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凉山彝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

2020-05-26罗正琴

乡村科技 2020年8期
关键词:旅游扶贫特色产业精准扶贫

罗正琴

[摘 要] 2013年,习近平提出了精准扶贫思想,通过精准扶贫的实施达到2020年脱贫的目标。旅游精准扶贫是实现脱贫的一个重要途径。贫困地区可利用其优势旅游资源,兴办旅游实体,带动当地发展。四川省凉山彝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本文在分析凉山彝族地区旅游扶贫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后续旅游扶贫工作开展对策。

[关键词] 旅游扶贫;精准扶贫;特色产业;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08-35-3

1 凉山彝族地区概况

四川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由于历史、地理原因,很长一段时间当地与世隔绝,发展相对不足,是四川省贫困集中地区。在当地17个县市中,11个县属于国家重点扶贫县。但这里拥有多样化的自然资源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有效开发和利用当地旅游资源,能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实现脱贫致富[1]。

2 凉山彝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取得的成效及原因

旅游精准扶贫是通过开发贫困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兴办旅游经济实体,使旅游业成为区域支柱产业,实现贫困地区居民和地方财政双脱贫致富。

2.1 旅游精准扶贫成效

2.1.1 脱贫人口数量增多。凉山彝族地区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自2015年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凉山彝族地区就开始积极落实精准扶贫政策,通过挖掘贫困村旅游资源、创建乡村旅游品牌、举办旅游节庆活动、吸纳贫困人口就业以及销售旅游土特商品等多种形式,直接带动8 000余户群众增收和1 200余户群众脱贫致富。2018年,凉山彝族地区500个贫困村退出、19.9万贫困群众脱贫,累计1 454个贫困村退出、65.9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7.1%[2]。

2.1.2 旅游人数增多,旅游收入增加。2018年凉山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实施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精心打造“五大精品旅游线路”,在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基础上,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获得明显增长,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 651.14万人次,增长5.25%;旅游总收入436.67亿元,增长20.93%;旅游外汇收入20.01万美元,增长564.78%[3]。很多彝族聚集贫困县采用多种方式带动旅游收入增加,如美姑县2018年组织开展各类旅游节庆活动2次,打造旅游商品品牌2个,旅游总收入达1.25亿元,比2017年增长6%,旅游人次达53.5万人次,比2017年增长5%。

2.2 原因

2.2.1 各级政府加大对彝族地区旅游扶贫的政策支持。从国家层面来看,对于贫困地区和凉山州都有相关的政策和活动扶持。国家旅游局和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行动方案》,从旅游扶贫规划攻坚、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扶贫精品开发、旅游扶贫宣传推广、旅游扶贫人才培训和旅游扶贫示范创建6个方面,加大深度贫困地区的旅游扶贫支持力度;2018年,国家旅游局组织了怒江州、凉山州、临夏州政府和旅游部门,在北京市举办“三州”旅游推介会,有效宣传了凉山州的旅游形象。

从地方政府层面来看,先后编制和启动了《凉山州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凉山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规划》《凉山州“十三五”旅游扶贫专项规划》《全州自驾游营地建设发展规划》等规划,明确实施“全域旅游”战略,着力打造“大凉山”全域旅游度假品牌,也为贫困地区旅游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规划和指导。

2.2.2 在旅游扶贫中做到对游客的精准识别。在客源分析中,很多贫困地区对游客进行了精准识别,有针对性地为游客提供产品和服务。例如,对凉山州安哈镇的调查分析发现,游客主要来自成都、重庆、云南、攀枝花及沿海一带,自驾游客占比60%~70%,为此建设了自驾车营地,为自驾露营游客提供了方便。

2.2.3 积极完善硬件设施,为当地旅游发展提供积极保障。凉山彝族地区积极发展旅游业,目前已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县)1个、省级乡村旅游强县1个、特色乡镇2个、精品村寨3个和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1个,完善各类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经营点57个、乡村民宿46户、星级农家乐149家、星级乡村酒店43家,有效扩大了乡村旅游产品供给,促进了旅游市场增长。

凉山彝族贫困地区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也在不断完善,旅游扶贫村对道路、餐饮、停车场、特色商品展示中心等旅游服務设施和公共休闲设施进行了修建,为当地旅游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了保障[4]。

2.2.4 提升当村民的意识,加强宣传、培训。旅游精准扶贫政策的设施,除了建好房、修好路等硬件设施和科学整体规划外,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教育来提高当地人们的认知水平、改变其落后的思想观念。很多凉山彝族贫困地区已经通过旅游技能、服务培训,提升了当地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

2.2.5 “乡村+节庆旅游”有效结合,提升吸引力。凉山彝族贫困地区根据各自的旅游资源特色、民俗风情,最近几年先后推出了特色鲜明、内容精彩的旅游节庆活动,涵盖春夏秋冬四季,通过赏乡野花、采摘田园瓜果、康体健身运动、彝族火把节等活动吸引游客,树立了地方品牌,一方面带动了农产品销售,另一方面推动了乡村民宿和餐饮业的发展,拓宽了旅游增收渠道[5]。

3 凉山彝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存在的挑战

目前,凉山彝族地区已经积极实施多项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目前扶贫攻坚的形势依旧严峻,四川省出台《关于精准施策综合帮扶凉山州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凉山州需要实现2020年全州11个深度贫困县摘帽、1 118个贫困村退出、4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其中很大部分贫困县是彝族聚集地,如布拖县,是凉山州下辖县,人均可支配收入1.1万元左右。

4 今后凉山彝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对策

4.1 继续深入挖掘当地特色产业

在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凉山彝族贫困地区要充分发掘当地的自然和文化优势开发民族旅游特色产业。例如,凉山州下辖县美姑县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1万元,是国家级贫困县,其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7.8%。但其境内有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纳龙风景区、龙头山等自然旅游资源,同时也是著名的南红玛瑙出产地,可以利用当地特色产业,结合“旅游+文化”,定位为南红玛瑙为主题的文化风情,利用当地的自然优势和原生态的农作物打造“旅游+康养”度假区[6]。

4.2 继续紧抓当地教育和技能培训

扶贫的关键是扶智,凉山州已经实施凉山教育振兴计划,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巩固提升15年免费教育和“9+3”免费职业教育,起到了减轻贫困家庭教育负担、防止教育致贫代际传递的作用。但在贫困地区,还需要加强对于贫困人口教育程度的排查,力争最大限度地提升当地居民的教育水平。

今后,需要培养本地人才,引导广大村民学文化、学技能,提高自身本领;积极打造符合当地特色的技能培训体系,把培训搬到乡村,让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得到培训和指导;建立创业就业培训平台,支持创业培训专项补贴政策,对于回乡创业人员给予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加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引导企业在平台上发布招聘信息,实现剩余劳动力再就业[7]。

4.3 利用信息技术助力贫困乡村脱贫

4.3.1 与线上平台加强合作。与旅游平台合作,如贵州省与马蜂窝合作、山西省与高德地图合作,借助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为旅游扶贫提供服务。凉山彝族地区可以与年轻人喜欢的线上平台进行深度合作,利用当地原生态风光和少数民族资源,打造游客需要的旅游线路,涵盖吃、住、行、游、购和厕等全方位旅游信息服务,满足游客深度体验的需求[8]。

4.3.2 建立智慧旅游云平台和大数据中心。建立当地的大数据平台,做到扶持精准化,实现旅游扶贫基本信息数字化、常态化、精准化。通过“大数据+旅游+扶贫”,可以有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如在旅游项目投资开发方面,通过大数据对游客市场来源、年龄、停留时间等方面信息的系统收集和分析,可以更好地吸引投资,开发游客需要的旅游项目。

4.3.3 利用电商助力旅游特色商品销售。凉山彝族地区虽然很多地方深处深山,交通不便,但是拥有丰富的旅游特色农产品,如美姑县拥有美姑山羊、岩鹰鸡、白魔芋等,还有如彝族服装、刺绣、漆器等丰富的彝族旅游文化商品。一方面,应积极与大型电商平台合作,推广销售当地旅游特色农产品;另一方面,应吸引和培养更多的电商人才,同时做好当地的物流体系和网络宽带保障,推动电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4.4 打造连片贫困地区非遗产业

凉山彝族贫困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贫困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凉山彝族地区是四川省重要的非遗旅游资源集聚区,而且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类型相对较丰富、保存性好。但很多非遗项目在国内知名度不高,游客不熟悉,需要进一步开发。首先,优先发展特色非遗旅游产品,政府应从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对非遗旅游产业给予全方位支持。其次,加强培养非遗旅游开发专业人才与非遗继承人,加大对当地居民非遗旅游职业能力培训力度。再次,加强与周边县其他非遗旅游产业的区域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各地非遗资源优势,做到点线面有机结合。最后,需要不断加强对当地非遗资源的宣传,通过抖音、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来打造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非遗旅游品牌。

参考文献

[1]知县网.2018年美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9-05-11)[2020-02-19].http://www.ahmhxc.com/tongjigongbao/14431.html.

[2]張婉玉,张晓林,程思.四川民族文化旅游扶贫SWOT分析及对策[J].贵州民族研究,2013(5):164-167.

[3]凉山州统计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9-05-29)[2020-02-19].http://tjj.lsz.gov.cn/sjfb/lstjgb/201905/t20190529_1176635.html.

[4]刘祥恒,罗明义.乌蒙山片区发展旅游业的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J].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15(5):36-43.

[5]龚意莎.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精准扶贫案例研究[J].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7.

[6]祝汉顺.西部民族地区扶贫模式案例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

[7]姚蓉.贫困地区乡村经济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9.

[8]庄天慧,陈光燕,蓝红星.民族地区现代文明生活方式视域下的扶贫绩效研究:以小凉山彝区为例[J].贵州社会科学,2014(11):158-163.

猜你喜欢

旅游扶贫特色产业精准扶贫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河北加快推进细化实化县域特色产业振兴措施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旅游扶贫发展战略研究
关于加强旅游文化建设助力平山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广西各地区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时间演变分析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宣威特色种植四两拨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