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助力幼儿园主题活动
2020-05-26陈超楠黄曦
陈超楠 黄曦
[摘要]幼儿园作为开展幼儿教育的场所,承担着培养幼儿学习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责任。幼儿在幼儿园的日常通常是由学习和活动组成的。幼儿园开展趣味性主题活动,不仅能够满足幼儿的个性需求,还能增强幼儿在幼儿园中的体验感,让幼儿拥有积极的状态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教师采用思维导图来助力开展幼儿园主题活动,符合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对此加以重视,以此来提升幼儿园的活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幼儿园;主题活动
思维导图对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开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善用思维导图,让幼儿能够更好地健康成长。运用思维导图助力幼儿园主题活动,能够深化素质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让活动的主题更加鲜明有活力,满足不同阶段幼儿的活动体验,进而推动主题活动价值的体现。
一、思维导图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在以往幼儿园开展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许多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仍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缺乏对幼儿情感需求和个性需求的关注,在设计主题活动时没有立足于幼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导致幼儿园主题活动没有发挥出其作用,不利于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表达和个性发挥,失去了活动开展的意义。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优势深入到幼儿教育中的各个环节,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在随之变革,教师已然意识到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能够有效唤醒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现阶段的幼儿教师往往会利用图文并茂来构建出活动主题和各项环节之间简单高效的桥梁,解决幼儿理解能力偏差的弊端,促使幼儿能够在思维导图中宏观把控活动环节,并且发散自身的活动思维,推动幼儿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思维导图助力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策略
(一)理清思路,提升幼儿理解能力
思维导图又称“思维地图”,是用图片的方式来表达出一些富有关联的思想和环节,让脑海中的概念和思想能够生动形象地转化为可视化、丰富多彩的图像。利用思维导图来助力幼兒园主题活动,不仅能够让幼儿直观形象地理解活动的主题和步骤,也能让幼儿在色彩丰富的思维导图引导下激发对活动参与的热情,主动对思维导图的内容进行思考、交流,这有助于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初次步入学校,识字不多,理解能力尚弱。因此,幼儿教师在开展主题活动时,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将活动的复杂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画,从而最大化地提升幼儿的理解能力,理清活动的思路,正确认识到活动主题的开展方向,从而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
例如,在开展小班主题活动“美丽的蝴蝶”时,教师通过绘制蝴蝶蜕变过程的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理解蝴蝶从毛毛虫到成年的演化史,即蝴蝶是从化蝶开始的,再到可爱的毛毛虫。其次,教师在思维导图上呈现出毛毛虫阶段的有关知识,并向幼儿进行提问,比如:我们都认识毛毛虫,但你们知道毛毛虫是吃什么长大的吗?在幼儿回答之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那你们认为所有的毛毛虫都会变成蝴蝶吗?以此来帮助幼儿理解相关知识。除此之外,教师用多媒体向幼儿展现蝴蝶的照片,以此来帮助幼儿在观察各种各样蝴蝶的照片时认识蝴蝶的外形,教师还可以适当插入一些蝴蝶的生活习性图片,让幼儿能够多方面地认识蝴蝶。最后,教师可向幼儿传达活动的主题:蝴蝶是我们珍贵的朋友,我们应当尊重生命,保护环境,为蝴蝶创造一个温暖的家。这样幼儿就能在良好思路的引导下循序渐进地向活动主题递进。
教师通过对思维导图的有效利用,帮助幼儿在主题活动中保持良好的思维,提升幼儿的理解能力,最终达到主题活动的教育目的。
(二)唤醒经验,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许多幼儿教师在开展幼儿主题活动时常常会对幼儿能力缺乏正确认知,造成幼儿学习热情的降低。幼儿正处于活泼好动,对事物的好奇心较重的年龄阶段,因此,教师用思维导图来展现绘画,更容易被幼儿所理解和接受。幼儿在画面的引导下更加乐于表达出自己内心的诉求和想法,进而达到主题活动开展的本质目的。除此之外,教师用主题活动的思维导图来唤醒幼儿在成长和生活过程中的经验,给以幼儿熟悉感和亲切感,以此激发幼儿对活动内容的探索兴趣,最大程度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在开展中班主题活动“花的秘密”时,可以围绕“花的秘密”这一主题来绘制思维导图。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来思考:花的朋友有哪些呢?幼儿便会回答:青草、蜗牛、蝴蝶、毛毛虫、蚯蚓。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说:哇!花的朋友可真多啊!你能列举你所知道的有哪些花吗?随后,教师结合幼儿的回答,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幼儿展示他们所喜欢的花的组成结构以及习性,帮助幼儿理解到不同的花习性也是不相同的,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到种花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然后,教师根据幼儿对花的初步理解,深入推动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分组讨论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何对待花朵才是正确的呢?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引入活动的最终主题,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了解到对待花朵应当“眼看手勿动”,爱护花朵,而不应当随意采摘,或是剪花等等。
教师对主题活动的思维导图进行巧妙的绘制,唤醒幼儿的生活经验,不仅提高了他们在主题活动中的表达能力,也激发了幼儿对主题活动内容的探索兴趣,推动了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三)分类归纳,培养幼儿创造思维
鉴于幼儿在活动中的探索能力较强,教师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应当通过思维导图直观简单的画面特点,结合幼儿的实际能力,对主题活动的内容进行整理分类和归纳。这不仅能够直观体现出主题活动所有环节,也能促使幼儿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锻炼思维能力,对主题活动的分类环节进行思考,有助于幼儿突破思维的局限,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思维导图看似只是一张简单的图案,但其中的关键词都包含着重要的活动信息,对于幼儿而言就是有趣的线条和形状。幼儿在观察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散自身的创造思维。在潜意识中将这些线条和图画转化为抽象的活动过程,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在开展大班主题活动“石头记”时,教师将活动分为三大板块: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在“为什么做?”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幼儿了解石头的来源和价值。在“做什么?”环节中,教师需要设计好主题活动的各个环节,如:首先,幼儿开展拼石头和画石头的动手活动,以此来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创造力以及想象力,随后,幼儿需要在石头沉浮、石头分家和石头PK环节中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最后,幼儿需要在家园共育环节中收集资料,在环境创设环节中开展墙面创设,并进行作品展示,这样能够促进幼儿创造思维的发散。
教师对主题活动的环节进行了分类归纳,有利于幼儿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不断优化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这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发展。
幼儿园主题活动离不开思维导图的助力,教师只有充分利用好思维导图,才能让幼儿在主题活动中提高参与积极性,培养幼儿多方面的思维能力。现阶段的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思维导图已然成为幼儿教育中一种不可缺的辅助教学工具。思维导图的应用不是局限在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中,而是存在于幼儿教育的方方面面。教师应当基于新型教育理念,对思维导图的应用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和探索,使得思维导图在幼儿园的活动和教学中都能发挥出它潜在的教育价值,促使幼儿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从而实现更有创新性的成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