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人文社科研究的科学方法边界

2020-05-26李斌张志昊孟复

青年生活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人文学科科学方法社会科学

李斌 张志昊 孟复

摘要:近代科学凭借排斥主体性,找到战胜客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科学逐渐等同于科学方法,科学从物理学走向一切学科,并且迅速获得统治地位。科学的诞生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生活,因为强调规律性和一般性,忽视了人性,同时也带来难以预料的灾难。人文社科是研究关于人性的学科,不能抛弃科学,而是应该具有科学的边界,科学仅是方法,科学不是目的,人是目的。

关键词: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科学方法

一、科学的概念

人文社科指的是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主要包括文学、历史、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等,其中文史哲一般被统称为人文学科,其他则归属社会科学。人文之所以被称为学科而不是科学,源于文史哲不具有科学性,或者根本与科学是完全不同的两类,甚至相悖。社会科学顾名思义,具备科学性,自觉接受科学方法的指导,甚至是直接由科学导引出来。何为科学?最早被亚里士多德定义为“科学就是划分学科”,他将古希腊先前混沌于哲学体系的诸多问题加以分类,提出范畴、定理、规律等科学研究的核心概念,还详细论述了“演绎法”这一重要的科学方法论。

二、科学的局限

启蒙运动前后,近代科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人类成就斐然。科学仿佛可以战胜一切,科学以科学方法的名义渗透进入一切其他学科,比如人文社科。仅举两例,管中窥豹。其一,达尔文基于英国博物学的传统,开始环球系统研究;最终突破了博物传统,在一一记录新物种之后,还总结出物种的一般规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名曰“进化论”。虽然进化论已经被广泛接受,但是我们无法真正去验证物种起源,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个典型的采用科学方法得出的研究成果。其二,中国传统史学主要是围绕历史事实的文献记录,考据真伪;近代科学传入中国之后,新史学的开创者康有为突破旧史学传统,提出“人类进化有渐,因革有由,验之万国,莫不同风”,俨然一派实验科学的架势,当前的历史学研究已经成为彻底的实证科学:假设在前,围绕史料,得出结论。

整个十九世纪,人类陶醉在科学方法的至高无上,自然科学及其科学方法已经拔擢到形而上学的高度,黑格尔的存在即合理,韦伯的合理性概念,都是科学方法已经彻底统治人文社科的典型代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西方开始出现对自然科学的反思,目标直指科学方法。胡塞尔指出,一切科学都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自然科学建立在科学方法上,科学方法的基础就是数学,而数学根本就是感性学科,人类抽象出数字和图形,却又无法证明,于是一切科学都建立在这种无法证明之上。

三、人是目的

科学原本是人类探索自然,战胜自然的工具,可现如今科学成为至高无上的标准;文史哲原本是研究人类个体和群体的古老学科,但是现在必须套上科学的外衣,按照科学的程序研究才是研究,否则就是不科学,而不科学就意味着愚昧无知和信口雌黄;社会科学诞生自近代科学之后,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科学性以及优越感。比如凭借数学模型和科学框架的经济学,自称社会科学之王。仿佛经济学可以解决中国目前的所有问题,仿佛只有经济学家才有指点江山,带领我们奔向全面小康的能耐。哪怕像有些无知者无畏,或者是别有用心的所谓经济学家所言:焦虑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可避免,国富民强之后自然会消解。那么请问美国人民二十一世纪的焦虑又比十九世纪减少了多少呢?原因为何?其实尼采早在十九世纪就给出了解释:“当你们说世界、世界、世界的时候,我只看到了人、人、人!”

科学注重一般性,我们的城市设施都是针对正常人的设计,残疾人的无障碍个性化设施不符合标准化生产的经济学原理;科学注重规律性,人的生活必须服从国家统一安排才能保证效率,天才被压制,愚人被抛弃。残疾、天才、愚人,其实只有这些少数人群才是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但是他们违背了科学的基本原理,所以被世界无情的忽视了。我们既不能废弛科学研究,反而要加大力度探索未知领域;更不能让科学主导一切,使得科学的价值产生自反性。

科学难以确立“人是目的”的目的,这与科学的本质相悖。人的问题自有研究人的学科,人文社科首当其冲。科学作为一种工具理性的手段,人文社科拿来使用无可厚非,而且事实证明,科学的方法确实有效的提升了人文社科的研究水平,比如人类学、民族志、社会统计等等,解决了很多先前没有发现的问题,极大的便利了人类生活。然而类似《摩登时代》当中将人类视为机器的做法,同样也是科学方法带来的恶果,必须加以避免。因此,人文社科需要的不是摒弃科学,更不是迷信科学,而是要将科学视为方法,并对科学方法划清边界,即科学方法到底使用到什么程度,起到什么作用。

四、边界初探

关于科学方法的边界问题,实在太过宏大,只能通过举例,些微的谈一下。以人文学科的历史学为例,科学方法的价值主要在于认识历史的观念和各种资料的获得,从先前的“帝王家谱”到近代的“經世致用”,从古代的文献累积到现在的技术考古,科学的作用不言而喻,边界在于科学方法不可僭越,干预人性;探讨科学规律必须落实到人,既要重视人类的群体作用,更要关注人类个体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悲欢离合,以群体观个体,充分体现人文主义的价值理性。

说明边界问题已经足够困难,找到解决办法,更是难上加难。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科学研究要“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虽然中国没有自发的出现近代科学,但是历经百年的西学东渐,我们逐渐的认清科学的本质,反复的“体”“用”实践之后,不仅确立了科学的权威,而且重估了中国传统思想的价值。比如,王阳明强调“心即是理”,理在人心,提倡“致良知”,唯有穷心之理,方能格物致知。即使不能简单的等同东西方概念,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语境下,王阳明分明讲出了格物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心,换句话说,世界规律要为人类服务。因此,从中国传统思想中汲取营养,成为调和科学与人文的关键路径。

参考文献:

[1] 亚里士多德:工具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 弗朗西斯·培根:新工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 达尔文:物种起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4] 康有为:论语注[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5] 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与超验现象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人文学科科学方法社会科学
Education with a Heart that Embraces the World, from the Fertile Cultural Land of the “Eternal City”
别再这样为人文学科辩护了
再论哲学人学的学术性质
科学方法在物理核心概念学习进阶中的作用
“四个全面”蕴含的科学方法对政治工作的启示
论高师人文学科教师教育者的“师士”使命的源起
社会科学总论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也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紧紧抓住机遇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