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背景下上海医疗资源配置的 影响因素研究
2020-05-26吴蕾
吴蕾
摘要:文章建立在医疗资源共享的背景下,对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提出进一步的优化路径。由于目前医疗服务首当其冲的问题是如何将医疗资源均衡配置,使其促进国民的基本医疗健康。文章将以上海市松江区为例,进行医疗资源获取不均等化的实地调研。基于共享理念,从地域、经济、医疗技术三个角度解决传统医疗资源配置模式难以实现均等化的现状,从而全面优化上海市医疗资源配置均衡化。
关键词:医疗资源;医疗资源配置;共享理念
一、引言
由于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上扬,截至2015年,中国的城乡人口的人均期望壽命大约78岁左右,由此可见,必须完善医疗资源的需求服务,不仅应侧重于老年人员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医疗供给的衔接问题,还应该关注全体市民的健康水平。尽管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但常见病、多发病及特大疑难杂症人数的猛增导致就医情况向一线大型医院倾斜,出现大型三甲医院和基层医院之间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的现象,此外,城乡之间的医疗物质资源和基础设施也存在供给衔接差距,影响市民就医服务的体验。因此需着力探究其影响资源分配不均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上海市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现状
通过大量文献的阅读以及整理,了解到目前上海医疗资源配置分配不均衡体现为两个结构性矛盾。一是宏观层面上导致了医疗资源的配置不公平性,从而严重影响全市人民对医疗资源的可及性需求。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地域上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如医院机构、床位、卫生技术人员、医生、护师和护士的数量上严重倾斜,以及城乡对医疗资源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城市中小型基层医院与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疗资源配置不均。二是微观层面上的供求结构性错位,医疗服务的效率令人堪忧,主要体现在:医疗机构和医疗资源配置的结构性失衡,正三角形与倒三角形的结构模型充分说明其资源错位的情况;医疗资源自身的利用效率低下;医疗保险制度不合理,与所享受的医疗资源不相匹配;医疗资源配置路径与当前疾病就医的模式不相适应。
三、上海医疗资源配置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样本描述性分析
本次调研共发放了152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为149份,回收有效率为98%。在经过筛选和仔细的整理过数据后通过SPSS分析,可直观的反映出影响医疗资源配置的因素以及目前上海市医疗资源分布的现状。
1. 基本信息
(1)被调查对象的年龄。
根据上述整理出来的表1,可以看出本次调查的被调查对象的年龄大多分布在21~35岁,占比约为61.84%,多为新青年的阶段。而在本次的调查样本中66~80岁阶段的仅有5人,占3.29%的比例,高龄人员80岁以上的人为0。
(2)被调查对象的长期居住地。
根据表2可以明显看出有74人占48.68%的人民居住在市区中,位居首位,而市郊地区位于第二有51人,占33.55%人左右,其中县城、乡镇、农村的人数最少分别为12人,5人,10人左右。
(3)被调查对象的家庭收入情况。
如图1和表3清晰可见,152个样本数中家庭年收入在5万~10万的人群为最为多数,有40人约占26.31%,说明生活在上海市松江区的居民们,年收入较为低下,远不如上海市中心地区的家庭年收入。由此家庭年收入的情况也可以在后期反映出当下上海市居民获及医疗资源以及选择基层医院和三级甲等医院就医的情况。
其次,根据问卷的第一部分基础信息的统计分析被调查者家庭年收入与其家庭每年用于医疗方面的支出关系,是否年收入的多少对于医疗费用支出占比有所影响,若出现年均医疗费用支出远远高于其家庭年收入的家庭,又如何进一步的获取、负担起医疗资源的使用。在随着年龄不断增长,老龄人又如何更容易获取到所需的医疗资源配置,其中包括看病的医师、护理人员、医疗设备、床位等。
从上表4可见,上海市被调查者家庭年收入与其家庭每年用于医疗方面的支出为相关系数0.247,且Sig显著性检验为=0.09大于0.05,接受原假设,得出结论无相关线性关系。两者的均值为3.75、3.65左右,所对应的选项值为年收入在5万~15万之间占较大比例,同年所占医疗费用支出大约为2000~4000元。由此可见,被调查者大多数每年的医疗支出费用远低于家庭的年收入,但对于没有年收入的、非工薪阶层的、仅领取老年养老保险金的65岁老龄人而言,是否医疗资源的获取以及支出给他们造成了困难。
2. 就医条件
被调查对象的参保情况,如图2。
由表5和图2所示,152个样本数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占人数的绝大部分,共计约98人占64.52%,其中城镇居民医保占首位,无参保的人员占17人,此类人员在后期的模型分析中对于缺少日常的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将会是一个主要的因素。居住区域不同所享受的医疗服务也是有相应的等级差距也是其影响因素之一。
3.资源配置
问卷调查有高居65.3%比例的人认为医疗资源的供需关系是相当不平衡的,供不应求的现象存在于当今的社会中,从侧面也可以看出正是社会公民对医疗资源的获取不易性才会认同资源配置的供求关系不均衡,导致供不应求现象。认为供求平衡的仅有26.5%的人,更不用说供大于求的只有屈指可数的4人。
(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
1. 回归方程模型的建立
通过实地调研结果,将影响上海市医疗资源配置现状的原因大致分为个人特征、经济因素、医疗服务等级因素、对共享医疗认知因素,所以建立了二项 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通过极大似然估计来拟合,使其影响因素更具有合理性。
本论文将建立如下的回归模型:
ln■=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β7X7+β8X8+β9X9+β10X10+β11X11+β12X12+ξ+∑i
2. 变量的选取与赋值
本人将上海市居民所获及医疗资源差距的现状作为因变量,将影响医疗资源配置分配不均的四类因素作为自变量。分别为个人特征,由年龄、长期居住地、身体健康状况这3个观测变量来进行分析;经济因素,由家庭年收入、每年医疗支出费用、及两者之间的占比情况3个观测变量显示;医疗服务等级因素,由参加医疗保险的形式、这1观测变量来进行分析;最后一个对共享医疗认知因素,由对“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了解,以及对医疗资源共享的意愿两个方面作为主要的观测变量。
对各变量进行赋值,如表7。
3. 影响变量的因子分析
本文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方法,这种方式根据Wald统计量的相关概率值自动删除相关变量,以此来解决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问题,结果如下:
(1)表8和表9是对模型的一个综合性检验,最终卡方值为5175.345,显著性水平(Sig)为0.000,模型整体检验显著。预测变量(常数):医疗资源共享的意愿=X9,长期居住地=X2,参加医疗保险形式=X7,而因变量为上海市居民所获及医疗资源的差距。
(2)表10和表11是对模型的拟合度进行检验,经过进入再到逐步的回归分析步骤,最终得其结果R的平方为 0.310,整体的拟合度为 0.260,此种拟合效果相对较好。
最终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出以下模型:Y=12.253-7,226X2-4,242X7+11.018X9医疗资源共享的意愿=X9,长期居住地=X2,参加医疗保险形式=X7。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共享理念,以上海市松江区为例对影响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进行了分析,并通过logistic回归得出三个主要影响因子。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地域、经济、医疗技术三个角度解决传统医疗资源配置模式难以实现均等化的现状,从而全面优化上海市医疗资源配置均衡化。
第一、长期居住地影响医疗资源配置。通过回归线性模型的建立得出因子=长期居住地的原因,导致医疗资源会自然向三级甲等医院倾向。主要原因是大型医院的医疗资源全面且种类繁多,且医师团队较为厉害,日常的常规检查设备、医用清晰全面,从距离上、医疗机构等级上都使得就医情况严重向三级甲等医院倾向。因此必须破除城乡之间、三甲医院和基层医院之间就医条件的壁垒,增大医院等级之间医疗资源配置的可行性。
第二、参保形式影响医疗资源共享路径。样本中被调查者参加医疗保险的形式各有不同,甚至存在不少的市民没有参与任何的医疗保险缴纳,导致与无法享受到医疗资源的可及性以及其医疗服务。由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较多,导致容易出现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疗配置严重倾斜,大型医院拥挤不堪,人满为患过渡缺乏医疗服务的供不应求现象,侧面反映出小型医院的医疗资源浪费,没人使用利用率低下。
第三、对共享医疗制度的服务不了解。市民对于实施个人病历档案、化验、影像结果等一系列的资料联网共享并无任何的想法和建议,且对于“互联网医疗”(云医疗、大数据医疗)、家庭医生等共享优化医疗服务并不熟悉,可见共享医疗的普及不高,涉及范围较小。应加大对共享医疗的宣传,实现最大利益化。对于小型医院、社区医院中的医疗设备、例如:电动轮椅、智能拐杖、助听器等是否可以采用租赁的方式,在共享条件的背景下提供阶段性需求的人使用,既不浪费设备的常年空置,又可以满足共享经济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薛迪,张钢,吴子子翠,瑾瑜,李敏.1981~1995年上海市医疗资源配置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7(05).
[2]齐明珠,童玉芬.北京市区县间医疗资源配置的人口公平性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0(05).
[3]代英姿.城市医疗资源的配置:非均衡与校正[J].城市发展研究,2010(09).
[4]牟俊霖.我国医疗资源利用不平等的现状及其成因[J].卫生经济研究,2011(01).
[5]李晓淳.区域性卫生规划及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的比较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0).
[6]宋文舸,李卫平.城市医疗资源重组的政策选择[J].中國卫生资源,2000(04).
[7]王永福.城市行业卫生资源的现状分析及优化配置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02).
[8]易红,胡祖斌,彭想,夏磊,陈敏.城市医疗资源调整及其作用的理论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6(04).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