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因材施教的有效探讨
2020-05-26周罗恋
周罗恋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的活跃期,对于知识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再加之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不尽相同,所以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忽视学生本身的特点一味进行填鸭式教学,那么最终培育出来的学生便会毫无创新精神,便无法在学习知识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那么就能够因材施教,使得学生能够利用好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让小学语文知识得以更好地被消化吸收。
关键词:小学语文;因材施教;尊重意见;结合优势;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是素质教育里的关键点,这一教学方法之所以这么重要,就在于它的施行基于对学生的尊重,改正了传统课堂上呆板僵化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越来越多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打好语文的基础以及对语文学习保持长久的热情和动力,进而提升语文素养。在本篇文章之中,笔者通过分析小學语文课堂上采用多种方法实现因材施教,充分论证了因材施教方法的可行性,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尊重学生个人意见
学生是有个性有特色的,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对待语文知识便会有不同的观念。基于此,实施因材施教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对学生报以尊重,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学阶段语文课程的魅力,另外,尊重学生本身也是在教会学生尊重他人、尊重世界,这可以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埋下种子。
例如,在《观潮》这篇课文的讲解中,教师作为讲授者可能会先入为主,认为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潮水。教师在传统课堂上采用单向教学就会掩盖学生的诸多疑问,这不利于学生对整篇课文的把握和理解,不利于完全理解文章内容,便也不能真正体会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采用因材施教法就十分有必要,因为因材施教可以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言,大胆地把什么是潮水、为什么有潮起潮落等等看似简单的问题抛出来,做到这样,教师便能够根据每个人提出的问题依次进行详细解答,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理解课文的程度。因材施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在进行素质教育之前,就要尊重学生的意见,然后有针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进而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在每一篇课文中一点点积累语文知识、运用语文知识。
二、结合学生优势教学
在某些情况下教师指导学生发现自身的缺点然后进行查漏补缺是必要的,但是小学语文课堂不是单纯搞自我批评的课堂,如果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并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加以利用,就能使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变得事半功倍。
例如,在《蝙蝠和雷达》这一课中,教师如果只按照课本内容授课的话,仅仅就是基本完成了课文教学要求,但是这还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也无法使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得到满足。由于课外知识量不同,不同的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因此部分学生会对蝙蝠的仿生技术比较熟悉,针对学生的这种状况教师要及时拓展更多自然科学知识,比如蝙蝠的作息、天敌以及蝙蝠与人类的关系等。对另外一部分缺少本科课外知识的学生,也要根据他们的优势特点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学习更多课本之外的感兴趣的知识,比如有些学生善于绘画,可以让其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出声波探路的原理;有部分学生偏爱文学类的文章,就可以鼓励其结合这篇课文写一篇关于蝙蝠的故事。这样结合学生本身的特长和优点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学习到更加丰富的知识,也能使得学生整体上多样化发展、全面发展。
三、分层教学结合实践
因材施教就是承认学生的差异化,但是这并不是说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搞特殊化,而是从实际出发认清不同学生生的不同特点,根据学生的自身水平搞分层教学,最终达到所有的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例如,在《蟋蟀的住宅》这一节课中,作者形象地描绘了蟋蟀是怎么样给自己的洞穴营造了舒适安全的环境,就课文本身来说它能够通过这种生动活泼的语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当然也能促进学生对课本本身的学习理解。但是由于学生的语文水品不同,教师就不能按照完全一样的教学方式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授课,不然就会将部分学生自身对知识点的缺漏之处扩大,也会使学生的长处得不到进一步利用。因此,教师要认清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材施教,比如对待课堂上不爱发言的学生要鼓励其勇敢举手;对待修辞文法掌握情况不佳的学生要着重讲解课文词句,巩固学生对文章中描绘蟋蟀巢穴时的细节把控;对待整体状况较好的学生要适当增加其课外知识拓展。分层教学就是对学生负责,认清学生不同的语文知识水平,从实际出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总而言之,不论是小学语文课堂难易程度如何、学生水平如何,教师都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意见打造活跃课堂,充分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为学生的语文水平提升量体裁衣,这样才能使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效果提供更大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张雪英.小学语文因材施教教学的心得[J].学周刊,2016(35)
[2]李晓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