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青绿山水浅析

2020-05-26尹佳欣

青年生活 2020年9期
关键词:马匹青绿山水画

尹佳欣

一、李昭道《明皇幸蜀图》的创作背景

(一)唐代社会背景

隋朝大一统时代结束后,唐朝雄起,国力空前强盛,中国领先于世界的前端,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方面,都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在统治者开明政策的背景之下,人们物质生活得到充实和满足,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感大大提升。唐代是文化艺术全面发展的时期,手工业的进步,促使工艺美术在这一时代大放异彩,斑驳陆离的陶瓷、染织以及各种漆器的制作映入眼帘,青绿山水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二)唐代青绿山水发展状况

就青绿山水而言,前朝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被认为青绿山水萌芽的代表作,成为一个独立画科从中国画中独立出来。“细密精致而臻丽”是隋代画家作品的独特风貌,为唐代的青绿山水奠定了基础。初唐时期,以石青、石绿为主色调的绘画形式被画家推崇,盛唐时期的“大小李将军”把青绿山水开拓出一个新局面,使山水画在色彩、构图、技法等方面,逐渐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作为此时期青绿山水的代表作,此画对后代山水画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分析

(一)李昭道简介

李昭道,其生卒年记录不详。字希俊,祖籍所在甘肃,唐代画家。为“大李将军”李思训之子,因此被后人称为“小李将军”。

他擅画青绿山水,兼善鸟兽、楼台、人物等,并且在海景方面有自己独创的思想。山水画方面,李昭道的画面繁密复杂,善于细笔勾斫,北宋宫廷所藏的绘画作品著录《宣和画谱》,曾对其有“笔力不及思训”之评。李昭道的传世作品有《海岸图》、《明皇幸蜀图》等,其中大青绿设色的绢本画《明皇幸蜀图》是李昭道的代表作品。

(二)李昭道《明皇幸蜀图》的绘画艺术特色

1.《明皇幸蜀图》的画面内涵及构图分析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纵55.9厘米,横81厘米,青绿设色绢本画。画面采用的是山水和人物相结合的表现方式,主要内容结合“唐玄宗避难入蜀”这一历史故事进行绘制。

《明皇幸蜀图》在构图上采用的是全景式构图,作者利用散点透视的道理,把雄伟的山峰、漂浮的祥云、行走的人物和马匹等众多因素,全部集中到一幅画面上,这种开阔式的全景式构图,直接给欣赏者带来气势磅礴的视觉冲击。在画面的左边,是悬崖峭壁和让人浮想连篇的万丈深渊,盘旋在半山腰的栈道,显得极其危险与恐惧,小心翼翼行走的人物和马匹,渲染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主题。画面中间,作者安排的是正在休息中的侍从和马匹,体现出逃难时劳累乏力的一种状态,与正在行走的队伍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作者独具匠心地把主人公安排在画面的右下角,那个着红衣乘三花黑马正待过桥的男子正是唐玄宗,他气宇轩昂,浑身散发出一种震慑力,帝王威风凛凛的气质被描绘的淋漓尽致。其身后随行的嫔妃,着胡装,戴帷帽,体现出当时的民族习俗,使画面充满了欢快的节奏感,巧妙地规避了逃难的恐惧与紧迫感。羊肠九曲的小道、云雾缭绕的山间和匆忙赶路的人物,共同营造出画面气氛。

二、《明皇幸蜀图》的线条及色彩分析

线条表现。李昭道善于细笔勾斫,因此线条表现比较纤细,与东晋顾恺之紧劲联绵、循环超忽的线条截然不同,通过作者缜密的画面布局以及落笔时的提按转折,其纤细的线条中透露出山水画的刚劲和气势。《明皇幸蜀图》中的人物、树石、马匹的形体都是由线条表现,作者利用线条的柔美与洒脱,结合疏密与虚实的关系,把人物和马匹刻画的栩栩如生。加之层峦叠嶂的蜀山与变幻莫测的彩云,把单独的个体综合到一整幅画面中,使整幅画面变得生机盎然。

在具体的画面表现中,作者用纵向绵长的线条表现怪石嶙峋的山峰,此处的线条明显顿挫有力,从而彰显出山势的气势磅礴。横向柔美的线条用于塑造漂浮不定的云层,与纵向的山峰形成一种前后的对比。与画面的上半部分线条相比,下半部分的线条相对细致与平缓,地面的线条趋于平缓和舒展,树石的线条相对来说也比较短密,起笔的转折比较少,人物和马匹的线条塑造更加精细,每一个动态和表情都刻画地惟妙惟肖,让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使欣赏者把紧迫的心情转移到游春的愉快之中。

色彩分析。中国山水画发展到唐代,随着颜料的丰富与完备,富丽堂皇的青绿山水逐渐走向成熟。《明皇幸蜀图》可以称为唐代青绿山水的代表,它打破了以往画面色彩的枯燥与单一,除了单纯的墨色变化,还运用了大量的实色和补色,从而使画面变得更加协调与丰富。

在《明皇幸蜀图》具体的画面中,作者巧妙地用颜色来区分山石的阴阳向背关系,山体的阴面采用偏重的石青或花青色体现,山体的阳面则采用偏淡的石绿或三绿填充,不仅能顺应自然的生长关系,而且起到了装饰美的设计效果,画幅下面的平坡和峭壁也是如此。起到遮挡关系的树丛遍布整幅画面,作者采用冷色淡墨为基调染出树干的体积感,再从此基础上利用石青和石绿色点树叶,树叶的颜色根据后面的山峰调整,从而拉开色彩关系。波光粼粼的水面运用花青细细分染,用颜色来体现水流的柔美与动感。借以墨色填充马匹,与墨色的树丛融于一体,非但不显突兀,还增加了画面的重颜色,人物着装鲜亮大气,符合宫廷人物的角色设定,马匹与人物之间施以汁绿色的马鞍,从而调和人物与马匹之间的画面关系,使之更加和谐与融洽。山石块面的冷色调与人物马匹零星的暖色调,面与点相结合,透露出设计的装饰美感,感受“游春”的喜悦与欢畅。《明皇幸蜀图》的青绿设色与画面构成,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美的赞颂与讴歌,从而反映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愿望。

三、李昭道《明皇幸蜀图》的历史意义与影响

唐代山水画可谓是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前朝对色彩的向往与追求,在唐代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与探究,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和内涵。在唐朝宫廷贵胄的背景之下,颜色亮丽的青绿山水逐渐被世人推崇和学习。

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为全景式的青绿山水,对其创作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画面从构图到着色,直观的视觉带来理想主义的气息,可谓是唐代青绿山水的代表性作品。“华亭画派”代表人物董其昌在其《画旨》中指出:“李昭道一派为赵伯驹、伯骝,精工之极,又有士气。后人防之者,得其工不能得其雅,若元之丁野夫、钱舜举是已。”

受李昭道影响,认为南宋院体派青绿山水与唐代青绿山水如出一辙。宋代的王希孟、明代的文征明、仇英等山水画家,也是在唐代青绿山水的基础上进行山水画创作。除此之外,近现代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吸取了传统青绿山水优秀的精髓,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把青绿山水的创作上升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猜你喜欢

马匹青绿山水画
仙境烟台,只此青绿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马匹喝水
大千世界 磅礴浑厚
仇英:青绿山水最后的盛世
青绿与水墨的融合
真正的动物保护:马匹专用“跑鞋”
我经常想到死亡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