合、中外文学的融合。在“唐代长安佛教文学的地域特征”一节中,作者提到长安佛教受政治因素和印度佛教的影响,形成了山林佛教和京城佛教两派。京城佛教在唐代受政治势力的影响较大。唐代京城长安的兴衰曲折体现在文人写的佛寺诗中。长安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文化中心。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长安成为南北佛教交流的重镇。往来僧俗在长安汇集,互相交流,推动了长安佛教文学的发展。
第二章作者探讨了唐代长安佛教广泛传播的原因。中国古代社会可以分为君、士、民三个社会阶层。文士阶层是重要的一层,上可与君王对话,下可与百姓同乐。虽然君王对国家发展方向起决策作用,但是文士阶层在其中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作者认为僧人的文采及人格魅力、佛典智慧吸引着文士亲近佛教。唐代的统治者则出于政治目的而弘扬佛教。在民间,佛教抚慰心灵,民众在宗教中获得解脱。唐代寺院不仅是宗教活动场所,还是大众娱乐中心。艺僧艺人的表演,佛事活动演变为节日,不仅丰富了民众的生活,也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佛教的影响。
第三章介绍了唐代长安佛教文化在文学中的体现。正如文中所说,“佛教文化的传播实质上是一个多种文化形式共同传播的过程”。首先佛教音乐进入长安后“改梵为秦”,丰富了长安音乐的类型,增添了长安音乐的多样性。佛教音乐还促进了乐府诗歌的创作。俗讲也对长安的大众文学产生过重要影响。其次文人禅画、佛寺壁画、佛教建筑、禅茶、佛教义理都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灵感和素材。
第四章介绍了唐代长安的三教论衡及反佛运动对文学的影响。儒、释、道三教在唐代宽松的文化环境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三教之间也是相互辩论,文学创作也在此间得到了发展。其实佛教在传入中国后,就不乏反佛的声音,有人反佛,自然就有人护佛。在这一进攻一反击的过程中就衍生出相应的文学作品。作者通过举出例证,总结出唐代反佛运动的文学作品与六朝时期反佛运动的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即唐代的反佛运动中出现的文学作品更强调文章“经世致用、言之有物”的功能性特点。作者还总结到唐代反佛运动中出现的文学作品强化了散文的唯物论思想,提升了散文创作中的思辨能力以及对反对骈文体做出了贡献。
第五章讲了长安流行的佛经、著名的译经僧以及佛经文学影响下文学形式的发展。作者着重介绍了佛教讲经流变以及其对俗讲的贡献。佛教講经经历了注重佛经义理的阐发、注重宗教氛围的渲染、注重娱乐心理的满足三个阶段。佛教讲经在一步步地走进大众。这也是在宽松的宗教政策下,为吸引更多信众而做出的转变。
第六章作者介绍了唐代长安的佛寺诗。作者从描述唐代长安佛寺盛况入手,通过列举与长安佛寺有关的咏寺诗,总结出咏寺诗美学风格的流变,即由雄壮之势到雄浑之气、由清俊静穆到秀丽衰飒、由奇幻诡谲到雄奇开阔。恢宏雄壮、清俊肃穆、奇幻诡谲这三种风格并非静止不变,他们分别代表初唐、盛唐、中晚唐不同时期的美学风格。
下编为第七至九章,详细介绍了王维、白居易、广宣、无可四位代表诗人与佛教的渊源以及他们各自的文学作品。
此书作为介绍唐代长安佛教文学的专著,内容涵盖了唐长安受佛教影响的文化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学作品,全面且不失深度。此书是一部佛教爱好者和文学爱好者快速了解唐长安佛教文学的好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