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的内涵与培养
2020-05-26雷新强
雷新强
[摘 要] 深刻的责任意识是一切的根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是国家未来的根基。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是大学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新时代社会责任的内涵、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总结现阶段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抓内涵、明对象,多途径、广参与等具体建议,并指出了在实施具体措施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5-0004-02
一 科学掌握新时代社会责任内涵和教育对象的特点
(一)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内涵
责任是一种对自己在社会中应承担责任的感知,是自我的内省,同时责任感反映的也是人在这个社会的价值。人生价值正是在承担各种社会责任中得以实现。个人正是感觉到社会和个体对自己的需要,才会感觉到责任感,并且愿意为这种责任感承担某些任务。
责任感可划分为四类,由大到小分别是:对人类、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的责任。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主要表现在对国家: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要胸怀理想、志存高远。对集体:对集体负责、团结集体、服从集体的根本利益。对家庭:感恩父母以孝为先、勤俭节约、对婚姻对孩子负责。对个人: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依据习近平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论述,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方向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方向是社会责任内涵的基础。“中国梦”的实现要大学生贡献自己的能力,这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主题。
(二)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
1更加务实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环境的交叠,大学生正是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市场经济的利益导向,竞争意识驱动着大学生变得更加的务实,与父辈相比缺乏了理想主义,取而代之的是物质取向。当然物质取向是两面性的问题。社会需要务实,但是也不能缺乏理想主义者。物质取向如果占据主导那么一切都会变为以自我为导向,这也正是一切“向钱看”存在的原因,理想主义占据主导,绝对的精致利己者,这样会导致大学生在人生规划人生选择的过程中出现极端功利主义。
2更加开放
眼界的开阔让他们更能接收新鲜的事物,也更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就是价值取向的多样化,不再是只坚持一种真理,固守一种价值观。同樣,这种多元的价值,对不同事物的更大的容忍区间,也会导致意志薄弱者被“近墨者黑”。社会责任的内涵是一个变动的过程,加之不同价值的冲突,会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困厄。
3网络化生存
如果说70、80和95前只是接触网络那么现在的95后应该是在网络中生存。大学生接收信息、发表意见、包括生活和学习都习惯于在网络上进行。互联网能够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给大学生更多的方便,也降低了参与很多活动的成本,大家愿意拥抱互联网。但是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会冲击大学生的价值体系,部分学生会陷入网络负面的泥潭。网上虚拟的生活方式,与线下的生活也会使得产生双重的责任标准,容易把线上的标准带到线下,网络是相对主义和个人主义最盛行的地方,会削弱大学生的责任感认知。
二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方式单一
社会责任教育主要是从三个维度展开:理论引导、实践养成、环境熏陶。以安徽为例,高校的社会责任教育以实践和理论为主。其中实践是要求学生参与一定量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社会责任。大学生更加开放、更加务实,传统的培养方式内容过于平铺直叙,很难深入大学生内心。而且现在学生学习的特点是碎片化,传统的教育方式是难以适应碎片化的特点的。
(二)学生涉入度低
意愿或者行为的产生一定是由当事人高的涉入度决定的。如果只是流于形式,学生参与意愿、参与强度不够的话,效果肯定是很不理想的,同时也是对投入资源的一种浪费。当前的社会责任教育就出现学生将学校组织的活动当作一种任务,这种情况必然造成学校、学生双方的苦不堪言。学校苦于教育效果不理想,学生苦于又多了任务。
责任教育师资队伍的缺乏。学校现在虽然越来越重视社会责任教育,但是由于之前没有注意师资的培养导致现阶段专业队伍的短缺,都是由辅导员、思政教育者等来承担社会责任教育,这样势必会导致教育质量的低下、教育效果的不理想、教育视角的单一等问题。尤其是在社会责任教育内涵多元化的前提下,社会责任教育不仅仅是谈谈人生,谈谈理想,讲一讲马克思基本原理,原有的师资队伍对社会责任理解的偏颇会导致培养侧重点的变化。
教育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学校层面现阶段只是明白要进行社会责任教育,但是并不清楚怎样形成系统可行的方案,也不清楚怎样对整个培养过程进行计划、组织、评价和修正。现阶段还是二级学院自己摸石头过河的局面,统一协调、统一管理并没有形成。社会责任教育是一项长远性、系统性的工作,对于教育主体的学校来说,要把握方向,注重长远,创新工作。
社会力量的运用不够。社会责任教育不是学校一方可以完成,社会责任教育主体的组成是社会、家庭、学校,社会责任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参与。现阶段还主要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势必会导致其他几个方面的缺失,效果大打折扣。
三 社会责任教育引导方式
(一)抓内涵、明对象
要牢牢掌握新时代社会责任要求,搞明白弄清楚当代大学生的特征和环境特点。以要求定方法,以特征定形式。社会责任教育首先要弄明白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国家层面要求什么、家庭层面要求什么、个人层面要求什么。社会责任教育要教育大学生服从党和国家民族的工作目标,要教育大学生把实现民族复兴作为己任,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这些要求确定了教育方法,主要以理论引导、实践养成、环境熏陶三个维度。
(二)多途径、广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责任教育
利用大学生的互联网化生存的特点结合线上线下进行社会责任教育。利用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秀思想值得大学生去学习,如自强不息的担当精神、诚信为本、先天下之忧而忧。这些传统文化蕴含巨大财富,学校要多组织传统文化教育,丰富学生生活。把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重点。很多高校都将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作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重点,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合作精神、服务他人的思想。但是不能流于形式,严格的考核和管理在社会实践是非常重要的。抓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校园氛围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至关重要。高校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环境依托,从显性教育、隐性教育、精神需求、制度保障等四个方面进行了主导性教育,全方位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起到了促进作用。
抓宣传,要求学校要足够重视广泛宣传。一是要宣传社会责任教育,很多研究表明,行为的一致性会影响参与者的态度和意愿。学校加大社会责任教育的宣传无形中是对学生接下来行为的一种影响。二是要宣传典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要树立典型,广泛宣传,以榜样促进学生的参与动力。
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教育体系。社会要倡导明确的主流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的选择,尤其是以网络社会,树立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对学校而言,完善责任感教育的评价、监督、奖惩机制, 营造从教学到教育、从管理到服务、从学生的学习到生活全方位的责任感教育氛围。大学生与社会接触少,面对的环境除了网络,最多的就是校园,要在整个学校营造良好的氛围,如助人为乐、乐观向上、阳光开朗等等,这些氛围对于引导学生极为重要。对家庭而言,家庭是孩子教育的起点家庭气氛的好坏都直接影响着孩子责任意识的形成。三方要能够形成互相支撑的教育体系。
四 社会责任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有针对性,分类教育。大学生的情況多有不同,有的来自城市、有的来自农村,不同的生活环境导致各自的认知的不同。分类引导教育时,类别越小,效果也会越好,同时学生的参与度也越高。例如大一的学生可以是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的引导,大二可以是社会服务教育,大三可以是组织能力,团队协调等引导,大四可以是集体利益等的教育。
重视学生的个性。新时代的大学生个性强烈,不再满足于灌输,而是主动思考意义之后去选择,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点,不能强行灌输,容易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德才兼备,德育先行。专业技能不能替代德行,品德为重,在社会责任教育过程中,应将德育评价放在才能评价之上。德的缺失,会让本就没有稳定价值观的大学生迷失自我。
在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新时代社会责任感的新要求,要掌握大学生的新特点,结合有效方法,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 方传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5(08).
[2] 刘玉凡,王二平. 大五人格与职务绩效的关系[J]. 心理学动态,2000(03).
[3] 韩雅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探析[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12).
[4] 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网[EB/OL].[2019-6-5].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30/c_1118776008.htm.
[5] 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政府网[EB/OL].[2019-6-5]. 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
(责任编辑: 王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