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移动客户端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2020-05-26刘峰
刘峰
[摘 要]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新时代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从政治建设的高度加强移动互联网条件下的党建工作,要在深入认识新媒介内在特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不断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文章归纳了党建移动客户端效率型和全局型两条建设思路,并就进一步完善党建移动客户端建设提出若干思考。
[关键词]党建;移动客户端;场景
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坚定政治信仰,强调要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条件下,新时代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面临着新形势和新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对党的建设的影响,做到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加强网络舆论的正面引导。”①因此,从政治建设的高度加强移动互联网条件下党的自身建设,其指导原则就是在深入认识新媒介内在特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不断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移动客户端作为移动互联网传播的重要载体,对于推动互联网党建,改进党建工作的机制和模式具有重要作用。②当前,党建工作与移动客户端的结合运用在实践中已经成为党推进自身建设的显著特点和重要举措,如何在党建移动客户端建设过程中理清问题和思路是推动下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党建移动客户端的内涵
党建移动客户端,其实质是党建工作与移动客户端的结合运用。一方面,党建工作的发展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紧密联系。1994年开始,互联网从Web 1.0时代的“内容网络”经Web 2.0时代的“关系网络”,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服务网络”不断发展。③党建工作从电子化、信息化逐渐向移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电子党务、党建网页(网站)、党建网络体系逐渐转向移动客户端。另一方面,党建工作自身的规律和属性在党建移动客户端的概念内涵中具有统摄作用,强调党建工作的组织性、规范性、程序性和保密性。党建工作的主体(各级党组织)和对象(党员)决定了党建工作的手段和机制主要来源于体制内的组织动员及相关资源优势,成为推动党建移动客户端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二、党建移动客户端的建设思路
作为党建工作积极应对移动互联时代探索创新的产物,党建移动客户端建设首先是在对党的建设的理解和定位的基础上展开的,其建设思路大致可分为效率型和全局型。
1.效率型建设思路
效率型建设思路着重于强调贯彻落实党的建设的内在精神和要求,强调对党务工作的相关内容和流程进行分类和统一管理,整合利用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因而在党建移动客户端建设的功能定位上主要体现为一种“效率工具”。其具体内容包括:(1)将党务工作流程进行分类和分解。区分出事务性环节和非事务性环节,逐项细化分解业务流程,事务性的工作环节交由数据库管理后台处理。(2)根据线下党务工作的任务要求,强调非事务性环节中党务干部(管理员)和党员用户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结合党员用户的使用习惯设置一定的场景和界面,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提高党务工作的效率。以提升党务工作效率为主的建设思路,实质上强调党务工作“线上”对“线下”的补充作用,相关使用场景设置的目的在于帮助用户完成党务工作中的规定任务。
效率型建设思路有助于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依托线下的组织动员有效增强用户黏性,较好完成日常党务工作和党组织下达的规定任务,有助于牢牢抓住党员用户,形成规范有序、内外有别的党建工作氛围。移动互联网的开放性、共享性和互动性为党员用户获取信息提供了巨大便利,但信息的冗余和杂音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党员用户的思想认知和行为选择形成不良影响,不利于党员用户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规范有序的党内生活。效率型的建设思路有效地规避了上述风险,在移动客户端平台上着重于优化、改进和提升党务工作,形成了一个与外部环境有所区别,且相对封闭的党务工作空间。此外,效率型的建设思路有所选择地推动移动客户端平台的内容建设,确保党建数据资源的安全性。建立了移动互聯网条件下党建工作的规范。效率型的建设思路充分借鉴了党建工作的传统模式及其原则、标准,从移动客户端平台的栏目设置、内容建设、流程设计、规范要求等方面,建立了简便灵活、具有可操作性的党建党务工作模式,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对党建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需要看到,效率型建设思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其发展前景具有局限性。首先,设置面向党员用户的业务场景、提升线上工作效率,均无法有效地推动党员用户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思想认识和行动,党性修养的提高缺乏动力。从提升效率的角度推动党建移动客户端建设,在强调移动互联网工具特性的同时,忽视了新媒介特性对于党务工作形式的深刻改变,党务工作与新媒介之间的结合仍然停留于外在的、浅层次的方面。其次,由于单方面地强调党务工作对于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甚至将两者直接等同,移动客户端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等方面的实际效能不足。更为重要的是,效率型建设思路限制了党的建设在内容、话语和表现形式上的不断创新。事实上,后者的关键就在于从现有的载体形式中不断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社会心理和党员诉求,活泼生动,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的新的手段和形式。这恰恰是效率型建设思路所缺乏的重要方面。
2.全局型建设思路
针对效率型建设思路存在的不足,全局型建设思路可视为党建移动客户端平台建设的另一种有益探索。全局型建设思路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为主要目标,提供经过筛选的资讯和相关内容服务,以党建客户端平台自身的思想、观点和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每个党员用户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认同。
第一,从全局性的高度,将影响和塑造党员用户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认同作为推进党建移动客户端建设的核心任务。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将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凝聚和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使他们勇于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关键在于解决思想认识和价值认同问题,塑造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党员。移动互联网条件下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不断创新,但高质量的内容仍然是影响传播有效性的决定性因素。全局型的建设思路针对当前热点和重要议题,筛选相关主题和内容,对思想和舆论进行理性、正面的引导,持续不断地影响和塑造党员用户的思想认识。当然,强调党建移动客户端平台自身的观点、立场和态度的说服力,主流的声音不仅能够凭借其组织资源和政治动员能力,而且能够在与各种意见和态度的交流、交锋中获得稳固的地位。
第二,打破了以往党建移动客户端建设的循环封闭模式,顺应了移动互联网条件下强调开放、互动、共享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与效率型的建设思路不同,全局型的建设思路强调信息流动和共享的重要意义,通过适度降低信息自由流动的门槛,与互联网外部生态形成有机联系,使党员用户在使用移动客户端的过程中,能够将自身的教育学习与内在的多层次需求相结合,逐渐培育移动客户端建设的内生性动力,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和塑造方面构建形成常态化、持久性的运作机制。
第三,初步探索了党建规律与移动互联网规律的深层次结合。移动互联网条件下,党员干部的队伍结构和思想认识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实现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做到政治坚定、组织严密、思想统一、纪律严明、作风正派,必须要根据新情况和新特点在方法和手段上进行调整和创新。全局型的建设思路将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的内在要求与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多层次需求相结合,使党的建设与互联网生态之间形成沟通机制,为今后持续推动党建工作与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融合打下了良好基础。
效率型和全局型作为党建移动客户端建设的两种思路,是在移动互联网条件下推动党的政治建设的两种技术路径。前者适应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对用户行为和使用习惯的重要影响,在新的媒介平台上使党建工作虚拟化、场景化并强调效率导向,在尽可能保持线下党务工作的传统模式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新媒介属性,其实质是通过创新党员的组织化形式来推动党建工作。全局型的建设思路深刻认识到移动互联网对党建工作的传统模式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从传播者的角度强调观念改变和塑造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通过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持续不断地塑造并强化党员用户的理想信念,为进一步推动党建工作提供内生动力。两种建设思路实质上反映出移动互联网条件下,执政党推进自身建设过程中要求的组织性、统一性,与移动互联网开放、共享和需求导向之间存在的张力关系。两种思路分别强调了上述问题的两个方面,但在如何更好地遵循和利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内在规律,使党的建设与之较好融合进而实现机制性创新,仍然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
三、关于完善党建移动客户端建设的若干思考
当前党建移动客户端蓬勃发展,充分显示出党建工作回应和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的创新探索,不同的建设思路为党建移动客户端下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从而促使我们更加自觉地思考党建工作与移动化、智能化结合的内在机制。这不仅涉及如何全面看待党建工作的线上和线下的关系,更深层次地关系到党建工作机制和模式的转变问题。正如有学者认为的,体制内的组织资源优势既是推进互联网党建的优势和抓手,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党建客户端缺乏吸引力、活力不足。④问题的实质反映出互联网党建的实践展开较多地依赖于原有的模式和路径,并没有真正发挥新媒介在开放性、交互性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党建移动客户端的建设同样面临上述问题,因此核心在于将移动互联网的规律和党的建设的规律进行有机结合。⑤笔者认为,结合的要义并不在于外在和形式的方面,即采用“新瓶装旧酒”的方式将党建工作的相关内容和流程网络化,而在于既要重视发挥移动互联网作为媒介工具在线上党建的中介性作用,又要充分认识到移动互联网的媒介特性对于不断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和模式的基础性作用。
第一,充分认识效率提升的重要性及其限度。党建工作借助于客户端的形式实现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首要价值在于充分利用新媒介强大的后台数据支撑和灵活多变的场景设置优势,尽可能地简化党建工作中的相关业务流程,凸显互联网新技术为党建工作带来的效率提升,并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一方面,移动客户端充分利用党员用户的碎片化时间,真正突破党建工作“线下”模式的空间限制,使党员用户与党组织移动客户端之间联系更加紧密。另一方面,通过抓住“场景”这一移动互联网的核心要素,对党性修养、理论学习和理念养成等相关内容和环节加强场景设置,进一步增强其易用性和亲和力,将党员用户的思想认识和价值理念统一到党的建设的各项要求之中。尽管持续的效率提升是党建移动客户端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其具有的内在限度决定了它并非是党建移动客户端下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一方面要重视效率提升中蕴含的技术面向,即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等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将逐步引入党建移动客户端建设,从而有可能大范围地改变党建工作线上模式的基本面貌,甚至以帕累托最优的方式完全取代线下的相关业务流程。但另一方面党建工作中如党员发展、党费收缴、学习培训等业务流程兼具仪式性和程序性的特点,技术进步带来的线上体验是否能产生等同于线下交流互动产生的仪式感,使党员的思想和行动得到内化和共鸣,仍然有待验证,更遑论党组织对于技术本身的选择性运用。因此,以互联网技术进步为动力强调党建移动客户端建设的效率提升,具有一定的范围和边界。
第二,理性看待封闭性与开放性之间的关系。执政党运用严密的组织化手段推进自身建设,从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角度構建形成一整套成熟、完善、有效的运作机制。无论从资源供给,还是制度供给的角度,党建移动客户端建设的内在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原有党建工作模式的复制,因而导致了从内容到机制对移动客户端平台的简单投射,在实践探索中上述现象颇多。这一做法一方面呼应了各级党组织作为客户端建设主体的内在需求,但同时也使得组织化手段的有效性和需求的满足建立在组织环境的封闭性的基础之上,在一定程度上与移动互联网场景构建的开放性要求之间形成了矛盾错位。移动互联网场景构建的基本模式强调以用户为基础的“使用——满足”的模式⑥,党员用户自身的多层次需求无法在以组织化手段和要求为核心的场景构建模式中得到呼应和实现时,党建移动客户端建设的实效有可能受到较大影响。这就促使人们进一步思考移动客户端建设的内在动力问题,即在充分发挥原有的组织动员和体制资源这一封闭环境的优势的基础上,要认识到移动互联网的开放性对于移动客户端建设的内生性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要强调各级党组织作为建设主体在其中秉持的开放心态。在综合利用两种动力内在优势的基础上,强调要在党员用户的需求满足过程中的思想引导及其方式方法的创新,通过对党员用户行为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建立生活、工作、学习等多层次需求与不同场景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有效增强党建移动客户端的用户黏性和有效性。
第三,重视党员用户的横向互动关系,不断增强党建移动客户端发展的内生动力。各级党组织用户和党员用户作为党建移动客户端建设的参与主体,不仅包括党组织与党员用户之间的纵向隶属关系,还应包括党员用户之间的横向互动关系。纵向隶属关系的诸方面在党建移动客户端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中被一定程度地展开,党员用户之间的横向互动关系则少有涉及。如果从移动互联网作为新媒介对传统媒介变革的角度看,其互动特性和媒介生态使用户之间的横向互动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本质性的特征。传播学先驱麦克卢汉在论述“媒介即讯息”的命题时认为,“所谓媒介即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⑦,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对于人们的影响无疑是整体性和根本性的。由此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合理地构建党员用户在移动客户端平台上的横向互动关系。具体而言,用户之间的横向互动关系不仅表现为以支部为单位的党课学习、组织生活等形式,还应该充分借鉴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社区功能,使党员用户之间在移动客户端平台上形成更加积极、活泼的互动关系,这对于推动党建工作与移动互联网的深层次结合,增强党建移动客户端发展的内生动力来说,不啻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注释:
①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8年7月4日,http://www.12371.cn/2018/09/17/ARTI1537150840597467.shtml。
②孙林:《进一步厘清互联网党建概念》,《学习时报》2018年11月16日,第7版。
③彭兰:《“连接”的演进:互联网进化的基本逻辑》 ,《国际新闻界》2013年第12期。
④刘红凛:《党建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与“互联网+党建”》,《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⑤束赟:《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与基层党建:新技術时代基层党建理论与实践新探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年版,第62、63页。
⑥喻国明,梁爽:《移动互联时代:场景的凸显及其价值分析》,《当代传播》2017年第1期;彭兰:《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新闻记者》2015年第3期。
⑦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译林出版社,2019年版,第17页。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工会副主席)
(责任编辑 周 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