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辞赋中的纳兰性德

2020-05-26于向辉包得义

参花(上) 2020年6期
关键词:辞赋对比

于向辉 包得义

摘要:纳兰性德被誉为“清朝第一词人”,在文学成就方面一直以词名世,其生前即产生过“家家争唱饮水词”的轰动效应。在词中纳兰性德是一个敏感深情的翩翩佳公子,热爱自然,向往自由,但其实这只是他的一面而已。本文就通过对他辞赋作品的解析来呈现一个与词的世界中迥异的纳兰性德,让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他。

关键词:纳兰性德 辞赋 对比 原因

纳兰性德,字容若。他出身显贵,姓叶赫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权臣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他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深受康熙赏识,授一等侍卫衔,多次随驾出巡。但纳兰性德之所以流芳后世并不仅仅是因为他高贵的出身和重要的政治地位,而是他在文学方面,尤其是在词创作方面的成就。他的《饮水诗词集》和徐乾学为其整理结集的《通志堂集》成了后世学者走进纳兰世界的桥梁。然而由于纳兰性德诗词成就方面的光环过于耀眼,在某种程度上却掩盖了他的其他方面的文学成绩,其实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纳兰性德在辞赋方面也是颇有建树的。

一、词中的纳兰性德

一提到纳兰性德,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人间惆怅客”。因为纳兰词透露出的是无尽的悲伤和惆怅。纳兰性德出身高贵,物质生活极其富足,但是他的感情经历却并不顺畅。坊间流传纳兰有过一位初恋,但传此女入宫,有情人并未終成眷属;在纳兰20岁时,他迎娶了两广总督之女卢氏,婚后二人琴瑟和鸣,恩爱浪漫,可惜天妒红颜,卢氏后因难产体弱而香消玉殒,使纳兰性德深受打击。虽然后来又有歌妓沈婉走进他的生活,可终因家世门第而难成秦晋之好。纳兰性德的感情经历给予他更多的是感伤和遗憾,他将这份感伤和遗憾全部倾泻于词中:“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木兰辞》)“赌书晓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浣溪沙》)“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画堂春》)“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蝶恋花》)这些词一句胜过了千言万语,怅惘、遗憾、执着,感情真挚而浓烈,这就是纳兰在词中给人们的印象,一位多情而又深情的,同时又十分敏感的翩翩公子。

除了爱情词,纳兰还有一些写景、咏史、咏物、感怀的词,但从他的这些词里我们却看不到一位生于侯门相府的贵族子弟所应该有的奢靡纨绔,更多的却是对名利、权势的厌倦,内心更向往“江湖”,更想要追求不受拘束的自由。所以如果只阅读纳兰的词,就很容易把他定位为一位多情公子和清高的文人。

二、辞赋中的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短短的31年生命,经历了人间的荣华富贵,也饱尝了情感的跌宕,他的人生可谓传奇,这也就决定了他文学作品所体现情感的复杂性。刘熙载有言:“古人一生之志,往往于赋寓之,《史记》《汉书》之例,赋可载入列传,所以使读其赋者,即知其人也。”《通志堂集》卷首即为纳兰性德的辞赋创作,包括《金山赋》《五色蝴蝶赋》《自鸣钟赋》《雨雾赋》《灵岩山赋》5篇。除此之外,还有(《通志堂集》卷十四中的《万年一统颂》《忠孝二箴》两篇也可以归入其中 。从纳兰性德留存的这些辞赋作品中,我们得以管窥纳兰性德的另一面,一个与词中大相径庭的形象。

(一)歌功颂德

在纳兰性德的词里,我们直观地感受他向往自由,对官场名利很淡薄;可在他的辞赋作品中,却见到一个兢兢业业的大清臣子形象,对大清皇族和他们的统治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歌颂。例如在《金山赋》里,纳兰性德先是描写金山的景色,抒发了自己对金山的喜爱之情,其后就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赞扬康熙的文韬武略:如“今皇帝膺宝箓,揽乾纲,轶羲农,跨陶唐,武功诞著,文德丕彰,兼总六合,并包八荒。勋高呼千古,道冠乎百王。”这里借“宝箓”说明了康熙是天命所归,又用伏羲、神农、尧等上古贤帝作比,突出了康熙的功绩,在他的统治之下,整个大清“河海清晏,中外乐康”。同时也写到了康熙巡行之威仪,自己能够得以追随之荣光。另在《自鸣钟赋》中,纳兰性德除了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精巧的自鸣钟,对这一新鲜事物极为肯定之外,也表达了对康熙大胆接纳新事物,勇于创新的称赞;还有《五色蝴蝶赋》,表面上看是一篇咏物赋,说五色蝴蝶产于“徼外”,“珍族所诞生”,形体“或玄如阆风之鹤,或赤若炎州之雀;或黄如金衣公子,或缟若雪衣慧女……”文中一口气用了将近30个比喻来形容蝴蝶的五彩缤纷,光辉夺目,毫不吝啬笔墨,将蝴蝶的美丽高洁称赞得世上少有。实际上这篇赋作者也是别有用心的,这里的五色蝴蝶正是孝庄文皇后的象征,孝庄文皇后生于塞外蒙古草原,出身高贵,是“满蒙联姻”的代表人物,也是一位贤后,她一生伟大而传奇,培养和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纳兰在康熙十一年两次奉命到孝庄文皇后的家乡科尔沁草原,回京后写下这篇赋表达了对这位当时的太皇太后的敬意;还有他的《万年一统颂》和《忠孝二箴》,前者通篇歌功颂德,充满了对康熙和大清王朝的溢美之词,后者告诫自己要时刻谨记皇帝的恩宠,以身报国。由此我们看到纳兰性德的辞赋创作多与他的朝廷官员身份和职责相关,作为皇帝的近臣他要么随驾出巡,要么奉命出使,同时还要向皇家献赋,赞美大清王朝,表明自己的忠心和热忱。

(二)平和乐观

在纳兰性德的词中,我们看到追忆是他最常见的书写方式,“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虞美人》)“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琵琶仙》)总会觉得他在回忆中过日子,沉湎于过去的美好中无法自拔,而在面对现实时却是无尽的遗憾和感伤:“无那尘缘容易绝。”(《蝶恋花》)“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金缕曲》)哀时光的流逝之快,叹圆满得不可再得,而未来也只是迷茫。正如他在词中所形容的:“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浣溪沙》)与词中的哀怨消极不同,在他的辞赋作品中,纳兰性德的情感是很平和雅正的,有的时候还非常积极乐观,最典型的是他的《雨霁赋》。开篇作者先以优美明朗的笔调写了积雨初晴后人情物态的美好,然后宕开一笔,回思风雨如晦之时,进而悟出“有往必有复,有戚必有怡”的自然法则。雨过天晴,戚怡相继这是自然运行的规律,人世亦如此,一切幽暗阴郁悲伤的东西都会走向它的对立面,所以他认为人们都应该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一切的不如意终会像那风雨一样散去。除了以上提到的辞赋外,纳兰性德还有一篇《灵岩山赋》,应该和《金山赋》创作的时间接近,也是在随康熙南巡途经灵岩山时所作。灵岩山地处姑苏古城,春秋时吴王夫差曾在此为西施修建馆娃宫,留下了很多供后人凭吊之处。纳兰性德在这篇赋中将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传说交织在一起。既从历史的角度关注自然风景,又借自然的永恒反衬人世的无常,山川依旧,往事如烟,有如梦似幻之感,但这种哲理式的体验并不悲戚沉重。在这些辞赋中,纳兰性德通过描写景物抒发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而这样的人生态度,在纳兰性德传世的词中是比较少见的。

通过对纳兰性德的词和赋表现出的人生观的对比,可以看出两者具有很大的不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受文体的限制。词,最初为“曲词”或“曲子词”,是用来配乐演唱的,相当于现代的歌词,流行于市井民间。后来因其韵律感强,又具有较强的抒情性,文人也开始接受并大范围地使用这种文体,最终词成为有宋一代的文学标志。但是在古代传统文人的心目中总是有一个自觉,他们会把有关乎社会政治和人生意义的大问题放在诗文中表达,而用词来写比较私人的情感,这个观念经苏轼后虽有所改变,但影响仍根深蒂固。所以文人多采用辞赋来歌功颂德,纳兰也正是遵循这个传统用辞赋来赞美大清皇帝和他的盛世伟业,况且康熙本人也多用辞赋来记事颂德,这也就是纳兰性德多以词来抒发内心愁苦,在赋中却有另一番表现的原因之一。第二,受身份的限制,纳兰性德作为康熙皇帝的近臣,他的工作就是陪伴皇帝左右,皇帝去哪,他就要扈从圣驾。康熙皇帝是一位文韬武略的千古明君,他并不将自己的视线局限于紫禁城内,而是常常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亲自巡视自己王朝的每一寸土地。每每遇到让自己心生感慨的事物和景象他都会吟咏一番。而每当这时,身边的臣子们都会奉和,而纳兰性德的文采又深受康熙青睐,所以作赋奉和也就是他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了。这些赋的内容自然是要展现大清的壮丽河山与皇帝的丰功伟业,体现的态度也比较积极热情。以上的原因造成了纳兰性德的词和辞赋所表现出的人生观不同。

三、结语

面对一位历史人物,尤其是一位内心细腻的文人,我们不能单单以一种固定的思维和眼光去看待他,每个人由于所处境遇的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的心态。特别是纳兰性德这样一个有着丰富身世背景的贵族公子,伴随着个人命运与家族命运的起伏,他的心态也有着变化。他常常用词来抒发自己生活中的情感,所以纳兰性德的词更贴近他的生活,也更多被世人所熟知。他的赋则更多的是面向统治阶级,更多的是为了应制而作,所以在辞赋中,我们看到的似乎是一个与他身份更相符合的宦海中人。在这看似相互矛盾的人生观里,就更加体现出了纳兰性德不同于普通人的地方。即使锦衣玉食,也没被物欲蒙蔽了那颗淡雅的心。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他时有愁苦,但也会有乐观的时候,他可以在身边的景物中寄托哀愁,也能在风景里汲取到生活的正能量。他不会被某一种极端的情绪所掌控,而是借助某时某刻的情感来抒发自己的心绪,这一点恰恰是纳兰这似乎矛盾的人生观的精彩之处。不管是多情的贵公子,还是大清的股肱之臣,纳兰性德在文学上的成就都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清]纳兰性德.通志堂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别廷峰.歌颂进步 寓意改革——读纳兰性德的《自鸣钟赋》[J].承德师专学报,1989(04).

[3]任嘉禾.满蒙联姻的颂歌——《五色蝴蝶赋》辨析[J].内蒙古大学学報,1997(05).

[4]杨雨.我是人间惆怅客:听杨雨讲纳兰[M].北京:中华书局,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校级课题“纳兰性德辞赋研究”(项目编号:PT2019011);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纳兰性德文学创作与释道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01402)。

(作者简介:于向辉,女,硕士研究生,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及文化)(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辞赋对比
辞赋神鹰银铠图序
论民国辞赋学史的建构及其意义
什么叫辞赋及其与对联的关系
《中国辞赋理论通史》
神仙观念在汉代辞赋家书写中的价值体现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突破学术窠臼 逼近历史真实——刘培《两宋辞赋史》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