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心理调适的研究述评
2020-05-26张志超许伊诺李鹏
张志超 许伊诺 李鹏
摘要:研究生的心理调适是关系到研究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当今社会对于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对于研究生的心理调适方面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研究生;心理调适;研究;对策;建议
1 研究背景
研究生作为人才的知识储备阶段,既不同于本科大学生的成长,也不同于已经发光发热的社会人才,他们心理健康问题方面有其特殊性。但要引起注意的是,部分研究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没有引起关注(毛富强, 毛光民, 李洁,2000)。
2 研究现状
心理调适(Mental adjustment)也被成为“心理调节”,一般是指通过心理技巧来改变个体心理活动的绝对强度,对心理力量进行加强或者降低,以此来改变心理状态性质的过程(李书晶, 2008)。在学校中一般是指使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调整,以保持或恢复正常状态的实践活动(裴学进,2006)。与心理适应能力有关的心理基本素质是决定一个人心理适应水平的关键(贾晓波,2001)。
研究生面临着来自科研、学业、家庭、社会、就业等各方面压力,“温室”里的培养使他们缺少一些面对措施和解决困难的能力。近些年,高校里发生了一些研究生抑郁、自残和自杀等让人惋惜的事情,对于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引发各种心理方面的问题,甚至心理障碍。尽管硕士研究生或者博士研究生都已经是成人,但是由于他们一直处在象牙塔内,相对于社会中的同年人,一部分学生的心智与社会上的同龄人相比还不够成熟(陈瑜,何跃,2005),往往无法正确地看待问题与解决问题。
3 影响研究生心理调适的因素
3.1 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指个体对自身存在的认识和体验,是一个由情感、态度、价值等组成的有机认知机构,把一个人表现出的各种思想、信仰、能力和观点组织起来。个体的自我概念可以通过自我认识和他人反馈进行补充和改正(金盛华, 1996)。徐海玲的研究(2007)发现个体的自我概念清晰性可以调节自尊与心理调适之间的关系。
3.2 适应问题
当个体长期处以一种生活的环境中,在适应这种环境后他们的思维结构和行为方式都会形成一种固化状态,当他们换到另一种新的环境时就会出现心理不适应的问题(樊富珉,1996)。他们除了面对基本的学习任务还要承担课题组的科研任务,由于不适应很可能会造成研究生们冷漠、抑郁和焦虑,甚至产生精神障碍(聂万勇,陈静云,2006)。此时对于入学阶段的研究生心理调适要注意在個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构建稳定的心理状态,调节个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之处一种平衡状态(夏纪林,2002)。
3.3 心理压力
心理压力是人生无法避免的问题,直接或者间接会影响到研究生的心理素质,导致一些心理问题。也要注意到研究生群体中男性的心理压力大于女性(梁宝勇等,2009),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这可能同男性和女性的不同的行为和人格特点以及社会期望有关系(林崇德等,2003)。对于研究生的心理调适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要深入进行问题根源的挖掘和了解。
4 对策与建议
首先要加强自我认知,勇于面对和接受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夏纪林, 2002)。尤其是对于刚升入研究生的学生,对于环境的改变导致的不适应要有合理的认识。其次可以通过设立目标集中注意力。研究提高自己的抗挫能力有助于对于一些失败和矛盾的认识,要对挫折情境进行正确的认识(陈瑜,何跃,2005),作出积极的反应。
其次要健全学校心理健康职能部门。按照学生人数配备心理健康老师岗位,同时完善相关的规定和制度,从学校层面给予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楼成礼,林良夫, 曾超, 2005)。其次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宣传、治疗,保障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有效预防、及时发现、有效救助(江立成, 杨峰, 2005)。另外,学校要缩短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利用好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刘蓉洁, 马鑫, 2015)、课题组学生之间的关系。
5 未来展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在2015年和2020年,我国的在校研究生规模将分别达170万和200万。希望通过本文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如心理调适和个体人格、情绪、气质等方面的关系,以及为心理调适的方法提供更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樊富珉.社会现代化与人的心理适应[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04).
[2]贾晓波.心理适应的本质与机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
[3]江立成,杨峰.当前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5(07).
[4]金盛华.自我概念及其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1).
[5]李书晶.高中学生心理调适问题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6]刘蓉洁,马鑫.浅谈研究生逆反心理的特殊性及调适建议[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
[7]楼成礼,林良夫,曾超.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性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03).
[8]毛富强,毛光民,李洁.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初步评价[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01).
[9]聂万勇,陈静云.高校研究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11).
[10]裴学进.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心理调适方法[J].中国学校卫生,2006(02).
[11]夏纪林.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及心理调适[J].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2004(01).
基金项目:本文受2019年天津市首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资助。
作者简介:张志超(1994—),男,河南信阳人,天津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社会认知与加工。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