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礼貌原则对比探究

2020-05-26闫旭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2期
关键词:礼貌原则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摘  要:本文从中西方文化背景着手,简述利奇的礼貌原则和顾曰国先生的礼貌原则的概念。重点分析利奇的礼貌原则和顾曰国先生的礼貌原则的相似性,从多个角度对比差异性。如今中国飞速发展,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交际双方由于文化价值、思维模式、伦理道德等方面有所不同,在交际活动中容易引起误会,甚至可能引发冲突,所以深入分析中西礼貌原则不同的原因同样必不可少。

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礼貌原则

作者简介:闫旭(1996-),女,吉林省德惠县人,硕士,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12--01

一、英汉礼貌原则概述

中西方文化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道德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也就决定了中国人和西方人在跨文化交际中表达礼貌的准则不同。英语文化中的礼貌讲究“自由、民主、平等”,经过不断研究整理,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利奇提出礼貌准则,主要包括:“(1)得体准则;(2)慷慨准则;(3)赞扬准则;(4)谦逊准则;(5)赞同准则;(6)同情准则。”[1]

中国讲究“忠、孝、仁、义、礼、智、信”的观念,汉语文化具有独特的礼貌特征,顾曰国教授在此基础上于1990年提出了礼貌原则:(1)贬己尊人准则;(2)称呼准则;(3)文雅准则;(4)德、言、行准则;(5)说求同准则

二、中英礼貌原则对比分析

(一)英汉礼貌准则的相似性

1. 利奇的赞扬准则和赞同准则与我们的求同准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即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对方着想,说出对方想听的话,保证交际行为顺利进行。

2. 利奇的谦逊准则等同于顾曰国的贬己尊人准则的一部分,两种文化都认为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说出让对方感觉“受用”的话,把不礼貌的信息减弱到最低程度。

3.利奇的得体准则和慷慨准则和中国的德、言、行准则十分相似。“德、言、行准则指的是在交际中要减少他人的代价,尽量增多对他人的益处,这与利奇的慷慨准则大体一致。”[2]

(一)英汉礼貌准则的差异性

各国各民族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着不同的礼貌原则,中英礼貌原则各有特点,体现在交往中的方方面面。下面就以具体例子来说明二者之间的区别。

1.中西方称呼语

在中国,最能体现礼貌的行为是对人的称呼或称谓方面。中国社会的称呼方式极为详细复杂。例如中外對亲人的称呼。在中国,无论何时何地,孩子一定会叫自己的父母“爸爸”“妈妈”,或者更尊敬的称呼“父亲”“母亲”。当然,中国古今称呼也不尽相同,古时我们熟悉的称呼就有“爹”“娘”。然而,在国外,孩子对父母的称呼却大不一样,他们除了会叫“Dad”和“Mom”以外,还可以直呼父母名字。对于西方人来说,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独立的个体,称呼语要模糊广泛得多。

2.称赞和谦辞

“贬己尊人”的礼貌用语于中国人是一种习惯,例如,外国人赞扬中国女性:“你今天看上去真漂亮。”得到的回答是:“哪里哪里。”不熟悉中国文化的很容易被弄得一头雾水,心想难道还要具体指出她美在哪里不成?所以英美人容易认为中国人说话言不由衷,口是心非,不利于交际的顺利进行。

3.隐私和禁忌

在中国,好朋友之间能谈论很多在西方人看来属于侵犯隐私的话题,如年龄、恋爱、婚姻、子女、财产状况等。而“英语国家的人并不喜欢打听别人的情况或者是被打听,他们追求自由和人权,认为拥有隐私是自己的权利。”[3]

三、跨文化交际中中西礼貌用语差异成因

中西方是两套文化体系,表示礼貌的语言系统有所迥异,在交际过程中经常出现文化障碍,造成信息误解。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礼貌原则的理解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制约,主要有以下几点表现。

(一)文化价值差异

礼貌评判标准因中西方文化差异而不同。中国历史上有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和中央集权式的国家政权统治,人们的群体意识较强,把提高集体利益作为个人价值的体现,对集体寄托情感。

而英美等国家则更加注重个体存在和个人价值。个人主义的文化强调自我意识、重视人的独立性。个人的目标高于集体目标。

(二)思维模式差异

西方人有着近似为直线型的思维模式。在对话或者写作中,他们都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思。相反,中国人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遵从中庸之道,说话办事讲究委婉含蓄,为避免发生冲突或引起对方不舒服,对一些敏感问题往往不直说,听话人要花心思研究说话者的言下之意,这种曲线思维在交际中常使西方人听不懂中国人说的话。

(三)伦理道德差异

伦理道德同样是社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礼”和传统家庭宗法的长期影响下,中国人尊仁重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根据熟识程度来用亲属称谓称呼与自己并无血缘关系的人,如“赵爷爷”、“王阿姨”。有时为了表示亲切和关心,还会询问一些个人问题。在中国人眼中,这些都是亲密的表现,而在西方人看来,这些询问会让对方感到不自在,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是不礼貌的行为。

四、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涌入中国,社会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与文化飞速发展,与外国人交流的频率比以前高出许多。礼貌表现出文化性,受不同文化影响的人们在交际中,为保证交际顺利进行需要遵循礼貌原则。学习并掌握礼貌原则有助于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礼貌的差异,进而更好的指导跨文化交际。

结语:

本文主要从利奇的礼貌原则和顾曰国先生的礼貌原则概念入手,通过具体的实例从多方面对在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二者的联系和区别进行了新的探索,了解并分析其背后中西文化在文化价值、思维模式和伦理道德方面的差异,以增进人们对礼貌原则的理解,引导跨文化交际双方顺利进行交际。

参考文献:

[1]Leech 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 New York:Longman Group Ltd,

[2]王静玲.谈中西礼貌原则[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04):34-36.

[3]刘春姣.从语用角度看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差异[J].海外英语,2010,(02):171-172.

猜你喜欢

礼貌原则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礼貌原则下酒店英语委婉语初探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