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与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内容的融通探究
2020-05-26晋妍妍
晋妍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进行教书育人,这对于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的教育教学如何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让所有课都上出“思政味”,是我们努力探索的方向。为此本文以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为例,分析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以及课程思政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无疑为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指明方向,同时所有任课教师也要承担起探索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的责任。
一、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在我国逐步实施,以及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不断扩大,可以看出国家急需一批精通国际贸易的专业人才。作为从事国际贸易的专业人才,要求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健全的人格品质。但是,从以往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来看,还主要依赖于思想政治课,没有发挥专业课程在思政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致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不能满足企业要求,很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诚实守信精神的缺失、社会责任观念的淡薄、法律风险意识的弱化等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国际贸易专业应围绕“知识技能与思想道德相结合”的目标,实施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探索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中更加有效地实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一)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明确的思政教育指标
很多高职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根据要求设置了相应的思政教育课程。但是對于学生的专业课程,缺少具体的思政教育要求和指标。专业课程在设置时应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培养学生具备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职业信念和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课程教学作为传播知识和技能的媒介,其培养的人才是要为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然而,目前的课堂教学依然是单纯的知识讲授,缺乏建立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二)重视讲授理论知识,忽视灌输德育知识
目前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只有知识和能力目标,缺少德育目标,这样就很难实现专业课程的育人效果。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设置课程目标时,主要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相关概念、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熟悉进出口业务的基本操作,具备商务谈判、签订合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业务中各种纠纷的能力。而对于如何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职业素质却没有提出要求。
(三)专业任课教师缺乏对课程思政整体认识
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传道授业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但对思政内容的融入有待加强,表现为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不足、方法运用不当、能力有限。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系统学习,平时学的比较碎片化,不能做到“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缸水”,以至于老师很难在每节课的教育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所以在这要倡导广大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根据所讲课程内容,努力探索本专业领域当下热点,以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思政教育。
(四)学生适应工作岗位能力差,职业素养欠缺
对已毕业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得知,企业总体反映当前的毕业生试岗能力差、团队协作意识不强、承受能力弱、不具备吃苦耐劳精神、出现频繁跳槽的现象。主要原因在校学习期间老师太过于重视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忽视了对他们就业观的正确引导,使得学校培养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与企业工作岗位需求有脱节的现象。
三、课程思政与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融合的途径
(一)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思政改革要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
国际贸易专业所有课程的设置都是围绕着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展开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也应当将思政元素充分融入到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从课程聚焦到专业,将“德才兼备”的育人理念融入到国际贸易专业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加强德育建设,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事国际贸易相关岗位。所以国际贸易专业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出发,到专业各课程的教学整体设计,德育成为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国际贸易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和毕业生就业方向,科学梳理德育要求,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为目标。
(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理论讲授要与德育知识灌输相结合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思政改革要深挖国际贸易专业课堂的“思政基因”,在国际贸易课堂内使专业教学和思政育人有机结合。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讲授,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和技能上,而是要将知识传授放到教书育人的培养目标中来思考,要充分发掘国际贸易知识背后的人性考量、价值关怀与制度定位。另外国际贸易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如果仅局限于知识教学,忽略在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其改革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通过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新的育人方法和理念,提升本专业的教学效果和社会影响。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自我德育建设
为使国际贸易课程内容更好地与思政元素相结合,国贸专业课老师应积极开展思政课程研讨,率先开展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代表的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反复推敲各门课程中的育人元素,将其固化并丰富起来,引导学生在认知国际贸易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基础上,树立大国自信,培养正确的世界观,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种子和梦想根植在学生心中,实现课程育人的目标。
(四)开展特色教学方法展示思政内容
紧跟时代,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开展多元化教学方法,把思政融入专业课程中。让学生在看、听、说、练、做、悟中掌握思政精髓。如:运用案例分析,讲解案例中所含的背景、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外贸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等,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学生具备团队合作、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再比如开展参观教学法,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关税章节,涉及到地区开放形式有“经济特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自由边境区”、“科学工业园区”等内容时,带领学生去河南物流保税区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参观交流,实地考察保税物流区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企业如何实现进出口报关报检,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外贸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具备爱国注意精神、鼓励他们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融入职业岗位要求,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在专业课程讲授中围绕“适应职场的职业素养”,融入学生未来就业方向、工作环境、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找到学生的关心感兴趣的点,实现传统教学的突破。通过职业岗位的介绍,提前让学生了解未来从事的职业岗位要求,为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职业做好铺垫,逐渐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作者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