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

2020-05-26方德升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16期
关键词:现状分析重要性教学策略

方德升

摘 要:本文通过论述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对当前农村学生阅读现状做一个分析,针对性地提出自己对阅读教学的看法和措施。

关键词:重要性;现状分析;教学策略

一、小学生阅读的重要性

在语文新课标中,阅读被定为是“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阅读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现在我们的各种练习、测试以及考查题目中,考查课内、课外阅读分析、理解能力的题目占有量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对阅读的教学要有重要的认识,做好阅读课的教学工作。

二、农村小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目前,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普遍不高。在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读书的时候,大多是停留在对文字的认识上,只求会读,不求会写;或者只求会读,不求会意。因而,在平时作业、练习或者测试中,失误特别多。很多学生由于平时阅读太少,对需要通过阅读来完成的题目,无从下手,不会表达,或挂一漏万,甚至弃题不做,留下大片空白,失分相当严重。造成语文科成绩比较低,加大了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差距。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对语文科学习的兴趣,形成偏科,迷失了教育方向。

究其原因,很多是因为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缺乏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对课文里面编排的阅读教学只当做一种课外阅读降低了要求,没能发挥阅读对语文教学的帮助。造成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较低,被动地成为听众,容易导致思维停滞,表达不畅。在阅读课上发呆,坐不久,搞小动作等,久而久之失去了语文课学习的兴趣,影响了学习的提高。

三、农村小学生阅读教学策略

一方面是激发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学习更是如此,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有学习的动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兴趣。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教学不能偏离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会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通过阅读达到文本语言迁移到情感语言,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激发兴趣有如下办法:

(一)紧扣教材,寻找阅读兴趣的切入点。阅读前,可以为学生介绍所学文章的作者或者作者写的其他文章,也可以为学生介绍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读物,如课文后面的资料袋、阅读链接等,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但是在教学中要做到放得开也要收得住,不能过多地花时间去讲述课外的的内容和特点,而偏离了教学目标。

(二)对于美文,教师可以作示范引领。示范不仅是样板,是标准,还可以起到熏陶、激情、引领的作用。如儿歌、诗歌、古诗词或课文里生动优美句、段等,老師可以通过生动的范读或播放朗读课件,把学生引领到优美的语境中,燃起学习的欲望。读是语文课常用的语感训练的有效方法,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与文本语言接触,情感交流,领会字里行间的深刻含义,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将文本语言转化为自己语言,培养了语感,升华了感情。

(三)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激发兴趣。让学生先看图,在视觉上吸引学生,又从图中提取文本要表达的信息,设置恰当的问题,从而把学生带入课文情景。图文对照读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观察插图的时候,要注意教会学生一些观察的方法,又要抓住观察的重点,不能单纯为了观察而观察,这样才能抓住重点。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在整体感知的时候就有一个大致的方向,明白了方向才能更好地达到我们设计的教学目的。就像观察植物,你要观察图片要表达它的生命力,或是要表达它的美丽鲜艳,还是它的硕果累累。风景图片则是从整体到局部,还是管中窥豹,从局部来突出整体等。

(四)在教学过程中,合理适度地运用信息技术来激发兴趣。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模拟或者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得阅读的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悦、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得到感悟和提升,更容易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运用信息技术也可以使语言文字条理化、直观化,提升学习的效率。因此,适时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阅读教学的展开。

(五)在读中结合表演的训练,以激发兴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故事和情感色彩。激发阅读兴趣的时候,除了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品来提升学生情感外,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来。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将文字材料转化为自己感性的材料,让学生去想、去演。让他们自己去思考,怎样表演才能诠释文中的文字材料所表达的内容、情感,表演的时候可能会碰到一些什么问题,怎样去处理。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通过学生的肢体、语言、动作亲身去体会,感悟就会更深,学习的兴趣就会更浓,教学参与度就会更高,教学的效果就会更好。参与才能获得知识,参与才能获得有想法,参与才能获得有体会,才能最终实现语文的语言交流功能。

(六)适度地激励,注意鼓励性评价。能否有效地激起学生阅读的热情,老师的评价、同学的目光也是十分重要的,也可以影响到阅读的质量。老师、同学的评价会影响到学生是否愿意去参与到课堂的阅读中来。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要讲究语言艺术,适度的给学生以鼓励的话语,使学生感到老师在鼓励,同学在关注,在阅读教学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个人价值得到体现,使今后的阅读教学能更好地铺开。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阅读要有目标、有方向的同时,阅读也要讲方法。教师在朗读指导中,要注意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学生,以学生为本,不包办、不代替。要敢于放手,也要善于扶起来。注意选材,循序渐进,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去读,使之有读的欲望、读的享受。让他们读出情趣,读出快乐,读有收获。从而使小学生喜欢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延伸打下更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周昌菊. 灵性课堂引领,无痕提升阅读兴趣——浅谈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J]. 作文成功之路(中),000(010):53.

猜你喜欢

现状分析重要性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