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革新策略研究

2020-05-26刘淑惠

天津教育·中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刘淑惠

【摘  要】当今的社会需要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因此小学数学教育也开始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要求小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同时也要求小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完善自身的思维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但是,目前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出现了多种问题,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不利影响,因此教师要改善教学策略,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深入分析了多种有效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随着现代化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因此素质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就非常重要。当前新课改要求小学的教学模式逐渐改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注意引导学生的主动性,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这就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利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开展数学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一、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是学生经过基础教育的培养,拥有社会发展与终身发展的能力。小学数学课程不单纯是为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还应让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将素质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品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有耐心与决心,将核心素养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数学的内容自然地与核心素养联系在一起,不脱离教材,不生搬硬凑。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特征,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展开。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课程教学方面

首先,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新课标改革中,已经提出了“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立体化目标。但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有一些教师还是无法准确掌握将三维目标应用到数学教学中。相关数学知识的结构不够完善,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知识欠缺等,导致了一些教师出现形式化的教学模式,这往往引起了学生的反感。

其次,预设了繁杂的教学设计内容。在教师一堂课上只有40分钟的时间,而且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是比较多的。那么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利用率,有的教师还是没有准确把握好。没有掌握好重点、难点的教学内容,而是预设了很多杂乱无章的内容。这样不合理的课程设计,会让学生分不清主次,无法学到有效的知识。同时,教师过多地加入课程设计内容,会使课堂出现“一言堂”的局面,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个性化得不到发挥,所以这种过多的预设是不合理的。

(二)德育教学方面

除了课程教学方面,在小学数学德育教学方面也存在着不足。1.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认为德育是文科的教学范畴,德育在数学这个学科中并没有那么重要,他们宁可在课堂上多做几道题,多学几个公式,让学生在考试中多得几分,在德育方面,数学教师显然还不够重视。2.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是要让学生热爱数学,但是有些教师在开展德育的时候会引用一段名言来讲解一道例题,认为也是做了德育了,但是效果不大,显得有些敷衍。3.目前,小学数学的教科书中,还是倾向于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涉及德育的内容很少,有些章节甚至都没有提到德育的内容。德育理论要与德育教学相结合,很多教师有教学经验,却没有足够的理论支撑,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认知的发展。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情境教学法是近年来教学行业提出来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以教学情境为中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教学情境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来说意义重大,首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背景,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够有熟悉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能够调动课堂氛围的活跃,给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以创设问题情境、生活情境以及活动情境等,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来制定教学情境。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也要以身作则,给学生传递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让学生形成数学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直观想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要想让学生可以具备这些能力,教师就需要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递相关的教学方法,例如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将抽象的学科与现实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向学生传递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通过数学理论的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数学学习,让学生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数学意识。

在学生学习小数的运算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趣味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小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在商场购物结算、身高体重的测量等,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教师可以以学生和妈妈在商场购物为问题背景,对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妈妈买苹果用了3.5元,买牛奶用了4.6元,那么妈妈应该付多少钱”。也可以让学生扮演导购员,以商场活动打折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设计促销活动。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仅能用到数学知识,还可以利用生活常识来进行解决,能够激发学生对小数计算规则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題的效率。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死板,缺乏变化,导致课堂教学空洞乏味,很难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的教学是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潜能才符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抛开以往的应试教育,结合学生的需要,制作出更有趣的教学方案。新型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经常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展开积极讨论,互相合作交流,让学生敢说、想说,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开拓思维。例如在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9页,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好火柴棍,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三角形和四边形,通过实际操作,仔细观察,培养动手及动脑能力。

(三)开展多种数学实践活动

课堂上的教学是有限的,并且具有教学场地的局限性,导致学生理论知识基础丰富,但是动手操作能力较差。长此以往,容易培养出“书呆子”类型的学生,要想转变这一教学问题,教师需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检验学生的数学水平,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数学是一项应用性极强的学习科目,因此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时,要依照课本的教学内容来进行拓展性的实践活动,巩固学生在课上所学习的知识。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呈现出多种形式,如班会、小组竞赛、奥数考试、课外活动等,都能够有效转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结语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体制中的基础教学内容,只有打好小学生的数学基础,才能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以及方法,为今后高等数学的学习提供基础知识平台。教师要注重数学对学生的人文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如转化思想。模型思想等,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效率必定会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1]唐三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33).

[2]周绍基.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33).

[3]桑耿.浅析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

[4]单宝勋.探究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