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l重塑工作世界与职业教育信息化的适应

2020-05-26许艳丽李文

中国电化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工智能

许艳丽 李文

摘要:与工作世界具备动态适应关系是职业教育信息化与普通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区别。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工作世界,职业教育信息化如何适应工作世界的变革,应对人工智能时代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亟需关注的重点问题。为此,该文基于历史视角及国际案例,论证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动态适应工作世界的变化。基于工作分析视角探析AI重塑工作世界,将呈现工作机器智能化、工作活动智慧化与工作关系协作化的变革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厘清职业教育信息化与工作世界变革特征的适应关系,即智能学习空间、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线协作学习项目,适应工作世界变革产生的人机协作技能、软技能、在线协作技能等的培养要求。遵循适应关系,应建设支持人机协作的智能学习空间;构建以人为中心、技术辅助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模拟真实工作的在线协作学习项目。

关键词:人工智能;工作世界;职业教育信息化;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与工作世界具备动态适应关系是职业教育信息化与普通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区别。发展职业教育信息化是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的必然选择和战略举措,其关键在于帮助学生为未来工作世界做准备,培养学生具备应对未来工作的技能[1]。人工智能在社会领域的广泛应用正在重塑工作世界,工作世界的变革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 了新的技能要求,对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因此,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与实践不应只关注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更应重视其重塑工作世界后对职业教育信息化产生的新的培养要求,即人工智能通过重塑工作世界进而影响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职业教育信息化如何适应工作世界的变革,根据工作世界要素的变革特征及其产生的新技能需求,设计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新的应用方式,成为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亟需关注的重点问题。人工智能重塑工作世界的变革特征对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并提供新的方向。

一、职业教育信息化与工作世界具备动态适应关系

职业教育关注获取工作世界的技能,帮助学习者有效参与工作世界,其发展动态适应着变化的工作世界。发展职业教育信息化是促进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工作世界的重要举措。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应基于工作世界的要素及其技能需求,设计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培养学生具备工作世界所需的技能。因此,職业教育信息化与工作世界具备动态适应关系,需随着工作世界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职业教育动态适应变化的工作世界

职业教育与工作世界之间是动态适应的关系,工作世界的变化直接促成了人类职业教育整体形态的变迁。第一,在农业时代,人类工作世界处于原初生产力水平,使用简单的工具,以族群为单位从事种植、狩猎和采集活动;这时期出现了家庭传承制,技能由父母传至孩子。第二,在手工业时代,剩余食物的积累促使一部分人能够在农业以外的领域工作,社会与文化开始专业化,出现劳动分工,工作世界处于手工劳动的生产力水平,使用相对专业的工具,以作坊为单位从事手工艺品的制作活动;这时期出现了传统学徒制,技能由工匠授予学徒。第三,在工业时代,工作世界处于机器大生产的生产力水平,机器具备了超越人力的动力,以工厂为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流水线的分工合作产生了对大批具有基本文化和职业技能的工人的需求,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应运而生。来自工作世界的信息有利于理解职业教育的本质[2],关于工作要素与意义的信息决定了学习者就业后在工作世界中需要具备的知识与技能,进而决定了职业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等。

(二)职业教育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适应工作世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UNESCO-UNEVOC)在关于“为了变化的工作世界的教育”研究中提出发展职业教育信息化是促进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工作世界的重要举措[3]。以德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为例,技术的应用非常强调针对工作世界的信息化支持,目的是通过技术最大限度支持针对“复杂工作内涵”(包括工作对象、工具材料、工作方法、工作要求和劳动生产组织形式)的学习[4]。一方面,德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以真实工作为基础,设计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性工作活动,把复杂工_作现实转变为一种学生可以驾驭的学习情境。学生基于技术支持建立与真实工作世界的连接,完成基于工作世界设计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德国职业教育的信息化教学系统很大程度上被设计成为一个“指导性的工作系统”,实现对工作世界的信息化支持,旨在帮助学生具备顺利完成在特定工作领域、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下的综合性工作活动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满足工作世界的技能要求。

(三)职业教育信息化动态适应变化的工作世界

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核心是基于工作世界的要素及其技能需求,设计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方式;其目的是通过技术支持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具备工作世界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适应工作世界。工作世界的变迁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工作世界。世界经济论坛(WorldEconomic Forum)研究提出人类与机器的新劳动分工,可能会净减7500万个工作岗位,同时创造1.33亿个新工作角色,工作者将向新的工作世界转移,人工智能重塑工作世界的新兴轮廓正在迅速成为全世界数百万工作者的生活现实[5]。职业教育信息化应基于工作世界的变革特征,设计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及技术支持的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具备未来工作世界需求的技能。

二、Al重塑工作世界的变革特征

人工智能是一种变革性技术,其在社会领域的应用正在重塑工作世界。工作世界内含工作的全部要素和意义,包括工作中要使用的工具技术、制定的工作目标任务以及处理的人际关系等等[6]。通过工作分析可获得丰富的工作世界图景[7],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基础理论与方法,通过工作描述(Job Description)确定工作的职责、内容和范围,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工作者所需具备的技能。工作描述能有效呈现工作世界的基本要素,韦恩·蒙迪(Wayne Mondy)等提出工作描述应包括工作中使用的机器和设备[8];埃里克·普里恩(Erich Prien)认为工作描述即指工作活动,包括主要工作职能及在职者日常从事的活动[9];加里·德斯勒(Gary Dessler)提出工作关系也应包含于工作描述的要素中[10]。综合已有研究,本研究从工作机器、工作活动和工作关系三个方面探析AI重塑工作世界的变革特征。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适应工作活动智慧化的软技能培养要求

AI替代人类完成重复性、常规化、可预测的工作活动,人类被转移到依赖难以被机器学习的智能开展的工作中,发挥人类独特的智能优势,从事智慧化的工作活动。人工智能时代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各行各业的运作发展和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要求达到了更高层面,教育需求也有所提升,劳动力市场渴求勇于创新、个性化的高技能智慧型人才[16]。工作者必须具备适应于智慧化工作活动的软技能,如灵活性、创新能力、情绪智力等,这些技能是不易被AI替代的人类独特技能,支持人类完成智慧化的工作活动,保证人类在未来工作世界中占据主导地位。

以人为中心、技术辅助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软技能的培养。一方面,当前职业教育中“技术优先论”教学模式将职业教育信息化看作是一个如何传送内容的技术问题,强调技术对内容的传递作用,而不是学习过程本身的价值。内容传递式的“技术优先论”教学模式只能培养学生利用现有知识解决现有问题,然而这类利用现有知识解决现有问题的工作活动在未来将被AI替代,因此“技术优先论”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有效应对智慧化的工作活动。

另一方面,在职业教育中许多工作领域所需要的隐形知识与技能,无法通过技术进行传递,需要学生与学校教师或企业教师进行面对面的线下教学互动。例如,学生职业认知的获得与师生交互密切相关,专业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将影响学生对于职业价值、职业态度和职业准则的认知,企业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有利于学生直接获得职业资源,明晰职业认知[17]。面对面的线下教学互动有助于教师向学生传递隐形知识与技能,其中就包括了处理智慧化工作活动时所需要的软技能。

(三)在线协作学习项目适应工作关系协作化的在线协作技能培养要求

AI替代简单重复的工作后,人类的个体智能难以独白承担各种各样跨界性的复杂工作任务,完成工作更加强调协作。智能化社会条件下,不同的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切入到同一个工作过程中,共同完成跨界性的工作活动,未来人类工作更依赖协作化的工作关系。这要求作为未来工作者的职业院校学生具备在线协作技能,能够基于网络与其他工作者进行协作。

为了培养职业院校学生适应协作化的工作关系,胜任在线协作工作,职业院校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在线协作学习项目。在线协作技能是一类没有特定的理论规则并且与具体情境密切相关的经验技能,难以在教师的知识传递和课堂教授过程中学习获得。体验学习对于领域技能的学习非常有效,与真实工作相关的模拟将成为技术支持的学习项目应用体验学习的主要方向[18]。在线协作学习项目的实质是技术支持的体验式学习,学生参与在线协作学习项目是由具体体验,经反思观察、抽象概括与行动应用,再回到具体体验所组成的完整过程。通过模拟在线协作工作活动的协作角色、协作任务及协作情境,使学生参与完成协作活动过程中任务感知、集体认同、技术应用等关键环节,产生对于协作活动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参与感受进行分析、交流和讨论,并进一步抽象,形成一般性的结论,建构自身的在线协作技能。

四、职业教育信息化适应工作世界变革特征的重要举措

为了适应AI重塑工作世界对工作技能的培养要求,职业教育信息化在发展过程中应建设支持人机协作的智能学习空间,构建以人为中心、技术辅助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在线协作学习项目,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具备未来工作世界需求的工作技能。

(一)建设支持人机协作的智能学習空间

智能学习空间的建设包括智能物理空间与智能虚拟空间的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应模拟真实工作环境逐步升级改造传统物理空间,并根据人机协作技能的培养需求创设智能虚拟空间。

第一,智能物理空间的设计应注重对真实工作环境的模拟,升级改造传统物理空间。主要涉及对职业院校的教室、实验室、实训基地进行智能化升级,模拟真实工作环境中的空间规划、物理环境、桌椅陈设以及工作中应用的机器设备,建设职业教育的智能教室、智能实验室和虚拟工厂的物理空间,为学生在智能学习空间中进行人机协作提供物质设备基础。例如,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升级“智能化、信息化、体验性”实训基地,与民生银行合作,共建校内仿真无人银行“智慧金融体验中心”;融人京东、永辉超市的前沿技术打造“智能零售体验中心”;引进用友软件“财务共享”平台,开发“财务共享体验中心”;新建虚拟现实、BIM建筑模型设计等技术先进、特色鲜明的实训环境[19]。

第二,根据学习需求创设智能虚拟空间,包括对智能导师系统与智能学习伙伴的设计。智能学习空间中重要学习需求是培养人机协作技能,因此智能导师系统和智能学习伙伴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多媒体设备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让学生观察工作机器的外在构造、物理特性和运行状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分析能力,获得机器的外在物理特征和内在规律信息,促进学生将自身的知识和技巧与机器的特征规律有效结合,在人机协作中掌握主动权。例如,德国Medienc,ommunity在线学习平台将增强现实技术连接到社交网络,使学习内容能够直接访问,并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随时随地获取详细解释。该项目旨在开发和测试智能学习伙伴,帮助学习者可视化印刷过程、维护活动或质量控制要求,以及学习概念背后的理论,优化对进入或已经在行业中工作者的职业培训[20]。

(二)构建以人为中心、技术辅助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指面对面教学模式与技术辅助教学模式的任意组合。构建以人为中心、技术辅助的职业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一方面需要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研究技术对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和作用;另一方面需要以教师为中心,发挥教师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主导育人作用。

第一,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研究技术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与作用。一方面是研究工作世界中的技术变革对职业院校学生产生的新技能需求;另一方面是基于新技能需求,研究哪些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可以由技术完成,哪些教学活动必须由教师引导的面对面教学完成。职业教育部门的决策者应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清晰的教育教学规划,确定职业教育中面对面教学与技术辅助教学的组合形式,引导混合式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例如,为应对工业4.0引发的工作世界变革,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职教所共同发起“职业教育4.0-适应未来数字劳动的专业人才资格与能力”倡议,支持德国科研界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展研究,分析数字化对职业资格要求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影响,从而更好预测未来技能需求,并为开发相关新教育职业及修订更新职业教育教学规范标准提供依据[21]。

第二,以教师为中心,发挥主导育人作用。澳大利亚学者约翰·哈蒂(John Hattie)对大量教育论文的研究发现,实现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22]。以人为中心、技术辅助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面对面互动学习过程的重要性,重视面对面教学的不可取代性。要使技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具备软技能,起主导作用的只能是教师。教师需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将静态孤立的职业教育要素组织成为动态联系的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学习进行全局规划;激发并鼓励学生智慧的生成,引导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而非只是向他们传递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现自己的软技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习得软技能。

(三)开展模拟真实工作的在线协作学习项目

在线协作学习项目是学生利用信息与通信技术开展的跨专业、跨学校甚至跨地区的协作学习活动,学习项目实现对真实工作的模拟,相关专业和行业的核心技能、实践、标准和原则被全面、准确和恰当地融入学习项目。开展在线协作学习项目需要建设协作信息平台,为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教师的协作工作以及学生的协作学习提供技术支持,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教师基于信息平台开展协作,共同设计并实施在线协作学习项目。

第一,建设支持职业院校师生协作学习与工作的信息平臺。根据在线协作学习项目的需求,可以选择多样化的技术应用于信息平台中,包括无线宽带、SG网络、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社交媒体、Web2.0等。基于泛在网络的信息平台能够为支持协作学习与工作的职业教育信息平台建设提供参考,基于泛在网络相关技术,不仅可以让团队成员随时随地利用智能终端参与协作交流与学习,还可以通过RFID、M2M与传感网络等技术传输数据,对异地可编程硬件设备进行授权范围内的远程操控[23],能够有效地实现实训设备的共享,符合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第二,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设计并实施模拟真实工作的在线协作学习项目。职业院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基于协作平台进行专业交流,展开合作式教学,为学生参与协作学习项目提供全程指导。模拟真实工作的在线协作学习项目的设计与实施,需要不同专业的教师团队与企业相关人员共同参与。因此,在线协作式学习项目的设计、实施与参与是一群跨越空间、时间和组织边界的人通过信息与通信技术,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协同学习或工作的过程。

五、结语

职业教育信息化与工作世界具备动态适应关系是其不同于普通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特点,是促进职业教育适应工作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满足工作世界技能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人工智能在社会各领域的快速发展与应用,重塑工作世界,工作世界各要素的变革特征对职业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新的培养要求。培养满足未来工作世界技能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对学生而言是获得成功的职业发展机会的重要保障,对职业教育而言是其提升服务能力的必然途径,对国家而言是面向人工智能时代以人力资本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支持。因此,适应AI重塑工作世界的变革特征将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金慧,邵钰等.智能化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创新——《地平线报告》(2018高等教育版)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8,(5):5-16.

【2】【7】徐国庆.职业教育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Rupert Maclean,David Wilson.lnternational Handhook of Educationfor thechanging World of Work:Bridging Academic and VocationalLearning[M].Netherlands:Springer,2009

【4】赵志群,陈玉琪.德国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87(4):109-121.

【5】World Economic Forum.The Future of Johs Report 2018[R].Ceneva.Centre for the New Economy and Society,2018.

【6】李晓元.文化世界的工作世界本质——人民性的根本意义[J].社会科学辑刊,2018,(5):94-100.

【8】加里·德斯勒,陈水华.赵曙明,高素英译.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9】埃里克·普里恩,伦纳德·古德斯坦等.朱舟,朱营译.工作分析:实用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10】韦恩·蒙迪,罗伯特·诺埃.葛新权,郑兆红等译.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11】迈克斯·泰格马克.汗婕舒译.生命3.0: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进化与重生[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

【12】张怡.集体智慧——智能化社会条件下人类合作和共享智能的基本形态[J].哲学分析,2018,(5):15-24.

【13】Dorit Ceifman,Daphne R.Rahan.Coller,tive Prohlem-Solving:TheRole of Self-Efficary,Skill,and Prior Knowledge[J].lnterdisciplinaryJoumal of e-Skills and Lifelong Learning,2015,(11):159-178.

【14】William A.Carter,Emma Kinnucan et al.A National MachineIntelligence Strategy for the United States[R].WashingtonDC:CSIS,2018.

【15】托马斯·达文波特,茱莉娅·柯尔比.李盼译.人机共生:智能时代人类胜出的5大策略[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

【16】董文娟,黄尧.人工智能背景下职业教育变革及模式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9,(7):1-7.

【17】曾欢,朱德全.新技术时代职业教育智慧课堂建设的逻辑框架[J].中同电化教育,2019,(6):6-13.

【18】郑太年,任友群.教育传播与技术的研究基础-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三版)第一部分述评[J].远程教育杂志,2010,(1):18-24.

【19】北京财贸职业学院2019质量年度报告[EB/OL].https://www.tech.net.cn/weh/rcpy/article vieW_srh.aspx?id=8844,2019-07-28.

【20】Colin Latchem.Using ICTs and Blended Learning in TransformingTVET[R].canada:UWESC0,2017.

【21】刘立新.工业4.0背景下德国职业教育4.0发展述评及启示——基于德国联邦政府《2017年职业教育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8):5-12.

【22】理查德.沃特森.赵静译.智能化社会:未来人们如何生活、相爱和思考[M].北京 :中信出版集团,2017.

【23】朱李莉,卢冰原等.泛在网络下的高校虚拟项目团队协作学习平台[J].中国远程教育,2013,(9):72-77.

作者简介:

许艳丽: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学(ylxu@tju.edu.cn)。

李文: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信息化(liwen_333@163.com)。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之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