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汴水流年

2020-05-26宋旭萌

今日财富 2020年14期
关键词:汴河梦华长卷

宋旭萌

有宋一朝,是中国帝制时代社会文化高度发达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化与艺术成就空前绝后,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因此才有北宋末年《清明上河图》中所绘繁荣图景的出现。《清明上河图》作为一幅风俗长卷,以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再现了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故而对这幅画的研究除却艺术价值外,还需根据其成画的年代背景出发,分析当中蕴含的大量诸如生活习俗、城市风貌等信息,对其文献价值进行研究。

一、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其人,史料少有记载,除《清明上河图》之外的作品大都失传,因而关于此画的成画时间与地点甚至作者生平一直为学界所争论,但据金人张著所提跋文“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游学于京师……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称数家也。……《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入选神品,藏者宜宝之”,可对其一生轨迹大致一瞥。目前学界大多认为张择端成名于宣和年间,亦绘《清明》于徽宗末年,画中描绘场景为汴京东南角或以东南角为主要取景点而综合加工的。《清明上河图》横长528.7厘米,纵宽24.8厘米,绢本设色。画幅场景宏大,视角为俯瞰与散点透视相结合,渐进叙事构图,笔法精细严谨,随着长卷徐徐展开,一幅城郊市井生活图景出现在世人眼前。诚然就艺术修养与美学神韵而言,界尺画被普遍认为不及文人画的寄情写意、气韵悠长,且此画并未收录于北宋官方编纂的《宣和画谱》,而同一时期王希孟所绘长卷《千里江山图》则极受宋徽宗喜爱——虽传《清明上河图》曾得徽宗御笔题跋并加盖双龙小印,但已佚,不可考——然其独有的艺术价值与文献意义仍使其名列当今十大传世名画,并作为国宝级文物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二、《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

不同于“与其工而不妙,不若妙而不工”、“画中有诗”的文人画,《清明上河图》以现实主义手法生动描绘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形工且精细,而笔者以为其真正的艺术价值不在笔法,而是时间性,是循序渐进的空间场景变换和强烈的叙事感染力。

《清明上河图》整体叙事与中国古典文学的赋比兴和西方经典的“三幕戏”(third act)结构异曲同工,整幅长卷的内容按照三大幕依次推进。右端卷首第一幕,乡野风光,垂柳萌绿,画面由寂静原野逐渐过渡到村落田畴,车轿人马伴着潺潺的溪流与稀疏的树石出现在观者视野中,画面随之向左平移,此处出现了第一个可称之为“冲突”的场景表现:马匹受惊,并由此构成一个以马匹为中心的连贯动态场景。受惊的马向前飞奔,即将冲向前方的孩童,前后各有人慌张地追赶阻拦,周围食肆的食客、路边的卧牛一同回头张望,一个冲突场景呼之欲出,与宁静的乡村风光形成强烈对比,画面气氛活跃起来,为后卷做出了铺垫。人物逐渐增多,屋舍俨然,市廛的热闹景象跃然纸上,随之来到画卷中部以虹桥为中心的叙事高潮。虹桥横跨汴河之上,与之形成斜十字交叉构图,并在此处呈现了第二幕大冲突:一艘巨大的漕运船即将撞上虹桥。以该视点为中心,水流湍急,船工有人在奋力撑蒿,有人齐心摇橹,有人急忙放下桅杆,后方船只拼命转向,沿岸百姓伸手疾呼,桥上行人越过围栏扔下绳索试图营救,另有一众指点围观、呼号助威。在这令人屏息的戏剧冲突中,画家同时兼顾了沿河两岸的景象,汴河漕运繁忙、舟旅往来的景象由此得以全面展现。画卷再向后,第三幕描绘了城门内外的热闹街景。此处为全卷收尾部分,同时又另有一处高潮:以汴京内城门东角子门的城楼为中心,城楼高耸巍峨,街道纵横交错,行人摩肩接踵,店铺鳞次栉比、应有尽有,士农工商无所不聚。

《清明上河图》采用全景式散点构图,步步生景,画面气势磅礴而又细致入微,三大幕场景选用的透视方法各不相同,主次分明,互为呼应,在长卷中营造了生动的戏剧性和起伏的韵律感,将当时汴京各个阶层的日常生活与风俗习惯真实地展现在世人眼前,这种精妙的戏剧性,可谓《清明上河图》最令人赞叹之艺术价值。

三、《清明上河图》的文献意义

孟元老作《东京梦华录》追忆北宋年间东京汴梁的风俗人情,对其繁华景象的描述详尽至极,而观《清明上河图》正如《东京梦华录》之记述,令文字有了生动的图像阐释,也正是其作为文献资料的价值之所在。

据《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汴京开放包容,百姓体面且敬业,无论什么职业“皆具冠带”,“至于乞丐,亦有规格……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乃至“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这些对于商户与衣着的描写,在《清明上河图》中有清楚的画面展示。

有关汴河,《宋史·河渠志》有载,京城的内外之需皆由汴河输送,“半天下之财富,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续资治通鉴长篇》载,“……波流平缓,两堤平直,江淮扁舟,四时上下,昼夜不绝”。有關汴河周边繁华热闹的描述,在《清明上河图》中更是得以全观:正在航行的大船吃水很深,另有其余多艘停泊在岸边,船工码头卸货,沿河商贸繁荣,看相算命、茶馆食肆、牙行交易等都被画家逐一描绘。另外对于当世民风,《东京梦华录》云“加之人情高谊,若见方外之人为都人凌欺,众必救护之”,这种互相间的关照与人心淳朴,在《清明上河图》漕运船经虹桥而不得过的冲突画面中,被围观众人慷慨施以援手的描绘真实印证。

饮食在画中更是举目可见,汴河码头旁供船工果腹的小食肆,炊饼店的门口摆着一笼馒头,店主正在兜揽生意,炊饼店右侧的酒肆挂出招幌,名为“小酒”,临河而建的“彩门欢楼”,可以一边饮酒,一边赏景。凡此种种,与时人描绘殊无二致。尽管《清明上河图》的描绘在画面进入城门后便收笔结尾,但从其画中的胡商骆驼队,由官方授权的“正店”大欢楼,肉铺“孙羊店”、香料铺“刘家上色沉檀香”、医馆“赵太丞家”等,仍能窥见城中繁华的一角,北宋经济的繁荣也由此体现。

《清明上河图》以极为丰富的内容充分展现了清明时节东京汴梁的自然风光与社会景象,真实地描绘了不同社会阶层与各行业人物的生活情态。世人赞赏其高度的艺术性与现实性,刻画细致生动,却并非将社会万象事无巨细全部收录,而是经由画家敏锐的观察与细腻的感知,挑选了具有形态美与戏剧性的画面和场景落笔,严谨且恢宏。整幅长卷从右首田园风光起,至左首进城后行人逐渐稀疏的画面结束,收尾呼应,而观之全貌,动静对比,虚实交错,由铺垫到高潮,从闲笔到主旨,一条寄托着画家“盛世清明”的主线串联长卷全篇,令观者沉浸其中,赞叹蛰伏。《清明上河图》成画仅二十余年后,北宋王朝遭遇靖康之难,徽钦二宗被俘,北宋灭亡,朝廷南迁。逃至南方的北宋臣民回首遥望故国,对昔日汴京的壮丽辉煌无限眷恋,孟元老因此作《东京梦华录》以慰怀念,而作为距亡国仅余二十多年的《清明上河图》的繁荣画卷中,是否对这场悲剧有所察觉,又是否在画中对宣和年间的靡靡世风与腐败皇权有所隐喻,引人思考无限。(作者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汴河梦华长卷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临床研究
长卷
无题(1)
基于汴河水系的北宋东京滨水商业初探
谈唐英与景德镇妙不可言的缘分
汴河故道,深埋地下的辉煌
从汴河兴衰看开封的城市发展起伏
《人间生活》教学设计
我的一生是宣纸的长卷
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