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汉文古籍保存与利用探索
2020-05-26张泽昊
摘要:主要论述了新时代古籍保存和利用的重要意义,概述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汉文古籍现存状况,并提出了在新时代文化自信语境下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汉文古籍;保存与利用;高校图书馆
1 引言
汉文古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的重要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结晶,它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保存、利用好汉文古籍是极其重要的文化工程。在新时代文化语境下,高校图书馆汉文古籍的保存、开发利用很值得调查与探讨。在此,以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为例,浅谈汉文古籍保存现状和利用的问题,希望对相关领域研究有所助益。
2 新时代古籍保存和利用的重要意义
古籍根植在一定社会历史和政治经济的环境中,折射的是一个时期、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审美与文化价值观念,背后是民族的精神与文化内涵。保护与利用好古籍是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于思想与文化的研究、发展有重要意义。因外部环境、历史、人为和古籍本身等因素,古籍保存的情况是不乐观的,但也不能为了保护古籍将其束之高楼,让它的价值得不到利用与开发。所以,针对汉文古籍保存的现状,探索其开发与利用的方式、渠道,对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 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汉文古籍现存状况概述
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1年,2013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四川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一直十分重视汉文古籍和其他各民族古籍文献的保护和利用。以下从图书馆汉文古籍资源基本情况、相关机构与人员设置、保护制度与规章、保存环境与技术支持、汉文古籍阅览服务与信息拓展几个方面概述其现状。
3.1 汉文古籍资源基本情况
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汉文古籍为2.6万余册,其中,善本200余种,2400余册。明代善本25种,360余册,如明嘉靖刻本《泾野先生别集》、其他明刻本《性理大成》、《汉书评林》、《战国策》等,有民国图书近2万册,有旧方志150余种、20世纪50年代民族调查资料等珍贵文献。
3.2 保护制度与规章
完善的保护制度是保护古籍的基础,科学有效的古籍保护制度是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保障。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历来重视古籍保护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1986年,制定《古籍阅览室规章制度》等规章制度,1989年、2002年、2006年和2012年,先后4次全面修订和完善了古籍管理各项制度和各种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主要包括:《古籍书库管理制度》、《古籍文献出入库管理规定》、《古籍阅览室岗位职责》、《古籍阅览室读者须知》、《古籍文献安全保卫制度》、《古籍修复室工作细则》、《图书馆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
3.3 相关机构与人员设置
古籍保护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专业部门和专业人员进行相关工作。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设立古籍部,专门负责馆藏古籍、地方志、民国文献的保护、数字化复制,同时为读者提供查阅服务。专设正高2人,副高2人,博士2人,根据研究专业进行分工,科学、高效开展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还设有古籍地方志书库和古籍地方志阅览室共260余平方米,供给古籍保存和阅览。
3.4 保存环境与技术支持
近年来,针对古籍保护的环境改善和硬件保护技术设施,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先后投入150余万元,按照国家和四川省的古籍保护的要求,改造了书库,增添了保护设备。置备了樟木古籍书柜、空气净化器、七氟丙烷气体自动报警灭火装置、温湿度监测仪器、古籍杀虫灭菌柜等;另外,置备了《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古今图书集成》、《中华大藏经》、《中国方志丛书》等珍贵古籍影印本,同时购买电子资源《汉籍数字图书馆》、《中华再造善本数据库、《中国数字方阵》、《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资料数据库》等,以及大量旧地方志数据库。充实了汉文古籍储备,改善了古籍保存环境,为古籍保护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
3.5 汉文古籍阅览服务与信息拓展
为更好地保护汉文古籍及其他民族古籍文献,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于2006年起,以影印版、复印版和电子资源代替古籍借阅。特别是古籍文献电子资源的开放,一方面以更便捷的方式查阅古籍,提高了古籍利用率,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古籍数字化工作的开展。同时,为拓展古籍阅读和保护的相关信息,依托“世界读书日”、“新生阅读季”等主题宣传活动开放古籍文献资源的阅读,有效宣传古籍保护与利用的相关知识,促进了相关信息的推广。
4 改善汉文古籍保存与利用现状的建议
由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可知,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在汉文古籍的保护与利用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很多有效的成果。对于汉文古籍保存与利用已有研究者给出相当多建设性的建议。但是,在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时代主题下,结合学校的发展实际,汉文古籍的保护与利用在未来还可以有突破。
4.1 不断加强管理,同步软、硬件建设
充分考虑汉文古籍保护工作的特殊性和图书馆实际情况,在现有保障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加以完善。特别对于汉文古籍的展览、借阅、保存以及再生性开发与利用方面,可以加大经费投入和人才的培养,软、硬件建设同步。
4.2 提高开放性,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作为高校图书馆,读者的服务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要不断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古籍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精神,如果束之高阁,与读者拉开距离,这就与古籍保护的目的背道而驰了。既要保护汉文古籍,也要提高开放性,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便捷的汉文古籍查阅、借阅渠道。一方面,可设立开放式书架,师生在科学的管理制度下借阅影印古籍,另一方面,更好利用电子传媒平台,以电子资源形式更多地呈现汉文古籍的“样貌”。
4.3 结合学校实际,多方面宣传推广
西南民族大学作为民族高校,在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研究方面具有典型意义,借鉴学校在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建设工作,与汉文古籍研究相结合,多元化探索古籍保护与开发利用。立足民族高校特色和学校发展的实际,与国内其他民族高校和川内各高校合作开展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多方面资源共享,促进交流与合作。同时,让这些古籍“活起来”,利用传统的知识讲座、读书日活动和新媒体平台的官方微博、微信等方式进行宣传与推广,提高读者对于古籍知识的认知度,激发更多读者对古籍保护和利用的兴趣。
4.4 坚定文化自信,塑造特色形象
汉文古籍作为中华文化中的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作为民族高校图书馆,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要在坚定文化自信基础上,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不断加强对汉文古籍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塑造具有民族特色的高校图书馆形象。
5 结语
新时代语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特别是民族高校图书馆,在汉文古籍的保护和利用方面的工作,不仅仅对于学校学术、学科水平、文化和形象等建设有重要意义,更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传承与弘扬、各民族的团结与繁荣的重要途径。今天,我们要在时代脉搏中,不断为汉文和其他各民族文献古籍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付出努力,在文化自信旗帜下,对于古籍保护与开发利用做出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阳广元.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利用现状与规划[J].图书情报工作,2013(S2).
[2] 王志双.厦门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利用的实践与探索[J].河北科技图苑,2013(02).
[3] 马昂争吉.民族院校图书馆藏文古籍文献的开发利用和服务空间拓展研究——以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18(04).
作者简介:张泽昊(2000—),男,苗族,贵州铜仁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在读。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