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步三主,生本深读

2020-05-26叶佩怡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56期
关键词:昆虫记阅读策略

叶佩怡

【摘要】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推动名著阅读教学改革,如何从单篇文本精读晋级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研究成为热点。教学实践中使用“四步三主法”的教学策略推动《昆虫记》整本书专题阅读,学生思维品质得到训练,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阅读策略;《昆虫记》;“四步三主”

部编版语文教材在阅读教学上的改革体现在从过去的单篇文本精读过渡到精读文本、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等多层次阅读。现行阅读教学既强调过去基于课文的文本剖析(单篇阅读),又强调课内外相结合和广域性的阅读(群文阅读), 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有所提高。

《昆虫记》是一部科普作品,教学时既要关注其科普性,又要关注其人文性,不能把语文课变味为生物课;学生阅读时容易“走马观花”,阅读后记忆不深刻,需要教师的引导。针对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关注科普作品的艺术趣味”的要求,本课例通过“四步三主法”推动学生自主阅读、深读阅读,生成以《昆虫记》为例的整本书专题阅读的教学策略。具体来说,“四步”指的是:第一步文本整合,小组合作;第二步精读点拨,方法引路;第三步交流探讨,思辨激趣;第四步深化主题,拓展延伸。“三主”指的是:学生为阅读主体,教师为阅读主导的自主探究式阅读模式。

第一步:文本整合,小组合作

学生已经初步自读《昆虫记》,但印象不深,没有挖掘作品的文学内涵。教师录制5分钟容量的微课,学生借助微课,课前先学:了解作家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全书大致内容。学生小组合作,筛选名著内容,完成任务:每组选择研究一种昆虫,要求总结昆虫的外形特征、偏好、饮食、洞穴构造、繁殖五个方面的内容;整合信息,写一段150-200字的昆虫自我介绍。

请小组上台分享合作成果,要求:1.用思维导图展示昆虫的外形特征、偏好、饮食、洞穴构造、繁殖五个方面的内容。2.派代表有感情地朗读昆虫的自我介绍。其他小组需要认真聆听,补充信息。

把握科普作品中的科學知识是基础阅读要求,应以学生为阅读主体,教师无须过多解读,以小组合作展示的形式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合信息,提炼关键要素,形成初步阅读印象。

第二步:精读点拨,方法引路

《昆虫记》当时译入中国,在知识界引起一阵轰动。周作人曾评价:“他以人性观照虫性,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教师引导学生从“虫性”“人性”的角度展开《昆虫记》专题研读。

1.精读任务,筛选信息:2分钟阅读蝎子的相关文段(419字),并划出能够概括出“虫性”(直线)和“人性”(波浪线)的语句。

“虫性”语句:蝎子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自杀。

“人性”语句:实际上则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学法点拨:在原文中留意概括性的句子或总结性的词语。

明确:虫性:蝎子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自杀(生物本能);人性:自杀实则时一种懦弱的表现(珍惜生命)。

学法小结:可以用圈画原文关键词句,找总结性词语的方法分析文段。

2.精读任务,提炼信息:3分钟阅读圣甲虫的相关文段(728字),圈画与“虫性”“人性”相关的语句,并自行概括,小组交流。

学法点拨:文段阅读难度加大,无法直接从原文得出答案,要求提炼关键词、概括总结。

明确:抓住关键词“打劫”“心怀叵测”“阴险狡猾”“装着好心好意,实际上心里暗藏杀机”“武力胜过权力”“你抢我夺,毫无顾忌”等词句,概括虫性及人性。

虫性:圣甲虫中的“抢劫者”(社会属性)

人性:讽刺那些幻想不劳而获的掠夺者

两个精读文段的理解难度由浅及深,教师作为阅读主导循循善诱,提供学法支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小组交流展示,在精读文段二概括“人性”的环节中,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通过巧妙的问题设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讲授型课堂转变为对话型课堂。

第三步:交流探讨,思辨激趣

任务要求:用略读的方法重读《昆虫记》,选择一种你感兴趣的昆虫,概括其中的“虫性”和“人性”。

格式:我研究的昆虫是_______。从____________这件事可看出“虫性”体现在__________,“人性”体现在___________。

学法点拨:用略读的方法感知文章大意,精读的方法筛选关键语段,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虫性”与“人性”。

明确:学生投影分享语段,要求圈划关键词句,归纳信息,探究“虫性”及“人性”,要有个性思考,言之成理即可。

这一步是本专题阅读的教学策略的核心部分,也是着力耗时最多的部分,推动学生用课堂所学方法进行整本书阅读,即时检测教学成效。由于阅读自由度高,每位同学分享的文段不同,课堂参与度高,学习氛围热烈,将自主探究式阅读落实到位。

第四步: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深化主题:选取《昆虫记》中与“生命”相关的文段快速阅读。(包括:《绿蝇》《意大利蟋蟀》《昆虫的“自杀”》)

学法点拨:对比阅读,找出在语段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生命”。

明确:《昆虫记》中将“虫性”观照“人性”的书写方式,实际饱含法布尔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2.拓展延伸:

(1)纵向阅读:运用辩证思维,多角度解读文本是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之一。鲁迅先生认为《昆虫记》有两个缺点:“一是嗤笑解剖学家,二是用人类道德于昆虫界……农学者根据对于人类的利害,分昆虫为益虫和害虫,是有理可说的,但凭了当时的人类的道德和法律,定昆虫为善虫或坏虫,确实多余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2)横向阅读:选读《所罗门王的指环》(劳伦兹)或《<海错图>笔记》(张辰亮),比较科普作品的风格异同。

明确:阅读分为纵向阅读和横向阅读,可以对同一部作品多角度解读也可对同类型作品对比解读。响应新课标阅读理念,从一部作品到一类作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拓展科普作品的阅读。

整本书阅读如何落到实处是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专题阅读的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深读文本,发挥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要注意的是教师除了主导学生做专题研究,还要引导学生生成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开展自主探究式的整本书阅读,方能从课堂迁移到课外,真正激起并延续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深读阅读的习惯。除了专题阅读,整本书阅读的策略还有很多,例如,写阅读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写读后感、读书卡;举办读书会,分享自己喜欢的片段;知识竞赛,检测阅读深读等等。我们需要在课堂上综合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将阅读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让语文名著阅读课堂活起来。

[本文系广州市第三批教育系统创新学术团队教育类项目“初中导学案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团队”(编号:1201630039)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赵福楼.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的现实选择[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1).

[2]法布尔.昆虫记[M].陈筱卿,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3]鲁迅.鲁迅杂文选[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昆虫记阅读策略
读《昆虫记》有感
《昆虫记》读后感
《昆虫记》阅读
夜读《昆虫记》
夜读《昆虫记》
我的昆虫朋友
开展郊区初中学校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