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食曾是与皇权分庭抗礼标志

2020-05-26尤梓

廉政瞭望 2020年3期
关键词:阮咸侠士孟尝君

尤梓

现在国人吃饭,都坐在一张桌子上,所以一般人总认为,中国传统宴席方式是共享一席的合食制,既亲切,又热闹。遇有喜庆,还要大宴亲朋,以显感情和敬意。殊不知,这种传统在中国其实并不古老,只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此之前的就餐方式,都是分食制。

如《史记·孟尝君列传》就记载:“战国四君”之一的孟尝君广招各国人才,某天请一个新来投奔的侠士吃饭,侍从不小心挡住了烛光,侠士就认为自己吃的那份菜与孟尝君不一样,欲离席而去。显然,那时就是分食的,不仅是一人一份还是一人一张桌子,如果坐在一起合食的话,便不会发生“饭不等”的误会了。

这个故事的后续是,孟尝君立即起身,把自己的那份端到侠士面前,澄清误会。侠士看了很惭愧,果断自杀。

怎么吃饭不仅是习惯,在古代更是一种礼仪,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礼”才逐渐被打破,合餐制开始出现在中原地区。

《世说新语·黜免》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晋大将温桓与众人一起用餐,其中有一个叫椅的参军,在用餐的过程中用筷子夹蒸薤白,蒸过的薤白是滑溜溜的不好夹,椅一直夹不起来,样子很滑稽,一起吃饭的人就笑话他。温桓就说:大家都在一个盘子里吃饭,你们却不帮助他,还用指望你们一起匡扶危难么?于是把同桌吃饭的人都罢免了。

这里就很明确地提到了东晋时期,聚餐的时候已有共用餐桌,甚至在一个盘子里吃菜的事例了。

合餐制之所以在魏晋出现,一个原因是礼乐崩坏,战乱频仍,人们渐渐摒弃了两汉时期严格的礼法,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一种生活态度。两汉时代讲究“汉官威仪”,到了两晋,玄学风行,流行起“晋人风流”,尤其是上层贵族对于礼法开始有逆反心理。于是,在一些士族那里出现合食现象,摆脱了原有饮食礼制的束缚,甚至成了士族与皇权分庭抗礼的一种表现。

《世说新语》记载了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和他族人聚会的故事。阮咸仕途不得意,任散骑侍郎时,山涛推举阮咸主持选举,晋武帝认为阮咸好酒虚浮,于是不用他。

一次阮咸和族人一起聚会,没有实行分餐制,而是大家一起喝酒,为了喝得痛快直接放弃了先从酒瓮中打酒到酒杯中再喝的方式,直接共用酒瓮,围坐一起,轮流从酒瓮中直接喝。

对于将分餐视为尊卑贵贱体现的人来说,这必然不免涎沫交流,但是大家却不以为意。有的时候,散养的猪看见阮咸他们喝得开心,也上来凑热闹,阮家弟兄也不驱赶,索性和猪共享美酒。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也促使个人生命意识的觉醒,让人们选择远离政治,回归自我,饮食成为个人情感的载体。为了应对现实社会中的流离失所,人们更加注重追求家庭内部的团结,将伦理亲情用饮食的方式表达出来,以此维护家庭内部的亲亲和睦。这也是合食制逐渐产生的原因之一。

《魏书·杨播传》中记载,杨播出自中华大家族弘农杨氏,在他曾曾祖父杨结时就是慕容燕国的中山相,曾祖父杨珍时归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杨播的母亲王氏又是北魏文成帝皇后冯氏(鲜卑化汉人)的外婆。所以他们家既保留了汉家忠孝思想,在饮食起居上又受鲜卑影响。

他的兄弟在家时,必须同盘而食,兄弟没回来,就一定要等到全部回来之后才动筷吃饭。这是因为,兄弟八人只存活下来三人,亲情对他们而言是最重要的,合食既是鲜卑的习俗,又是顾及兄弟亲情的忠孝思想。

唐宋时期是我国饮食发展繁荣兴盛的时期,从进食方式而言,传统的分食制逐渐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合食制。這时候饮食习惯所传递的“明贵贱、辨等列”的信息弱化,同桌而食的人在此刻,使用同样的饮食器具,吃同样的食物,在心理上会相互认同,情感上会更加亲近,饮食承载更多的是社会交往功能。

饮食制度的发展何去何从,是由社会经济、文化、心理共同决定的结果。

猜你喜欢

阮咸侠士孟尝君
冯谖为孟尝君“买仁义”
白精灵与灰侠士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读后
阮咸之流变及启示
阮咸:他把名字留给了乐器
浅析侠文化中的“隐逸”之道
谭拾子调停政坛恩怨
风流入弦,花月无缺
试论《琅琊榜》中所蕴含的侠士文化
翻洗酒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