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系家国 梦筑中华

2020-05-26蔡小贤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16期
关键词: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

蔡小贤

摘 要: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核心素养的核心价值观。基于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家国情怀”的培养,本文试以《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一课为例,以“路”为线索贯穿课堂始终,从国家认同感、文化认同感、民族认同感三方面对家国情怀展开论述。

关键词:家国情怀;国家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

“家国情怀”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是这样表述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这五个方面。“家国情怀”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1]

历史学科教学实现的价值取向是“在历史中对话,于情怀处立人”,只有情怀这种深层次的立意才能使教学与立人得到了高度统一。笔者试以《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一课为例,以“路”为线索贯穿课堂始终,从国家认同感、文化认同感、民族认同感三方面展开论述。

一、“一带一路”架构家国情怀

以“一带一路”知识点为桥梁导入课堂,可达到以今知古,以古通今的作用,以中国目前积极的对外开放格局引出唐朝开放的对外交流盛况,使知识的串联更加自然流畅;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家方针战略,了解今天的祖国就如一条东方巨龙正在崛起,她以和平开放负责任的姿态融入世界,造福一方,造福世界,她为致力于振兴世界经济提供了一剂良方,她为建设和谐共存的世界大家庭提供了舞台,这样的祖国不由得让中华儿女肃然起敬,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青少年当国之未来,民族之前途,“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便是一座桥梁,架构起了青少年的个人前途同国家命运,并以国富民强为目标,矢志不渝,砥砺前行。

二、公主和亲之路彰显政治认同

人们在一定社会中生活,总要在一定的社会联系中确定自己的身份,如把自己看作是某一政党的党员、某一阶级的成员、某一政治过程的参与者或某一政治信念的追求者等等,并自觉地以组织及过程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这种现象就是政治认同。[2]

唐朝的文成公主和金城公入藏是政治婚姻的典范。两位公主入藏背景如下:吐蕃松贊干布羡于公元638年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没有应允,松赞干布扬言婚事不成就率兵攻唐,随后便挥兵进攻,唐太宗派兵反击使松赞干布引兵撤退,并派使者到长安谢罪,再次恳请娶大唐公主,唐太宗这才应允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公元704年吐蕃国内因王位争夺而陷入混乱,《旧唐书》载:“国中大乱,嫡庶竞立,将相争权,……人畜疲疠,财力困穷。”吐蕃担忧唐乘虚而入,于第二年迅速遣使赴唐请婚。唐朝此前多次败于吐蕃,唐中宗便许以金城公主入藏和亲。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得出两位公主以强烈的政治认同感为动力,以国家富强和民族和睦为己任,斩断乡愁,带着“天下没有远方,人间都是故乡”的情怀,破除万难,前往吐蕃,为唐蕃的友好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东渡西行之路提升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一种肯定的文化价值判断,即指文化群体或文化成员承认群内新文化或群外异文化因素的价值效用符合传统文化价值标准的认可态度与方式。经过认同后的新文化或异文化因素将被接受、传播。[3]

公元627年,唐玄奘踏上了丝绸之路决心前往印度,大漠雪山,他命悬一线,城堡森林,他九死一生,怀着坚定的信念,他终于抵达心中的圣地。他翻译的佛经,达到了四十七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由于他的缘故,大唐的声誉远播万里,然而他放弃了一切荣耀,依然返回故土。借西行的机会他向西域世界展示了中土佛教的风采,这一活动背后是家国情怀所起的作用,是受国家强烈的文化认同感的驱使。同样,753年鉴真经历六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留居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促进了日本佛学、文学、医学等的提高。在他东渡的背后,对大唐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感正是是他不畏艰险的动力源泉。

四、民族复兴之路内化民族认同

“民族认同感”是个人承认和接受民族文化后所产生的归属感。[4]回顾过去是为了展望未来,不管是公主和亲之路还是玄奘西行之路、亦或是鉴真的东渡之路,不同的路,却是一样的家国情怀,在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笔者设计了两个问题将历史和现实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1)梦想在路上:我们还有多少中国梦还在路上?(2)唐时开放的对外政策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我们中国梦的实现有哪些启示? 问题(1)的设计是为了引导青少年从书本的理论知识走出来,学会主动去关注社会从而去适应社会、建设社会。问题(2)的设计是为了引导青少年学会反思历史,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把汲取的经验教训化作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将浓烈的家国情怀融入中国梦实践,这也是家国情怀素养水平的最高层次,也是历史学科教育的最终目的。

如何在课堂中以一种自然动情的状态渗透家国情怀教育,需要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观念,做一个有情怀的人,才能培养一个有情怀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杨清虎. “家国情怀”的内涵与现代价值[J] . 兵团党校学报. 2016(03).

[2] 俞包庆.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危机及解决路径.法政探索理论月刊.2012(08).

[3] 冯天瑜.中华文化辞典[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20.

[4] 梁运佳.文化环境与民族认同感关系探究[J] .人民论坛学术前[J] .2011(314).

猜你喜欢

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
全球化会削弱国家认同感吗
国家认同视域下的核心价值观构建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关系建构取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民族问题的特点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法治变革中的法律移植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
伊斯兰教消费观与回族穆斯林消费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