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思》英译本对比探析

2020-05-26张小芳

卷宗 2020年8期
关键词:措辞句法

张小芳

摘 要:本文以《相思》三英译本(许渊冲、Fletcher和Bynner)为研究对象,从措辞与句法结构角度探析译文与原文的契合性。

关键词:《相思》;措辞;句法

1 引言

《相思》是由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借物寄相思的五言绝句。全篇以相思子(红豆)寄情,以此眷怀友人。该诗语言明快,婉转含蓄,语浅情深,朗朗上口。诗歌语言最为复杂、精炼且具有代表性,相较其他语言形式,对译者的翻译能力要求更为严格(崔晓晋,2016)。唐代绝句名篇广为流传,深受中外学者、翻译名家的青睐。本文以《相思》三英译本(许渊冲、Fletcher和Bynner)为研究对象,探析译文与原文的契合性。

2 《相思》三译本对比探析

此诗以“相思”为题,一语双关,寄情于物,因而诗名的英译也需颇为考究。本文选取的三译本诗名译法各不相同。许译与Fletcher译都为:LOVE SEEDS,既涵物又抒情,译者对文化背景知识与译语把握较为精准。Bynner译为:One-Hearted,传达了相思意境,未整体考量全文以“红豆”寄相思,同时此物又名为“相思子”,因此译者未能贴合原文译出双关之妙。

2.1 首联

首联“红豆生南国”,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令人无限想象。红豆产地为南方,即岭南地区。唐诗中常以此物抒发寄托相思之情。而古时”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

许译为:Red berries grow in southern land,句法主谓结构与原诗契合。Fletcher译为:The red bean grows in southern lands,译诗与许译结构一致。Bynner译为:When those red berries come in springtime,译诗将主谓句法译为时间状语,将原作首联与颈联视为整体进行翻译,其中“springtime”与颔联中的“春来”相对应。由此可见,西方重分析抽象思维更多强调对客观的摹仿与再现,反应在语言中,就是英语重写实、重理性(刘金龙,叶红卫 2008)。而诗中“南国”即岭南地区,既是红豆产地,又是友人身处之地,暗含颔联的相思之情。许译为“southern land”与原作意合形合。Fletcher译为“southern lands”,译者将“南国”译为“南面的国家”,此处是因缺乏原语地理文化知识而产生的错译。而Bynner译为“southland branches”,将“南方”与颔联中的“几枝”合译为“your southland branches”,进行语序重组,以名词修饰名词,此译法也可达意。

2.2 颔联

颔联“春来发几枝”,语言轻柔亲切,过渡自然。该句中诗人以寓意情味的红豆寄托相思之情。

许译为:In spring they overload the trees,该句法为主谓结构,译诗中增译主语“they”,译代指首联中的“Red berries”,符合原作全篇紧扣红豆的写作手法,为全诗后半篇营造了意境。Fletcher译为:With spring its slender tendrils twine,回译为:春天来了,红豆细细的须缠绕起来了,此译法虽押韵,却既不符合客观事实,又与原诗不相符。Bynner译为:Flushing on your southland branches,该句法为伴随状语,译诗的逻辑主语为首联中的“Red berries”,Bynner将首联与颔联分割为一个翻译单位,解构原作,重组信息,该翻译策略虽达意却缺乏诗歌简洁对照美感。

2.3 颈联

颈联“愿君多采撷”,语言诚恳真挚,诗人愿身处南方的友人多采撷红豆,言外之意为:“看见红豆你便会想起我呀”,暗示友人珍重友谊。

许译为:Gather them till full is your hand,该句为倒装结构。Fletcher译为:Gather for me some more, I pray,此句仍为误译,译者将“愿君”理解为“自己”,此处是寄意友人多多采撷红豆,而译者混淆了主語,此处应使用第二人称。Bynner译为:Take home an armful, for my sake,该句为祈使句,语气更贴合原文,更为真挚。颈联的点睛之笔为“多”字的译法。此句用“多”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许译用“full”来传达多之意,Fletche用“some more”,而Bynner则用“an armful(一怀抱的)”,这三者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情高意切。

2.4 尾联

尾联为点睛之笔,其中“相思”与首联“红豆”遥相呼应,不仅切合"相思子"之名,同时关乎相思之情,一语双关之妙用在此处运用得淋漓尽致。这又像是娓娓道来:唯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令人无法忘怀。该句又充分为颈联解释了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也能体味到令诗人无法忘怀的正是与友人深厚情谊与相思之意。

许译为:They would revive fond memories。Fletcher译为:Of fond remembrance ‘tis sign。Bynner译为:As a symbol of our love。结合原句“此物最相思”,汉语语法规整。首先对比“此物”的译法,许译中以代词“They”,代指“Red berries”,首尾相呼应。而Fletcher将“此物”译为“sign”,Bynner译为“symbol”,这两种译法都过于抽象,忽略了尾联中的“此物”和首联中的“红豆”遥相呼应,因此此处许译略胜一筹。原诗中高级副词“最”,令双关语中的含蕴更为深厚。而在这三首译诗中并未体现“最”字的英译,皆采用了意译翻译策略,解构原语,省译了“最”字。

3 结语

通过译诗措辞与句法对比探析,许译结构层次更为清晰,用词更为准确贴切。同时《相思》三英译本皆为4行,每行8个音节。许译押abab韵,Fletcher译押abcb韵,Bynner译押abaa韵。通过探析,许译做到了音美、意美、形美,更为朗朗上口。Fletcher译诗中有较多因未充分理解原作而误译的部分,警示译者需掌握原语文化背景,提升译作质量。同时Bynner在该译诗中的翻译策略也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刘金龙,叶红卫.跨文化视角下的古诗词曲英译策略研究.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8(6):402-405.

[2]崔晓晋.我国古诗词曲中的茶文化英译策略[J].福建茶业,2016(10):346-347.

猜你喜欢

措辞句法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日语专业学生的语用误用以及相关教授法
散文“Of Studies”两种译本对比赏析
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可译性
《老人与海》男女译者译本对比
疑问词“怎么”句法功能的演变及其动因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