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及模式变革

2020-05-26刘莎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高校现状

刘莎

摘   要:近年来,国家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对于教育事业的改革投入力度也越来越大,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目前,对于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来说,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图书馆是知识和信息中心,具有强大的信息收集、筛选以及抓取能力,有非常丰富的馆藏资源。尤其是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每天产生的信息是海量的,怎么才能够更加高效的管理图书馆信息,也是目前所有高校图书馆管理的重点探究课题。笔者就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多角度深层次探索目前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的管理现状,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  图书馆管理  现状  模式变革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2(a)-0162-02

从目前实际的发展现状可以发现,高校师生在获取信息的时候,存在严重的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信息内容没有得到有效监管,图书馆在传播信息的时候,加强信息质量的控制也是目前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图书馆的改革提供了新的路线,想要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将自身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图书情报管理体系,加强情报管理工作。

1  高校图书馆管理的重要性

1.1 是师生交流的有力依据

作为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管理是教育活动的载体,同样也是高校师生开展交流的有力依据。在大学中设立了种类繁多的科目,院系林立,使高校图书馆藏书呈现非常强的综合性,并且跨度非常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图书馆成了教学交流和教学实践的重要保障。对于图书馆管理来说,因教学活动的周期性特点,也使管理具备了通约性的功能,使教学科研成果得到更好的保存,促进了教学经验的交流。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图书馆藏书,对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经验进行检验,学生也可以对目前的教学动态有及时的了解。

1.2 广大师生知识理解深度

高校工作中图书馆管理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图书馆是师生查询知识信息的资源中心,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為高校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对管理水平不断进行完善意义重大。但从目前高校图书馆实际的发展水平,可以看出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2  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管理现状

2.1 馆员缺乏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指的就是个体在从事的工作类型、职业价值、目标以及其他因素的评价。无论哪一行业的人员来说,职业认同感都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状态。随着高校图书馆的快速发展,馆员的知识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其他专业的馆员进入到图书情报管理中来。但由于教育经历的不同和专业的差异性,实际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对于该职业的认同感存在很大的差别,认为图书馆的地位越来越边缘化。而这种消极的职业定位,对图书情报管理的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对新业务的开展非常不利。

2.2 提供深层信息服务的能力有限

目前,高校图书馆开展的工作主要是围绕学校的科创提供服务,实际能够开展社会化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少之又少。首先,高校图书馆得到的经费投入力度存在很大的差距,很多学校的经费有限,很难同时选择同类型的数据库,而缺少资金就无法提供相应的服务,对馆员的职业能力也有一定的制约,还会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造成直接影响,这也是多数图书馆无法提供深层信息服务的原因。此外,有些图书馆虽然有丰富的馆藏资源,但受到专业人才的制约,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导致馆员的工作积极性比较缺乏。

2.3 很难满足用户多元化信息需求

图书情报管理工作有一定特殊性,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并且也可以提供有偿服务。而对于公益性服务的用户需求,主要是希望图书馆能够提供更多的资源、便捷的借阅方式以及良好的自习环境。而对于有偿服务的用户来说,主要是希望有更精准的文献传递、更快速的检索证明,充分体现出时效性的特点。但作为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个性化服务上很难实现面面俱。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技术因素和馆员自身能力的影响。

2.4 开发信息管理系统不足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深入,目前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高校图书馆想要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就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设更加高效、完善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在信息管理系统中,数据库系统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很多高效图书馆的图书情报管理系统比较少,对于资源管理的效率很差,无法有效保障售后服务,对于长期服务有很大的影响。

3  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管理改进策略

3.1 深化改革图书情报管理模式

首先,建立一体化管理模式。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图书情报的信息整合加强重视,使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缺陷得到弥补。高校要建立多个渠道对图书情报资源进行收集,并入情报中心、国家图书馆等等,在本校的图书情报中融入各类信息咨询和图书资源。其次,在确定自身图书情报管理模式的时候,要开展专项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工作,对师生的实际意愿进行收集,并借鉴其他图书机构的先进经验,通过合理调整之后实现图书情报资源共享。

3.2 完善图书情报管理体系

在构建图书情报管理模式的时候,需要将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这就要求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使高校图书情报管理逐渐向着标准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基于这一情况,高校首先要建立专门的图书情报管理部门,对部门人员的工作权责进行明确,加强部门内部的协调。适当增加网络资源管理制度,使高校图书情报管理效率得到提升,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图书信息服务。在图书情报服务体系中,应当添加关键词搜索、电子服务、人工服务等,使师生能够更加快捷地查询想要的资料信息。

3.3 搭建图书情报网络平台

首先,要将电子情报网站与网络图书馆有效结合起来,使图书情报资源大量重复的问题得到改善,整合、提取重叠的信息。其次,建立图书情报共享体系。高校师生也可以将日常生活中提取的情报和高质量的图书纳入到共享体系中来,使图书情报信息的传播效率得到提升。最后就是结合图书情报管理与互联网计算机技术,搭建图书情报网络数据库,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3.4 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

由于新中国成立时间较短,在高校图书情报管理专业人才方面比较欠缺。所以,在深化改革图书情报管理模式的时候,要积极引进先进的专业技术人才,打造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图书情报管理队伍。可以聘请复合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对精通图书情报、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人才优先录用。高校还应当加强联系其他的信息管理机构,并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软件。还有就是要定期培训现有的图书情报管理人员,使图书情报管理部门人员的综合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4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想要使网络时代下的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就需要加强对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要尽快开展图书情报管理的创新优化工作,使自身的图书情报管理水平和质量不断得到提升,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建立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打造完善的图书情报管理体系,搭建高效的图书情报网络平台,使高校师生的信息需求得到满足,也为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婉丽.高校图书情报管理模式的转变与新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9,36(2):11-14.

[2] 张倩,袁琳.高校图书情报管理现状及模式变革研究[J].才智,2018(25):15.

[3] 白俊龙.新时期高校图书情报管理模式的分析及优化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2):140.

猜你喜欢

图书馆管理高校现状
智能化管理对我国当代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影响研究
柔性管理及其在图书馆管理中的核心应用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