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发现式阅读教学的探究
2020-05-26朱玉坪
朱玉坪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阅读质量有利于学生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在新时期,学生的阅读需求是多样的,渴望获得自主阅读的权利。发现式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教学的优化,还可以使学生获取阅读的主动权,在品析文字语言中发现有价值的内容,提升阅读教学质量。在本文中,本人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激发发现兴趣,指明发现方向,讨论发现成果,反思发现过程这四方面入手,就如何应用发现式阅读教学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语文;发现式阅读;应用策略
众所周知,创新教学方式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尤其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提出,驱动着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应用多样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帮助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能力。在此背景下,不少的小学一线的语文教师开始探索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立足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忽视学生主体性,剥夺学生自主阅读权利的不足,教师们总结出了发现式阅读教学方式,且在应用过程中,点燃了学生们的发现兴趣,帮助学生发现了有价值的知识,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立足发现式阅读教学的优势,本人在组织高段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尝试这样对其进行应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发现兴趣
人类无论在从事何种活动的时候,都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也不例外,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学习环境、教师或其他同伴的影响。因此,在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环境的创设。尤其在发现式阅读教学的应用过程中,枯燥乏味的环境,难以点燃学生的兴趣,甚至会使学生产生排斥,如此不利于学生投身到发现活动中,影响后续教学的实施。为了解决此问题,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本人会立足导入环节,结合文本内容,为学生们创设直观形象的情境,驱动学生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产生发现兴趣,进而走进文本中,自主发现。
以《草原》为例,在组织课堂导入活动的时候,本人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有关于大草原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们观看的过程中,我同时会利用语言形式描述大草原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在视觉和听觉的作用下,不少学生会发出赞美声。在学生们体验情境,建立对大草原景色感性认知的过程中,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在电视、电影、广告中看到过很多有关草原的视频。从文章的标题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是在写草原景色,那么,作者是在单纯地写草原景色吗?在如此的情境体验过程中,学生们自然会在画面和问题的结合下,产生发现草原的兴趣,从而自主地走进文本,展开对文本内容的探究。
二、提出问题,指出发现方向
发现式阅读教学方式是在新课改理念下提出来的,旨在在教学应用的过程中,将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发挥自主性,深入到文字语言中,发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寄予的情感,从而建立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升阅读质量。但是,当前大部分小学生在参与阅读活动的时候,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语言储备不足,阅读能力不强,难以自主地发现有价值的内容。甚至在获取了阅读主动权之后,会出现随意阅读,机械阅读的问题,导致阅读质量不佳。要想解决此问题,使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发现文本,教师可以深入地分析文本内容,探索值得探究的内容,以问题形式展现给学生们,使学生们在问题的驱动下,自主地分析文本,发现有效信息,实现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以《少年闰土》为例,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穷苦农民的儿子给“我”这个世家少爷讲的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地刺猹等故事,使“我们”之间建立了纯真的友谊的故事。课文共17个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也就是“我”与闰土从“未见”到“相见”再到“分别”的过程,可以给课文分为三部分。围绕这篇文章的内容,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根据每一部分的内容,为学生提出了不同的问题,驱动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发现文本内涵。比如,在阅读第二部分的时候,我提出问题:闰土带给了我们哪些“希奇的事”呢?闰土是怎样捕鸟的?从闰土捕鸟这件事上,你觉得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带着问题,学生们梳理第二部分,发现重点信息,分析、体会,建立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三、合作讨论,共享发现内容
新课改的实施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发现式学习活动参与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带着问题发现内容。受到阅读能力的影响,学生们所发现的内容有些不同。接下来,就需要验证学生们发现的内容了。立足课改要求,教师可以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们在小组中,共享自己发现的内容,并就这些内容展开分析、讨论,通过碰撞思维,获取准确信息,建立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质量。
比如,在组织《少年闰土》教学活動的时候,我针对第二部分提出的问题,给了学生5分钟的时间,自主阅读发现描写少年闰土的内容,并在小组中合作讨论,分析闰土这个人有什么特点。在通力合作下,学生们会发挥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阅读能力,联系闰土捕鸟的活动,给出“聪明、能干、机灵”这样的答案。在学生们发现了答案之后,我随机地选择一个小组成员展现本组的讨论结果,并结合文本内容,从闰土捕鸟的动作分析入手,对这个结果进行细致的分析,做到有理有据,证明本组的结论。在这个学生展现结果的时候,其他小组成员也可以结合本组的讨论情况,进行补充、纠正等,从而在集体的交流中,实现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激烈的交流中,学生们还实现了思维碰撞,有利于发现思维能力。
四、课后总结,反思发现过程
发现式阅读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是贯穿于课堂导入、课堂讲解和课后总结这三个环节的。在课堂导入环节,学生可以产生发现兴趣;在课堂讲解环节,学生可以发现有价值的知识内容。在课后总结环节,学生就需要对切身经历的发现过程进行反思了,通过反思,总结发现经验,归纳发现不足,从而认识到自身的阅读情况,查漏补缺,不断地提升发现水平,提高阅读能力。
一般情况下,我在带领学生们解读了文本之后,会利用课堂剩余的三分钟时间,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反思自己的发现过程。因为,在讨论发现内容的时候,采取了小组合作的方式,所以为了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发现过程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我会应用生生互评的方式,鼓励小组成员指出他人发现了哪些内容,存在哪些发现不足,有哪些良好的发现表现。在这样客观的点评下,学生们会自主地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同时向他人学习,查漏补缺,不断地完善自我,为今后有效发现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应用发现式阅读教学方式,将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们,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发现兴趣;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发现;鼓励学生共享发现成果,讨论探究;引导学生反思发现过程,扬长补短,进而帮助学生在发现中,理解文本内涵,提升阅读能力,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若昕.巧用问题教学法提高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质量[J].教书育人,2018(34):59.
[2]李亚楠.以兴趣为引 带领学生徜徉书海——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J].名师在线,2018(32):29-30.
[3]郑晓丽. 小学语文高段“发现式”阅读教学的案例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